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途径研究

2021-12-29潘永惠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江阴导师制专业课

张 良,潘永惠

(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江苏 江阴 214405;2.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院长室,江苏 江阴 214400)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1]。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和人生观。从2014年开始,上海高校试点探索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在2017年6月向全国推广上海经验,实现课程思政的全国辐射[2],自此,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是上海经验中,普通院校的样本比较多,而高职院校的案例却比较少。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江阴唯一一所公办高等院校,立足江阴,辐射长三角,以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为人才培养目标。学院从2018年9月开始,将课程思政引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多种探索性实践。

一、实施课程思政应遵循的原则

(一)专业课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原则。我校建立了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由教务部门牵头,其他各相关部门协同,教学系部落实,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组成专项工作小组,研讨协调育人的具体细则,推进运行机制,制定工作小组联动工作的管理制度,使协同育人工作可以照章办事。同时,教务部门组建思政教育专家库,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并统一培训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对专业课教师渗透思政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加以强化,统一课程的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同时,思政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拟定,协助专业课教师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学校还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通过示范课堂对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进行引导。除此之外,通过对课程思政效果的科学评价,保障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思政元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3]。我校在思政元素挖掘方面注重本土案例的搜集,让思政元素融入鲜活的地方文化韵味和区域产业特点。江阴以特种冶金、纺织服装和高端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4],港珠澳大桥上的钢丝绳来自江阴的法尔胜;共和国70周年阅兵中三军仪仗队的高定军装来自江阴阳光集团;神舟十一号航天员的航天常服来自江阴制造;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有19家来自江阴[5]。文化历史元素如地理学家徐霞客[6]、音乐家刘天华、文学家冰心、社会学家吴文藻[7-9];红色记忆元素如渡江第一船和黄山炮台;当代奋斗者吴仁宝和李良宝;神舟上天有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功臣等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这些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催人奋进的科技创新、底蕴深厚的文化自信和自我实现的责任担当,让在校学子不仅了解、熟悉和爱上脚下的这片土地,同时也更加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实施过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不宜运动式推进,也不会一蹴而就。我校遵循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试点建设对象选择学校的特色学科和重点课程。例如,机械制图属于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由于受众面广,适合同期分班实践后的对比分析和完善定型。该课程强调国家标准和法典意识,训练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和制造业工匠精神的思政目标是高度契合的。再如,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属于核心专业课,绪论部分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开始讲起,引导到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再到近代中国由于科学技术落后而导致的屈辱历史,容易引起学生奋发图强的共情和共鸣。这样,通过专业基础课程解决了试点数量和范围的问题,而专业核心课程解决了教学改革质量的问题,在课程思政的实践阶段就很好地兼顾了试点的量和质,保证了前期建设的效果,也为后期推广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教育助力课程思政建设

将我校实施多年的积极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首先,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我校多措并举,营造积极有效的教育场景,把专业课堂打造成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到科技创新,用各类鲜活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以各类专业竞赛为契机,让参赛选手团结协作、专注训练,通过取得成绩后的正向结果激励达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目的。近年来,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及文化体育赛事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赛选手以老带新,他们努力训练、积极备赛、勇夺佳绩的精神和言行一届届传承给学弟学妹,成了积极教育最好的典范。我校还在毕业生中选取杰出校友组成大学生讲师团,传授自己的在校学习经验,分享自己的成功事例。讲师团的巡回宣讲不但打造成了校友会的名片,也演化成了积极教育的有效手段。其次,建设了一支积极的师资队伍。师资是积极教育实践的前提,教师作为专职教学人员,是校园软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我校实施导师制,教师作为导师,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多方面指导学生。积极的师资队伍,会将积极的工作状态外化为积极的言行,学生会从教师身上感受积极的气息。这里导师的言传身教会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乃至为人处世上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师的“示范”要比课堂教学更能发挥作用。再次,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习内容细小化、单元化,降低学习难度,建立学习自信。实施过程化考核,使学生平时的努力能与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正向反馈,学生会形成“努力=成就”的潜意识,完成课程任务后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反过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积极教育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开发和自我认知上,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性中积极的一面,提升学习和活动效果。通过积极教育,学生的个体思维会更加开放灵活,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另外,现阶段在广受社会关注的学生心理方面,积极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广泛的创造性、更高的注意力和更全面的综合认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容面对困难与挫折。

(二)导师制的实施使思政工作网格细小化得到落实

我校实施导师制,新生从一入学就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双向选择。每个导师带4-6名学生,就像以前的师傅带徒弟那样,以工作室和社团为平台,从平时学习、生活到最后就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导师制首先依赖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导师关心学生、指导学生,而学生信任导师、尊敬导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指导中,导师表现出的勤奋敬业和积极进取精神,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正面影响。只要教师以身为范,后续在提升学生技能、树立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都是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事。

除了校内的教学班主任和专业导师之外,还为企业合作班配备了企业班主任,在大三顶岗实习阶段为学生配备了企业导师。企业班主任和企业导师都由企业的工作人员担任,企业班主任负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并在班级中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企业导师是在学生加入企业后,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在生活和工作上引导和培训学生而设置的。双班主任和双导师制的实施,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好知识、锻炼好技能,为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一线岗位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导师制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的有力举措。通过导师制,把本来以整班建制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导师班形式的小班化教育单元,更有利于开展突出高职特色的个性化教学。导师的教学行为、科研活动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导师制下,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积极的学习行为、开发优质的校外资源、挖掘积极的教育元素等策略来贯彻积极教育理念,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积极健全的人格和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为今后能够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中高职一体化进行思政教育的统筹设计

通过中高职衔接“3+3”项目落实思政教育的一体化设计。我校与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中专)合作申报的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体系试点项目,从2012年开始合作试点。该项目在专业课程规划方面进行了“3+3”一体化设计,同时在思政教育方面也做了一体化设计的实践。该项目在前段教育中实施积极德育,以积极的理念和行动来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从事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沟通协调能力,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获得把握幸福人生的能力[10]。该项目在前段教育中,《基于育人为本的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积极德育实践研究》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该项目在后段教育中,延续并继续推进积极德育思路,实施积极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实习实践中锻炼技能,在企业劳动中磨炼意志。

与江阴中专的中高职衔接项目在一体化思政教育上的实践经验,推广到与周边其他学校的中高职衔接项目,经过多年的试行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1]。2014年《以中高职衔接促成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中高职衔接的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获得2015年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立项,并于2018年通过验收,获评为优秀项目。2017年《拓智能,融德技,教师工作室助推“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总之,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遵循思政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原则的基础上,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这三个主要环节。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课程统筹协同、素材因地制宜和逐步实施推进的三个原则,阐述了积极教育、导师制和中高职协同设计三个典型案例。学院探索构建以“德技互促,积极发展”为目标的高职课程思政模式,为苏南县域高职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行思路和实践支撑,也为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更多途径选择。

猜你喜欢

江阴导师制专业课
魅力江阴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江阴蝉联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首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