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2021-12-29李宏军
孙 炜,李宏军
(1.信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市中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外交、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中,信阳作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强调经济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之外,还应充分考虑本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为推手,谋求以文化为核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之中,实现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一、信阳的区位优势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定位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西、南与湖北省相接,东、北与安徽省相连,是鄂豫皖三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独特的区位特点,是信阳形成独特区域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其融入“一带一路”的先决条件。
(一)信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
信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之中,必须充分考虑本地的区位特点,将特点转化为优势。综合来看,信阳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上,信阳居中近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发展生态型产业的优良地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指出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信阳拥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环境优美,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裔有着深厚的根亲联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裔中,已有很多宗亲来信阳寻根访亲,当他们来到信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记得住乡愁”,从而建立与信阳的密切联系。
第二,交通上,信阳具有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作用,交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一带一路”倡议的立足点就是交通,以交通密切沿线各国的关系,在交流交往中共同发展。信阳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从古至今都是交通要地,是历史上很多移民的必经之地。现今,信阳的交通更为发达。信阳交通区位的优越以及现代发达的交通为信阳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基本的、也是首要的保障。
第三,经济上,信阳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独具特色。和河南省其他地区相比,信阳胜在资源独特。第一产业中,信阳以种植水稻为主,同时,板栗、茶叶、油菜等经济作物产量也很高,渔业资源也很丰富,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除农业外,信阳工业城是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已逐渐成为豫南重要的电子电器加工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近年来,信阳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第四,文化上,信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信阳不仅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据考古调查证明,8000年前在淮河两岸出现有原始农业。西周时期,信阳境内分布着申、息、弦、黄、江、蒋、蓼、赖等诸侯国,奠定了信阳的发展基础。东晋时,豫州治所迁至西阳(今信阳市光山县境内),成为本市设州之始。北宋初年义阳(今信阳市区、罗山县)改称信阳军[1]116-120。此后,信阳的行政区划屡有变更,但是信阳之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已成为豫南名城。
(二)信阳在“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定位
文化交流既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多边合作、促进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信阳在“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定位,需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根亲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是信阳加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点文化媒介。众所周知,信阳有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全国100大姓中,有13大姓出自信阳,或与信阳有密切的关系[2]4。信阳根亲文化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光州固始”。“光州固始”成为与“洪洞大槐树”“广州珠玑巷”一样的移民出发地,是很多人心中的“祖根”所在地。除根亲文化之外,信阳生态环境优美,山好水好风景好,具有深厚的生态文化资源。
第二,以文化交往和交流为桥梁,促进信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文化联系。“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与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对话。在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布局中,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上海5省(市)被定为起点。其中福建最为重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3]。由于历史上信阳与福建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因此信阳可以通过加强与福建的联系融入“一带一路”之中。
以生态文化(茶文化)为媒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文化交往和交流,同样也是行之有效的。信阳生态环境良好,是吸引外来者的重要因素。从历史上看,茶叶一直是丝绸之路上中国重要的输出交易货物之一,在国际上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性符号。
第三,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信阳根亲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作用,已经得到了初步体现。如在首届固始根亲会上,“世界黄氏宗亲会会长黄如伦出资2000多万建造江夏黄氏大宗祠,并为固始根亲博物馆捐资300万,世界何氏宗亲会投资2亿元建设4星级固始国宾大酒店,施氏的香港信义集团投资2000万建设年加工能力30万吨的稻谷综合项目。”[4]此后,在每年的根亲文化节上,都既有宗亲的联谊,也有经贸合作的开展。从1992年以来,信阳市年年举办茶文化节,弘扬茶文化,发展茶贸易,至今已经举办了25届。
二、信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之间深厚的文化渊源
