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造桥说起

2021-01-01蹇庐氏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造桥之桥有形

蹇庐氏

作家王鼎钧先生引述过一个故事: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某国满目疮痍,有位知名人士此时出任某市市长。该市两面环河,河上本来有桥,战时被毁。这位市长到任第一件事就是下令修桥。由于当时迫切需要住宅、医院、学校、商场,一般人认为修桥是不急之务,纷纷表示反对。市长则力排众议,两桥修成,运输畅通,城市也迅速重现复兴。这情景,用我们中国话说,便是其深知“要想富,造桥铺路”。这位市长先生是聪慧和理智的。

自然,鼎钧先生意不在此,话锋一转,说:“先造几座桥,使自己和周围环境贯通,这种智慧可以用在为人处世上。为人应经常自问,我有哪些可以造桥的材料?还缺少什么?例如流畅清晰的谈吐,乐观向上的心境,争取相互了解的诚意……”并说:“有了桥,你就有了世界。有些人不然,他们努力建造的不是桥,而是仅可容膝的碉堡。”

诚哉斯言。桥的作用,就是“使自己和周围环境贯通”。这个“自己”,可以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片村庄,自然,也可以是个人,以及个人的内心。而贯通与否,则如中医所遵循的医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通”,不仅会带来出行、贸易、信息等方面的障碍、迟滞和隔绝,还会带来内心的封闭和孤独。所以,造桥既要造有形的桥,也要造无形之桥。

鼎钧先生思深邃、情绵长、言剀切,他希望“为人应经常自问”的这些问题,的确是肺腑之言。当然,这些“造桥的材料”并非天然生就,而是需要“采掘、提炼、煅烧”,即需要“造……”的。

顺鼎钧先生思路延伸出去,先“别出心裁”地“转个弯”。前文所述的市长固然是眼光超前、敢于力排众议,然而,我们也可以发现,现实中的人并不都像那位市长般思路清晰。当时城市中对造桥持反对意见者众多,还有官员对造桥之类的项目认为是不急之務,反而热衷于修建广场、公园之类的大型园林;即便是造桥,也首先考虑的是气派非凡、美轮美奂,要成为标志性景观。至于住宅、医院、学校、商场等,则往往说留待财政宽裕之后再从长计议,或留待下任再行谋划,自己则是在“扬名立万”后登上新的宝座、绝尘而去……他们虽对有形的桥不感兴趣,但对那种奔走饭局、网结关系的处世之桥十分上心。自然,修建这种连通权门、织就同好之桥,不过是为了仕途通达、前程似锦。

再拐回来说。鼎钧先生所在意的“用在处世为人上”的智慧,可谓雅人深致。不过,要拥有“流畅清晰的谈吐,乐观向上的心境,争取相互了解的诚意……”却并不容易,这个“造……”真不比“造桥”容易。我们需要“造”的,就是自我学习、自我修为、自我提升,这既是人的自我需要,更是人的自我完善。问题是,知易行难。诸如学习,有落马官员自曝说:“学习只是挂在嘴边,学习任务来了有工作人员帮我学,根本不用自己学。”如此,自我修为和提升,便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且不学而又自以为很有学养,更是贻笑大方、害人匪浅。

这样申说,也许又“转弯”了。不过,由鼎钧先生的话题想到这些,确也是触类旁通、有感而发。是的,“造桥”之前的“造……”就是这么重要。“桥”之“牢固坚实”,除了设计科学——譬如“三观正确”,还需要“钢筋、水泥、砖块”的“质量过硬”,你得不断地提高学识修养……

鼎钧先生还说“有了桥,你就有了世界”。金玉良言,化用其意,最后想说的是——“为了‘造桥’,你先需要‘造’……”

猜你喜欢

造桥之桥有形
从造桥说起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未定义
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奥谢普科夫:愿做中俄地方间的合作之桥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林山造桥
贝壳帮忙来造桥
欧洲之桥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