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干预研究
2021-12-28应建斌
应建斌
摘要:《新课程标准》为小学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尤为重要。本文从小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实践出发,分析了小学生篮球运动员训练、比赛中的心理表现,并通过创设环境、系统训练、专题训练、专项训练、以赛代练、赛前准备等诸多策略,提升小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 篮球运动员 心理干预
一、小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欠佳的表现
篮球是一项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然而,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好与差,对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评价一名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否过关,主要是通过其在运动场上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基于长期的学校篮球竞赛队的训练经验,笔者认为小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平时训练中的表现
在长期的课外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非常感兴趣,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兴趣满满,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反之,他们表现出注意力易分散,思维缺少主动性和灵活性,惰性思维较强等情况。
另外,在掌握一定技术后,学生容易自我满足,积极性下降,情绪不高,练习中失误动作也随之增多,错误的动作会导致学生心理起伏波动较大,出现情绪易急躁、动机不纯、运动协调性差等问题。
2.临场比赛中的表现
近几年,温岭市举办了多次中小学生篮球赛,通过和兄弟学校同行间的交流与探讨,笔者发现小学生篮球运动员在临场比赛中心态大致会有如下几种表现:一是提前兴奋。通常表现为赛前一天开始兴奋,往往激动得难以入眠,临开赛前情绪高涨、心跳加快,有的学生甚至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经常出现想上厕所的情况等。二是过度紧张。通常表现为赛前准备期肢体僵硬、不协调,动作表象和知觉不连贯,产生恐惧心理,畏惧比赛,表现消极。三是盲目自信或是不自信。通常表现为在比赛中,当比分领先对手时,学生会激动兴奋,自我感觉良好,成就感膨胀,想积极表现;当比分相差不大时,感觉“底气”不足,怕输心理占上风,出手谨慎,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只能打打“顺风球”。四是搞个人英雄主义。通常表现为不顾及团队意识,意气用事。五是易受客观环境的干扰,如教练的战略部署、指导与点评、对手的发挥状态、场外观众的言行都会成为干扰学生心态的因素。
二、小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干预的策略
针对以上小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表现,在训练和赛前训练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在学习、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健康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早日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行为方式。同时,学生接受学校系统规范的教育,能促进学生心智发育,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训练期间,教练员、各科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合作,不但要让学生有出色的体育技能表现,而且要兼顾各学科的学习,形成齐头并进的趋势。
2.开展完善的系统训练
长期坚持完善的系统性心理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一点,它会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体能与技战术。心理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合理控制、主观积极思维、紧张应激处理等心理控制技能,并将这些控制技能用于身体、技战术训练中,从而形成心理、身体、技战术之间的相辅相成。
3.创设情境的专题训练
篮球训练中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提供假设与预设环境,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激活竞赛思维,是提高队员训练效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促使学生灵活应对场上的各种突发情况、特定情况。
笔者主要运用针对性模拟和超量模拟加以强化训练。针对性模拟训练是对篮球比赛技术、战术特点进行的模拟比赛训练,以接近实战条件为前提,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临场应激能力的心理因素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学生的比赛意识,提高作战能力,增强自信心。情境训练始终贯穿篮球训练,在实际比赛中,队员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故在训练时要针对比赛中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运球失误、投篮不准、传球无力、罚球不稳、观众言行等)进行专题训练。如在罚球练习时,笔者一般采用连续罚进的形式(全队接龙罚球),要求学生连续罚进8到10个球,没有达到目标,则全队绕篮球场跑一个来回再罚一组,如此循环,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罚球技术,增进团队意识。
4.强化意志品质的专项训练
意志品质是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意志品质的训练中,教师应结合篮球项目的特点和运动员个人的身心状态,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如在传球训练中,教师可以加大训练难度,由三人一组,一人站中间断球,两人传球,被断球者接受罚球练习,目的是磨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感受完成任务时的挫折感和责任感。强化意志品质的专项训练能培养学生顽强无畏的韧性,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从而为夺取比赛胜利、取得优异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5.创建“以赛代练”的训练机制
小学生篮球比赛运动员以新队员为主,临场容易表现出紧张、激动等情绪,受队员、观众等外界因素干扰大。提前感受比赛氛围,能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比赛状态,从比赛中积累经验。大赛前,学校可组织与兄弟学校球队进行难度梯度不同的交流赛,通过交流赛,分析学生临场心理表现,根据个体不同心理特点安排任务。比如针对临场紧张型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为主,安排他们上场做掩护、挡拆接球投篮等相对简单的任务,他们完成基本任务后,能树立学习自信;针对亢奋型学生,教师可在赛前提醒他们注重团队合作,主动防守对方中心位,带动全队打出士气。
6.融合经验,做足赛前准备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的系统性心理训练能帮助学生奠定了扎实的心理基础,大赛来临,教师要加强临场指导,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师要全面分析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规与突发情况,针对性地布局赛前、赛中、赛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通过自我心理暗示、静心放松等方法调节情绪,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克服怯场心理。比赛中,教师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学生的场上情绪变换,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如在比赛处于逆境时,学生们要相互鼓励,增加交流。比赛打得顺风顺水时,学生要学会利用优势,增强气势,不给对手反扑的机会。这样一来,便可以让学生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面对比赛。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心理干预,学生在赛前就不会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并在准备活动过程中逐步达到兴奋,这对技战术的运用是很有好处的。如表1、表2所示。
实践证明,在篮球训练中,除了提高基本技战术水平之外,学生的兴趣、能力、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想象力、注意力、情感动机等心理品质,都是训练、比赛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心理训练和各种教学活动 ,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总之,在进行体能、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上,小学生篮球运动员长期系统地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能使他们适应训练、比赛,迎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何运健.浅谈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素质及其训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5).
[2]张力为,田麦久.竞赛自信及竞赛焦虑与注意指向:探点反应时实验的提示[J].体育科学,2000(6).
[3]王春生.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及调整与克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
[4]汪贺东.对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1).
[5]张乐为.浅谈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及其心理训练的方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6).
[6]張洪振,孙玉燕,唐亮.篮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及训练方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横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