信阳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文化联系,除了要有一个清晰的文化定位之外,还需要挖掘历史,明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之间的文化渊源。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流。信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主要是基于信阳历史上的族群流动。
(一)信阳历史上的族群流动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黄、息、赖、罗、蒋等中原古老氏族迁居信阳。如黄氏源自嬴姓,息姓源自姬姓,是黄帝后裔。此外赖姓起源于息县,罗姓起源于罗山,蒋姓起源于淮滨,这些姓氏成为中华姓氏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支援东瓯抵抗闽越,乃诏军吏迁徙一部分民众于江淮之间。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既有北方人迁到江淮地区者,也有江淮地区向南、向东迁徙的。宋人路振《九国志》载:“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是也。”[5]128-129
信阳人迁入福建的另一个高潮期是在唐朝。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相继率府兵将士入闽。据《信阳地区志》记载,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将士及眷属姓氏众多,“可考者主要有:陈、许、卢、戴、李、欧、马、张、沈、黄、林、郑、魏、朱、刘、徐、廖、汤、涂、吴、周、柳、陆、苏、欧阳、司马、杨、詹、曾、萧、胡、赵、蔡、叶、颜、柯、潘、钱、余、姚、韩、王、方、孙、何、庄、唐、邹、丘、冯、江、石、郭、曹、高、钟、汪、洪、章、宋、丁、罗、施、翟、卜、游、尹、韦、甘、宁、弘、名、阴、麦、邵、金、种、耿、谢、上官、司空、令狐、薛、蒋等。”[6]860陈元光带领将士在漳州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发漳州,做出了巨大贡献。陈姓及其他入闽姓氏在福建开枝散叶,发展起来。因此,陈元光被闽粤人尊奉为“开漳圣王”,当地人民为之修庙立祠,焚香顶拜,逐渐发展成了广为流传的“开漳圣王”信仰。如今,“开漳圣王”信仰已成为流传在闽粤地区乃至东南亚各国的重要民间信仰。
唐朝末年,王仙芝、黄巢等人率民起事,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也领兵入闽,“追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的固始籍民约近40多个姓氏,数量在二三万人左右。”[7]306-309唐朝固始人的两次入闽,对福建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闽祖光州”成为福建人的共识。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信阳人的族群流动仍然在进行。特别是宋室南迁后,河南人随之迁徙者更是数不胜数。如固始人张纂,在朝任朝散大夫,宋室南渡后,迁居福建顺昌。不过,宋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提高,福建等地的人地矛盾越来越集中。福建等地开始以人口输出为主,远渡台湾和“下南洋”成为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内容。
所以,信阳虽为内陆城市,但是经由历史时期福建等地的转接作用,仍然与海上丝绸之路保有密切的文化联系。借助根亲文化,信阳可以与福建乃至东南亚华人华侨建立联系。应该说,姓氏源流的追寻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但是“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豫闽台两岸学者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如尹全海、孙炜主编的《根在中原:闽台大姓氏探源》,从中可以找到很多信阳与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跨时空血缘相连的文献资料。
(二)信阳族群流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影响
历史时期信阳的族群流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首先是为当地增加了劳动力,即增加了人口,这是族群流动最直接的影响。人是最大的生产力。人口的迁入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带来了影响。
现以黄姓为例,谈谈信阳族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影响。
首先是人口比例上,从闽粤移民而入的华裔占当地人口比率很高。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侨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菲律宾华人七大姓中,黄姓仅次于陈,排名第二。”[2]287时至今日,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黄姓人口不断发展,除菲律宾之外,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等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
其次是名人众多,海外影响力很大。据《根在中原:闽台大姓氏探源》一书记载,黄姓名人众多,历史上人才辈出,为所在国家和祖国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沟通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在文莱,元朝末年,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之后在婆罗国留居下来成为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2]286。近代以来一些华侨为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如“越南华侨黄隆生,是兴中会河内分会创始人,参加过著名的河口之役,负责军粮供应。”[2]285泰国黄姓名人黄继芦原籍广东揭阳,他移居泰国后热心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被选为泰国黄氏宗亲总会永久名誉主席[2]285。
再次,海外华人为了联络同宗,纷纷建立各种宗族组织。1980年4月,世界黄氏宗亲总会在台北成立。此后,每年举办宗亲联谊活动。至今,世界黄氏宗亲大会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每届共有三次大会)。1980年世界黄氏宗亲会成立时,只有菲律宾、中国台湾与美国三地的黄姓族亲组成。后来扩展至韩国,继而又有中国香港、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地的黄姓族人也加入世黄组织。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类似的宗亲组织在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有很多。
族群流动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文化方面,如宗族文化、信仰文化等。前者可以体现在各地姓氏联谊组织的建立以及频繁的活动开展等方面;后者如“开漳圣王”信仰广泛流传在我国福建、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这不仅成为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
三、信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文化交流的途径
以根亲文化为纽带,信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联系,这一联系为双方交往、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现阶段,信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希望能在这个国家重大发展平台上推动信阳经济发展。那么,从文化角度着眼,信阳应该如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文化融合呢?
