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CT测量下颌正中舌孔发生率位置及临床意义*

2021-12-29苏润青刘亚昆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切牙种植体数目

苏润青 刘亚昆 赵 彬

下颌骨舌侧表面存在小孔:下颌舌孔(lingual foramen, LF)。正中舌孔(MLF)分布在正中联合及左右2mm[1]内,MLF 朝下颌骨颊侧延续成正中舌管(medial lingual canal, MLC),骨穿支血管可为舌动脉、颏下动脉或二者的吻合[2]。大部分MLF 开口低于中切牙根尖,其余高于根尖,稍偏远中,直径较小,位置高,距离牙槽嵴顶4mm 左右[3],结合CBCT, 种植术中可翻开舌侧瓣结扎预防出血[4]。本文研究颏棘上下的低位正中舌孔。学者对舌孔进行了若干回顾性研究。Trost 等[5]测量了460例患者的舌管长度、直径、位置;Sanchez-Perez等[6]比较了有牙颌、无牙颌舌孔区别。柯星等[7]认为下颌骨副孔数目与年龄负相关,与性别无关;Xie[8]等表示男性单孔型MLF 多位于颏棘下,两孔以上分布与性别无关;张倩等[9]发现97.88%的研究对象存在MLF,统计了下颌舌孔开口位置、组合类型;贺平[10]Wang[11]等的结论为无牙颌有牙颌舌管直径男性均大于女性。除影像学研究外,临床时有损伤MLF 的报道。Peñarrocha-Diago[12]等报道了2例下颌切牙区种植,种植体底部损伤舌管穿支动脉引起舌下血肿。颏成形术也可损伤MLF。Jung 等[13]建议颏成形唇侧截骨线应高于颏棘水平2mm。正中舌孔(管)研究较少,CBCT的高分辨率使其成为颌骨细微结构的有效观测工具, 本研究描述MLF 数量、位置,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为前牙种植手术、颏部取骨和颏成形术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收集收集2021年4月—6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符合筛查条件的286例患者CBCT 数据。女143例,男143例,按年龄分组(20~39岁、40~59岁、60岁及以上3 组,记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 患者知情同意。仪器及扫描参数如下:型号:KaVo3DeXam CT;管电压:120kV;管电流:5mA;扫描时间:7s;视野范围13mm×16mm, 体素:0.25mm。体位及图像调整:端坐位,目视前方,颏托固定下颌,以眶耳平面为水平基线调整图像至统一位置(如图1)。

图1 下颌正中舌孔及测量示意图

筛选标准:图像清晰,无金属、运动伪影,下颌正中联合区颌骨完整。①未行正畸,下颌切牙区无缺牙、无种植牙;②无骨折、无囊肿肿瘤、无严重牙周炎。

1.2 测量方法CBCT 影像资料以DICOM 格式保存,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平台观测数据。2名培训过的口腔医生测量平均值记录到EXCEL 表格。MLF(MLC)判别标准:舌侧皮质骨开口穿通到松质骨的管状低密度影,在下颌正中联合,颏棘上下。

如图1 所示,定位于舌管舌侧开口的矢向截面,测量正中舌管的位置(舌侧牙槽嵴顶记为b 点、舌孔中心为a 点,下颌下缘最低点c 点,舌管末端d点。舌孔距离舌侧牙槽嵴顶距离ab 为线段1,管长度ad为线段3,ab、ad所成颊侧角度记为舌孔角度,过c 点作水平线与a 点距离记为舌孔到下颌下缘距离为线段2,d 点与颊侧皮质骨最短的切线距离为线段4,另记录正中舌孔数目,颏棘上下分布情况。

图2 个体舌管数示意图(1-4)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 26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舌孔数目与性别、年龄,颏棘上下(位置)和性别、年龄行卡方检验;性别上的计量差异用t 检验比较(Mean±SD);3个年龄组的计量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LF 分布情况 本实验观测的286 份CBCT 影像所属的受试者年龄范围在20~86岁,平均47.61岁,下颌骨正中舌孔488个,所有受试者均发现正中舌孔,如图1、表1、2,个体正中舌孔数目1~4个不等,2个占比最多,人均(1.69±0.64)个;男性250个,人均(1.72±0.64)个,女性238个,人均(1.66±0.63)个;颏棘上262个,颏棘下209个。三个年龄组MLF数目为168、167、153个。

