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尾菜处理利用发展成效与对策建议
2021-12-29张韦
张 韦
(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甘肃天水741000)
尾菜是蔬菜在生长、采收、加工、物流、消费等环节产生的废弃叶、根、茎和果实等,也称“蔬菜废弃物”[1]。尾菜作为“蔬菜废弃物”虽然不能作为商品流通,但是经大量测定,尾菜平均产生量为蔬菜生物产量的33.6%[2]。据研究,尾菜中含有大量的各种营养成分,尾菜干物质含量为5%~15%,含水量为85%~95%,鲜样含氮量为0.04%~0.77%,鲜样含磷量为(P2O5)0.01%~0.23%,鲜样含钾量为(K2O)0.06%~0.78%。白菜、生菜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8.26%、21.49%,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78%、11.62%,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2.94%、12.59%,钙含量分别为0.05%、0.08%[3-4]。因此,尾菜具有含水量高、养分含量高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价值高,资源化利用前景广阔。
随着天水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产值不断提高,同时蔬菜尾菜产生量也随之升高。2020年天水市蔬菜种植面积为8.51万hm2,产量达到333.44万t,综合产值达到130亿元,产生尾菜129.81万t。大量的尾菜如果随意倾倒,堆积田间地头、乡村道路旁、沟渠内,腐烂变质后不仅会产生难闻的气味,滋生出大量的蚊蝇,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会对后续农作物造成影响,导致减产。因此,为了保障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尾菜资源化利用十分必要。本文以天水市“十三五”期间蔬菜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为例,对蔬菜尾菜利用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为今后天水市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良好发展总结经验。
1 “十三五”尾菜处理利用成效
1.1 尾菜处理利用现状
天水市蔬菜种植主要分为以下5大产区基地,以武山和甘谷渭河川道区为主的设施蔬菜基地;以秦州和麦积2区为主的远郊“菜篮子”基地;以全市山地旱作区为主的夏秋蔬菜基地;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林缘区为主的工厂化食用菌基地;以清水县、张家川县、秦安县为主的高原夏菜绿色蔬菜基地。天水市蔬菜种植上具有区域化、特色化的特点,产生尾菜的类别相对统一,产生的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在5—10月),在尾菜资源化利用上分类比较容易。但尾菜处理利用工作量大、时间较紧,且产生的直接效益不高,群众对尾菜处理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十三五”期间尾菜处理利用率在40%左右。
1.2 发展成效
1.2.1 生产环节 蔬菜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尾菜主要在生产环节,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蔬菜种植大多是以一家一户家庭式生产为主,群众对尾菜处理很难集中统一,且家庭式的生产中受劳动力的限制,导致处理利用率一直不高。从表1可以看出,在生产环节产生尾菜量从2016年到2020年依次为77.32万t、116.5万t、134.87万t、126.79万t、129.76万t,尾菜处理面积稳步提升,在2016年尾菜处理面积1.5万hm2的基础上增长到2020年3.1万hm2,尾菜利用率依次为34.29%、38.65%、41.89%、35.06%、40.45%,尾菜田间利用率逐步提升,改善了农村田间地头“烂菜叶子”随处堆放的现象。
1.2.2 流通环节 在流通环节产生尾菜主要包括蔬菜仓储、物流、批发销售、零售、消费几个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产生尾菜比较分散,主要以蔬菜仓储库和集散市场的尾菜为重点。从表2可以看出,天水市“十三五”期间共有蔬菜批发市场、仓储及加工企业6家,2016—2020年流通环节尾菜产生量分别为1.61万t、2.00万t、4.12万t、0.71万t、0.05万t,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为59.75%、63.50%、32.28%、80.28%、40.43%,相对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产生尾菜要集中,处理利用率要高。
表2 流通环节尾菜处理利用情况统计
1.2.3 总体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累计宣传培训人数共计473场(次)6.8万多人。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从2016年7.788万hm2、251.52万t发展到2020年的8.510万hm2、333.44万t。2016—2020年全市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为34.78%、39.07%、42.18%、35.3%、40.44%(2019年蔬菜受甘肃省丰收滞销影响,尾菜产生量大,调整指标为35%)。对照图1可以看出,2020年作为天水市蔬菜生产主产区的武山县生产蔬菜130万t,产生尾菜30万t,处理尾菜12万t,处理利用率为40%。尾菜除一部分田间处理利用外,利用金陇果蔬加工厂、甘肃陇源浆水饲料生产线等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尾菜深加工处理利用。
图1 2020年天水市各县区蔬菜产量和尾菜产生量图
表3 尾菜处理利用总体情况及宣传培训情况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对尾菜处理认识欠缺
尾菜处理利用工作量大,且直接产生的效益不明显,农民对尾菜处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尾菜综合利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2 尾菜处理利用技术尚未成熟
尾菜处理利用仍处于初步探索发展阶段,天水市尾菜处理依托尾菜堆(沤)肥、田间生物堆肥、直接还田、行间还田、过腹还田等处理利用技术,以尾菜肥料化为重点,辅以饲料化、沼气化的田间利用方式仍然比较单一,田间利用模式仍需不断探索。
2.3 尾菜处理产业链建设仍需完善
尾菜处理产业链上相关蔬菜集贸市场或蔬菜加工利用企业的处理利用设施、设备还需要不断完善,蔬菜集贸市场尾菜收集分类、分级细化程度不高。企业在尾菜分选、包装、保鲜、配送体系建设和饲料化处理利用等相关配套技术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政府资金投入和扶持政策力度不强,相关产业链受加工能力、尾菜产生季节性强等原因的制约发展不足。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尾菜处理利用宣传和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明白纸、科技下乡、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尾菜处理工作的认识,让广大农民群众对尾菜处理利弊家喻户晓。同时,在蔬菜主产区开展尾菜堆(沤)肥、尾菜直接还田、尾菜饲料化、尾菜沼气化等技术培训及示范,加大技术覆盖面积和影响力。
3.2 加快尾菜分级处理
蔬菜加工企业、蔬菜集散市场加快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将生活垃圾与尾菜分离开来,让环卫部门将尾菜用专车收集后进行处理。引导蔬菜加工企业将前期的蔬菜分级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将尾菜分类中一级品用于浆水、泡菜等的生产,次一点的用于饲养畜禽,再次一点的用于加工肥料、沼气生产、直接还田等。
3.3 加大尾菜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开发利用
以田间尾菜资源化利用为重点,以蔬菜仓储库和集散市场的尾菜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在蔬菜5大产区基地开展尾菜无害化处理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开展蔬菜尾菜集中处理、田间尾菜配合腐熟剂、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堆肥发酵和直接还田处理技术,进一步加快尾菜堆沤还田技术措施推广,改善农田土壤状况,增加土壤养分,降低化肥用量,提高农民收入,为“尾菜—有机肥—菜”的循环农业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充分挖掘现有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的潜力,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扩大奖补政策。引进科研单位、企业、科技带头人等共同参与,不断改进处理利用技术,稳步提升处理利用率。
4 结语
天水市尾菜处理利用工作通过有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增强了全社会对尾菜处理利用工作的认识,尾菜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了40.44%,资源化利用技术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尾菜资源化利用不但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起到增产增效的作用,而且也能解决尾菜资源浪费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减少肥料的投入成本,让蔬菜尾菜得到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进一步开发尾菜资源化利用潜力,对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