APP下载

立足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以PEP小学英语的教学为例

2021-12-29□王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探究

□王 凡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作为思维品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发散性思维,“也称为‘求异思维’或‘放射思维’,指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究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的思维”[1]。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小学英语对话中蕴含的话题、人物、情感、冲突等元素都有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依托话题联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观念,反应迅速且众多”。[2]要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必须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要讨论的问题产生广泛联系。联系得越多,发散得越广,思维触发和生成的新内容就越多。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对话的话题,让学生联想,激活知识储备,使学生在思考时反应迅速,输出大量内容。

(一)开展头脑风暴,预热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说出尽可能多的关键词汇,借此开启思维大门。

PEP 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Part A Let’s talk 的内容涉及与食物相关的单词。课堂伊始,教师通过hangman游戏呈现对话的主题——food,让学生说出已知的有关食物的词汇。

T:Can you name any food?

S1:Apple.

S2:Hamburger.

S3:Milk.

...

T:Wow!You remember so many words of food.What food do you like best?

S4:I like noodles.

S5:I like beef and fish.

S6:I like tomatoes.

...

头脑风暴的活动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大脑中的食物图像和文字产生联结,使原有知识得以激活。由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词汇和话题联系起来,思维的流畅度得以提高,对话学习有了语言铺垫。

(二)引导求异表达,激活思维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语言输入的多样性,尽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相近的意思。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表达,即针对同一个观点,使用多样化且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来表述,让思维更加流畅。

PEP 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Part A Let’s talk部分谈论的话题是“最喜欢的季节”,教师提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u Yifan回答:“Spring.It’s pretty.”教师让学生思考:Wu Yifan还可以怎么回答?

T:What else can Yifan say?

S1:I like spring very much.It’s pretty in spring.

S2: I like spring best. It’s very beautiful in spring.

S3:Spring is my favorite season.It’s colorful.

S4: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It’s beautiful.

学生以教材中的句子为思维发散点,运用已有的语言储备进行多样化的表达。课堂上,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表达可以当作语言输入,同一种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

头脑风暴和求异表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多的发散机会,其思考空间变得更为开放,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思考过程得以充分呈现。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思维的变通性

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思维具有创造力,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提出不同风格的新观念[2]。问题情境能激发内部知识的经验反应,触发强烈的思考动机。“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3]教师应寻找和利用对话文本中的思维发散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分析、探究、思辨等活动,将现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培养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动。

(一)基于插图留白提问,激发猜想

大多数教材中的对话部分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教师可以挖掘插图中的“留白”之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补白”,对对话的细节做出合理的推测和解释,从而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PEP 五年级上册Unit 2 My week Part A Let’s talk 中,John 和爷爷的对话在末尾处提到了“爷爷和奶奶在每周四有一节烹饪课”。插图呈现了爷爷和奶奶一起学做蛋糕的场景,学生对cooking class很感兴趣。教师抓住这个点,根据插图中的留白,提出了以下问题。

T: If you were John,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ir cooking class?

S1:What do they do at the cooking class?

S2:Who is the cooking teacher?

S3:Why do they have the cooking class?

S4: Do they like the cooking class? Is the cooking class fun?

“烹饪课”虽然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结合插图中的信息,想象John 会向爷爷提出哪些有关烹饪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已学语言表达自己的好奇心,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反思生活经验。

(二)深入隐含寓意追问,引发探究

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学生整体感知和理解对话的信息后,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经验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学生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共同探究对话背后的深层意义,思维更深入、多元。

PEP 五年级上册Unit 2 My week Part B Let’s talk 中的对话内容表明Zhang Peng 和Sarah 都很喜欢这个公园。为了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教师追问喜欢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和归因能力。

T:Why does Zhang Peng like this park?

S1:Because he often plays football here.

S2:Because the park is so big.

S3: Maybe Zhang Peng’s home is next to the park.

T:Why does Sarah like this park?

S4: Because the park is beautiful. There are so many flowers.

S5:Because the park is clean.

S6: Because the park is quiet. She can hear the birds singing.

T: They both like this park. Do you like this park?Why or why not?

