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生物药剂防治柑橘棉大造桥虫田间药效试验
2021-12-29张喜喜刘姗姗
潘 骏 张喜喜 刘姗姗 蒋 飞
(1上海前卫柑桔有限公司,上海 201913,2上海市柑桔研究所,上海 201913)
棉大造桥虫,也称刺槐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1],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长江以南地区,该虫除可为害柑橘外[2],还可为害木槿、杜鹃、水杉、香樟等林业树种[3]。近年来,棉大造桥虫在上海地区柑橘生产上常有发生,且发生量逐年加重,给柑橘树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目前,柑橘生产上防治棉大造桥虫以化学用药为主,且罕见报道采用适用于柑橘有机栽培生产的生物药剂防治棉大造桥虫。因此,为了筛选适宜于柑橘有机栽培生产使用、防治棉大造桥虫的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笔者于2020年选取两种生物制剂杀虫剂进行了防治柑橘棉大造桥虫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害虫习性
在上海地区,柑橘树上棉大造桥虫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柑橘树下土中8~10 cm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下旬羽化,第2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羽化,第3代成虫于8月下旬羽化,最后化蛹越冬。棉大造桥虫的为害盛期在7月,以幼虫取食柑橘树叶叶肉为害,仅留柑橘叶脉,严重影响了柑橘树新梢叶片的正常生长[4]。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崇明区长兴岛郊野公园橘园进行,土壤类型为黄壤夹沙。供试柑橘品种为“宫川”温州蜜柑,露地栽培,树龄15年,种植株行距为4.0 m×3.0 m,长势良好,试验橘园的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田间虫量中等的地块,设8个处理,每处理选有2行柑橘树(10株),处理区四周设保护行,具体试验设计及药剂信息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及药剂信息
1.4 施药方法
试验于2020年7月18日上午施药1次,施药时棉大造桥虫多为1~3龄幼虫。采用苏州农业机械厂生产的工农36型机动喷雾机进行施药,每棵柑橘树药水用量为5 kg,施药时将药液充分稀释后均匀喷雾。试验前后10 d和试验期间各处理的柑橘树均未用其他药剂防治过其他病虫害。
1.5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7月18日(施药当天),晴到多云,日均温33.10℃;7月19日,多云,日均温32.45 ℃;7月21日,晴到多云,日均温33.90 ℃;7月23日,晴到多云,日均温33.80 ℃;试验期间无降雨。
1.6 调查方法与防效计算
试验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每处理随机抽取10根枝条,调查每根枝条上的棉大造桥虫幼虫数量并挂牌标记。施药后1 d、3 d、7 d分别调查并记录每根枝条上的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计算公式: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虫口数)÷施药前虫口基数]×100%;防效=[1-(处理区防治后虫口数×对照区防治前虫口基数)÷(处理区防治前虫口基数×对照区防治后虫口数)]×100%。
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对各处理间的防效进行比较分析,按p=0.05的标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5]。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常规化学药剂20%甲氰菊酯EC 2 500倍液对棉大造桥虫的速效性最好,施药后1 d对棉大造桥虫的防效达96.58%,显著高于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5%除虫菊素EC各浓度处理。施药后7 d,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 400倍液、5%除虫菊素EC 800倍液处理与常规化学药剂20%甲氰菊酯EC 2 500倍液处理对棉大造桥虫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且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 600倍液、5%除虫菊素EC 1 000倍液处理对棉大造桥虫的防效也较好,防效在85%以上,但与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 400倍液、5%除虫菊素EC 800倍液处理间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 800倍液、5%除虫菊素EC 1 200倍液处理对棉大造桥虫的防效较差,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表2 不同处理对柑橘棉大造桥虫的防效比较
2.2 安全性
经试验期间目测,各药剂处理区的柑橘均无明显药害现象发生,说明各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均对柑橘树生长安全。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和5%除虫菊素EC均为植物源农药,具有对果品安全、残留量低等优点,但起效较慢,宜在害虫低龄阶段使用;施药后7 d,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 400倍液、5%除虫菊素EC 800倍液对棉大造桥虫的防治效果与常规化学药剂20%甲氰菊酯EC 2 500倍液对棉大造桥虫的防治效果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对柑橘无药害,对环境安全。因此,作为来源于生物制剂的农药,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和5%除虫菊素EC可在柑橘有机栽培生产中作为棉大造桥虫的防治药剂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