表1 下颌正中舌孔数目及频数分布

颏棘上下(位置分布)和性别(P=0.230)年龄(P=0.504)均无关系,颏棘上略多于下,MLF数目男女无差异(P=0.114)但与年龄相关(P=0.001)。青年组2 管型较多(66.67%),中年组3 管型比例上升(23.35%),老年组总数变少, 单孔型较多(30.07%)如表2图3。

表2 下颌正中舌孔数量类型及构成比

图3 正中舌孔构成比、与年龄分组关系

表3 正中舌孔组合类型和占比

图4 不同分布类型正中舌孔发生率

2.2 不同性别、年龄MLF 测量值除与下颌下缘的距离无统计学意义(P=0.863),其余各项男女差别均有意义。女性舌管角度大于男性,其余三项小于男性(P<0.001)。

不同年龄组间, 角度(P=0.038)、舌管长度(P=0.027)差异有意义;距下颌下缘高度(P=0.502)和颊皮质骨切线距离(P=0.860)无统计学差别;MLF 与舌侧嵴顶距离在老年组与中年组有差异(P=0.034)。

表4 正中舌孔分类测量值

3.讨论

纳入研究的样本在正中联合至少有一个MLF, MLF数目在性别上无差异(P=0.114),与年龄负相关(P=0.001),60岁以上数目明显减少,可能属于增龄性闭锁。舌孔向下颌骨颊侧延伸成舌管,颏棘上舌管主要穿行舌下动脉分支, 颏棘下舌管穿行舌下、颏下动脉分支,供应颏部颌骨与牙根营养。舌孔颏棘上下分布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根据学者以往的研究,MLF颏棘上下发生率分别为88%,85%[14]或83%,47.5%[7],本实验为90.22%, 72.39%。颏棘上舌管斜向下约100°[15](与舌侧牙槽嵴顶平均成角99.48°);颏棘下舌管,多向上或水平(平均61.94°)向颊侧走行。正中舌管颏棘上下组合型为2管型最多,占受试者人数50.7%;上下各一管型,上一、下一型占45.1%,29.72%和8.39%,排前三位。不同年龄组MLC数目类型占比不同,如图3。

定量方面,以往研究表明,除下颌下缘距离,男性MLF成角小于女性[15],其余三数值均大于女性。青年、中年组间各项数值无明显差别,中老年组对比差别明显:60岁以上正中舌孔和舌侧牙槽嵴顶距离减小,舌管长度减小,角度增大。

MLF距离舌侧牙槽嵴顶范围在10mm~33mm,平均23.18mm。下颌中切牙根长约12mm[16],最高位MLF距离嵴顶10.58mm, 在根尖上1mm。MLF到根尖平均11.18mm,与以往研究10mm的结果相一致,Yildirim等[17]测量为10.06mm,He等[3]表示中切牙根尖下方MLF距离根尖11.25mm,上方MLF 距离根尖5.5mm。Sanchez-Perez等[6]得出牙槽窝底部到MLF的距离是11.40mm。

CBCT上测量的下颌正中舌孔孔径大小与穿支动脉直径,进入血流量均呈正相关[18],MLF直径在不同文献报道中,有平均值小于1mm的(0.61,0.88)[11,3], 有大于1mm 的(1.04,1.22,1.39)[14,5,6], He[3]认为在21.23%的舌管(85%为MLF)直径大于1mm.另一研究[5]发现67%的MLF直径大于1mm。损伤有较大出血风险[17]。