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图文和音频信息探讨Zhang Peng和Sarah都喜欢这个公园的原因,由此掌握对话文本信息,并感受到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对居民个体生活的重要性。此类追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思维习惯。

(三)捕捉情感冲突设问,触发思辨

对话者是不同的人物,有人物就有各种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反应。“教材对话文本关注了正面情感的培养,并让对话生动、真实,但也不乏负面情绪的闪现,旨在引发学生心理上的冲突。”[4]教师可立足这些情感冲突,挖掘贴近学生生活且有教育价值的情感分析素材,从而引发学生的价值思考和观点表达。

PEP 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 Part B Let’s talk的文本中,Sarah看中了一条连衣裙,但Sarah的妈妈因裙子的价格太高而拒绝购买。对话中Sarah说“I like it,Mum!”。这句话包含了很多情绪。教师根据母女间的情感小冲突,设计了一个情绪体验环节,引发学生思考。

T:Is she happy?How does Sarah feel?

S1:She is not happy.

S2:She is a little angry.

T:What will she do?

S3:Maybe she will cry.

S4:Maybe she will go home sadly.

S5: Maybe She will ask her father to buy the dress.

S6:I think she will try another dress.

T:Wonderful ideas!

对话中呈现的因商品价格太高而不得不忍痛割爱的情景,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会碰到。教师要抓住这类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冲突点,先让学生直接感受Sarah 的情绪,然后引导学生想办法化解情绪,渗透控制情绪的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再顺势呈现本单元的主情景图——Sarah挑到了另一条价廉物美的裙子,让学生进行对话拓展练习。该做法能够促进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还能启发他们思考事物真正的价值,渗透英语课堂的德育意义。

三、设置拓展任务,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发散性思维的独创性“是发散思维最高层次的特点,这种思维能力使人们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并对事物做出新奇的反应,促使人们获得创造性的成果”[5]。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要站在高于文本的角度,通过创设不同的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和创造力,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话题和人物,探索对文本的独特见解。

(一)鼓励自主评价,催生独立见解

在对话学习之后,教师要挖掘对话中的深层价值,引导学生根据对话的主题、内容、人物等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得出综合性的评价或结论。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须理性、深刻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并为学生提供可以深入思考、独立评判的机会。

PEP 五年级上册Unit 2 My week Part A Let’s talk 呈现的是Sarah 的爸爸下班回到家后,一家人共进晚餐的对话场景。文本虽然文字量不多,但细细琢磨后,还是能够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家庭温情。为了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人物间的感情有更深的体会,教师进行了提问,师生对话如下。

T:What do you think of Sarah’s family?

Ss:I think her family is very warm/nice/happy.

T:How do you know that?

S1:Because they all look very happy.

S2:Sarah is very helpful and polite.

S3:Sarah’s mother is very nice.

S4:Sarah’s father is hard-working and polite.

T:Do you like Sarah’s family?Why?

S5: Yes. Because Sarah’s father says“please”to Sarah’s mother.

S6: Yes. Because Sarah’s father says“thanks”to Sarah.He is a nice and polite dad.

除了学习语言本身,对话教学还应引导学生感受整个对话的情感基调。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对文本的感悟,评价不同的人物特点,从而对文本产生更加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学生在思考、评价、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礼貌态度,意识到生活中使用“please”“thanks”等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此外,学生还从文本对话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产生发自内心的正向评价,进而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二)实施逻辑推演,凸显个性认知

一个完整的对话情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而教材中的大部分对话文本往往只呈现了部分情境。为了让对话更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对话产生的前因或后果进行创造性的推测与拓展,推演事情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顺序,表现个性化的认知。

PEP 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Part B Let’s talk 的开篇就是Sarah 问Zhang Peng:“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兀。此前的Let’s try 中的对话是Zhang Peng 和Sarah谈论各自喜欢的饮料。Zhang Peng 说:“Come on!Let’s go to the lunch room.I’m hungry.”教师因势利导,以这句话为切入点,推演对话的起始。

T: What will they say on their way to the lunch room?

A: Come on! Let’s go to the lunch room. I’m hungry.

B:Me too.And I’m thirsty.Hurry up.

A: I’d like to have some rice and soup for lunch.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for lunch?

B:I’d like some noodles.

A: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B:I’d like some grape juice.

A:Look!Here we are.

B:Yes!Look at today’s menu.

教师利用Let’s try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Zhang Peng和Sarah去餐厅的路上的情景并创编对话。这一做法不但使Let’s talk 的内容更加合理,而且很自然地加深了学生对Part A 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和Let’s try 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的理解。实践证明,根据对话发生、发展的逻辑路径恰当延展起因或结尾,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事物的欲望。学生在拓展情节的过程中提升了思维的创造性。

发散性思维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须充分认识到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认真寻求适当的培养策略。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依托话题联想、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拓展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表达。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探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