(一)继续以各姓氏宗亲为抓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联系
信阳现有多个宗亲组织和研究机构,其中,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从事根亲文化研究、宣传、联谊以及开展姓氏文化和祖根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2016年举办了首届信阳根亲文化论坛,同年还举行了“‘家风的力量’——信阳族谱、家训、堂联展览”[9],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信阳市还有多个宗亲组织,如陈氏文化研究会、王氏文化研究会、黄氏文化研究会、孔氏文化研究会、钱氏文化研究会、蒋氏文化研究会等。每年,各姓氏研究会都举办有联谊活动。如2017年4月8日至10日,淮滨举办了第九届“中华蒋氏淮滨寻根文化节”,中华蒋氏宗亲联谊会对各地推荐的“中华蒋家孝子”“中华蒋家好媳妇”“蒋氏文化园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10]。
除了“引宗亲来信阳”之外,信阳宗亲组织也积极地走出去,参加由外地宗亲组织举办的联谊活动,扩大信阳的影响力。如2015年8月,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参访团赴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达成了多项共识,强调信阳要与台湾一起致力于两岸根亲文化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016年11月,息县积极赴福建安溪参加第七届世界白氏宗亲联谊会。
总而言之,信阳根亲组织的队伍日益壮大。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各根亲组织竞相开展各项活动,这对弘扬信阳根亲文化,密切信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毋庸置疑,在信阳各地根亲文化建设中,信阳根亲文化的整体影响力还有待继续加强。
(二)进行平台建设,加强信阳根亲文化的整合和宣传力度
要宣传文化、发展文化,平台建设非常重要。平台建设的实质是要求相关机构为根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因此,平台可以是节庆活动,也可以是一个个研究组织,还可以是某种形式的展览等。目前,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正在积极推动这样的平台建设,出版有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刊物(内部刊),建立有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网,创建了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微信群,组织根亲文化研讨会等,应该说,这样的工作对弘扬信阳市根亲文化是有显著成效的。如“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就是固始弘扬根亲文化的重要平台。自2008年至今,固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固始与闽台关系研讨会”和八届“唐人故里 闽台祖地”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通过办节办会及一系列联谊活动的成功开展,固始受到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国台办、中国侨联、全国台联、海协会等对固始办节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根亲文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白立忱、王汉斌、张怀西、陈云林等领导同志和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蒋孝严等先后到固始指导根亲文化工作[11]398—428。
平台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信阳各姓氏根亲文化发展很丰富,但缺乏以信阳为一个单位、以“信阳根亲文化”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换句话说,信阳根亲文化尚没有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信阳独特的根亲文化资源和信阳地理条件、历史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历史上,在信阳生活的各姓氏之间互相联系交流,共同创造了信阳文化。当信阳人走出信阳,搬迁到世界各地时,信阳文化也随之得到传播。现今海外侨胞来信阳寻根访亲,不仅是和本宗族进行联谊,同时也是寻找自己的根(文化),探访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三)“硬件”“软件”建设两手抓,进一步推动信阳根亲文化的产业开发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信阳根亲文化虽然强调宗亲之间的精神联谊,但是也有其丰富的物质文化内容。目前,信阳根亲文化的开发现状与信阳丰富的根亲文化内涵严重不匹配。在今后应“硬件”“软件”建设两手抓,推动信阳根亲文化的产业开发。
所谓“硬件”,是指以根亲文化为主题的各种基础设施。如建设根亲文化专题博物馆、建立根亲文化主题公园等。通过硬件建设,营造一种丰富的文化氛围,真正将根亲文化打造成信阳市的城市名片。所谓“软件”,是指发掘根亲文化的文化内涵。整理发掘姓氏文化,包括郡望文化、宗祠文化、家谱文化等,提炼姓氏精神并予以积极弘扬。这些“软件”是支撑信阳根亲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硬件”“软件”建设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围绕根亲文化进行产业开发,发展文化产业。如息县建设的古赖国文化园暨世界赖氏总祠,是一个集祭祀朝拜、宗亲联谊、文化研究、旅游观光、商业于一体的项目。再如固始在建设了“闽台缘博物馆”之外,又建立了开闽三王纪念馆,通过这些物化的符号,固始“唐人故里·闽台祖地”的招牌越来越响亮。这些博物馆在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和情感契合、凝聚全球华人力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发展谋略。信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其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为信阳市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文化基础,为信阳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提供了条件。相信在各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信阳市能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取得文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