种植体各向应距离血管神经2mm, 测得有牙颌MLF距离牙槽嵴顶平均23.18mm, 与侯磊[15]相似,略大于MLF到牙槽嵴顶垂直距离[3,17],一般种植危险度小。但长期牙列缺损,牙周炎、根尖周炎拔牙患者牙槽骨吸收,嵴顶到MLF距离变小,无牙颌低于正常水平约7mm[5],平均仅为12.19mm[6], 植入深度≤10mm,损伤舌管风险增大。柯星等[7]测得颏棘上MLF平均高度11mm,提出种植体末端与下颌下缘保持12mm以上垂直距离;Peñarrocha-Diago 等[12]报道了11.5mm 和无牙颌13mm长度种植体损伤MLC引起的出血病例。颏棘上MLF与舌嵴顶平均距离(19.96±3.67)mm, 成角100°,ba可代表种植体植入方向,牙槽嵴高度正常时,建议种植体长度≤14mm。

下颌中切牙牙槽骨低平的患者种植时,除了种植深度还要考虑与MLC近远中向距离,Park等[19]认为下颌中线到下颌中切牙牙根平均距离为(2.04±0.87)mm。侯磊报道舌管与中线距离为男性0.72mm,女性0.48mm。临床上常用于前牙3.3mm直径的种植体应注意与MLC的水平距离。

正中联合作为自体骨移植常用供区,术后感觉异常,牙髓活力消失时有发生。Reininger等[20]统计了正中联合取骨前牙、下唇感觉异常分别有33.87%,18.57%。颏部取骨范围为双侧颏孔前5mm,下颌下缘上5mm、根尖下5mm。喻缇等[21]为避让下颌切牙管(mandibular incisive canal,MIC),提出颏部取骨的深度应该控制在均值3.5mm以内。而除了下颌切牙管外,也需注意舌颊走行的正中舌管。MLC 末端距离颊侧皮质骨为4.91mm[6], 5.44mm(2.55mm~9.89mm)[22],本研究平均5.34mm,范围在(2.35mm~11.21mm)。Kung[22]等认为4mm的取骨深度导致MLC损伤的风险13%,本实验488个MLC排除19个在取骨垂直范围外的共有469个舌管,与颊皮质骨切线距离小于4mm的有61个,发生率13.01%, 女性大于男性。而5mm取骨深度MLC损伤率达到42.79%[22],可知4mm(2mm皮质骨,2mm松质骨)可作为正中联合取骨深度安全范围。MIC在中线比MLC末端平均更偏颊侧,正中舌管末端与颊侧皮质骨距离小于3.5mm可作为颏部取骨禁忌症。MLC数量与取骨安全性缺乏相关报道。临床上应具体测量每个患者CT影像上MLC、MIC下颌颏部走行确定取骨范围。

学者研究了在颏成形手术中对颏棘的避让。Park[19]等认为双侧下颌中侧切牙、尖牙牙根、颏孔连线所成平面与咬合面呈18度角,截骨面应低于该临界平面。该面在中线距下颌下缘22.3mm,按照根尖下5mm截骨安全原则,截骨线正中高度小于17.3mm。Jung[13]等提出在颏棘上2mm高度的唇侧截骨保护颏棘,本研究MLF距下颌下缘平均10.59mm,则截骨线正中高度应大于12.6mm。为保护牙根、颏棘,得到颏棘上截骨线高度范围12.6mm~17.3mm。颏棘下切骨时,避开MLF平均高度3mm[15],即5mm~7.5mm的高度范围。

正中舌孔的数目年龄相关,60岁以上明显减少。定量数据与性别相关,男性大于女性。种植手术应考虑正中舌孔(管)因素,颏部自体骨移植取骨厚度控制在4mm以内,颏成形术注意避让正中舌管。

MLF是一种影响外科手术安全又普遍存在的解剖结构,与性别年龄相关,形态多变,有分叉,末端弯曲,交通等诸多解剖变异[23]。临床上在CBCT影像中加以观察把握,规避出血风险。

猜你喜欢

切牙种植体数目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双牙弓前突患者拔牙内收后根管治疗对切牙牙根吸收影响的研究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移火柴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面积锥形束CT研究
牧场里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