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引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的教学改革

2021-12-28周洁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专业课机电一体化

周洁

摘要:专业课建设是职业院校提升吸引力与竞争力的关键,积极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保障就业质量,还能够展现师生的精神风貌和技能水平,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本文通过研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改革,深入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凸显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并结合具体的实例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机电一体化  专业课  教学改革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机械微电子技术术语,被称为机械电子工程,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而技能大赛引领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则符合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应该着力解决教学中凸显的各种问题,秉持创新改革的理念,以技能大赛的要求来引领教学改革。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1.教学方法职业目标性不明确

在经济蓬勃发展和先进生产技术快速更迭的新时期,我国机电设计步入全新的阶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挑战而来的还有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主的机械电子学知识能够应用于柔性制造系统、工业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等高精尖领域,推动我国机电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并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开发与实施专业课教学中,部分职业院校没有重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的职业目标性,未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以至于偏离技能大赛的要求,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发挥和未来就业。

2.课程内容与竞赛项目有差距

机电一体化专业内容包括机械、电工电子、微电子、信息技术、传感、信号等多种技术知识,是一种综合型实用技术专业。其中,设计电器电路图、PLC编程、CAD零件图绘制、数控设备操作等是学生必备的技能。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几乎等同于普通教育中的高考,作为一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活动,职业技能大赛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现院校影响力的重要舞台。但是,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仍然固执己见,未密切联系专业课程内容与竞赛项目,致使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难以提升技能水平,无法在技能大赛中绽放异彩。

3.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被忽视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心智稍微成熟,能够明事理、辨善恶,但也存在信心不足、目标缺失,且感到希望渺茫等问题。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仅在教学中讲述理论知识,简单指导技能操作,未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也没有基于技能大赛开展技能针对训练。长此以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会被消磨殆尽,学习探究的自主性、自觉性也有所下降,内心的种种矛盾被不同程度地放大,自我意识缺失现象会加重,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降低,不利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

4.教师的队伍结构发生了改变

作为实用技能的传授者,职业院校教师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进行思政道德教育、组织实践训练、模拟职场,不断为学生拓展专业学习领域,确保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然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迫于社会负面舆论的压力和职业教育意识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选择脱离队伍,致使職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发生改变,师资力量有所减弱。同时,新加入队伍的青年教师没有丰富的经验,不能够结合技能大赛展开专业知识教育,也无法良好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或专业技能操作,导致现有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学生群体的学习发展需求。

二、技能大赛引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1.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探索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技能大赛引领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解决教学方法职业目标性不明确的问题。第一,教师应当有机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以技能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改革,设置与竞赛对接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积极渗透就业意识,敦促学生为将来就业做好打算,不断夯实功底,鼓励学生成立不同的“研发团队”,研究技能水平提高的方法与学习进步的良方,阶段性总结学习成果,并予以表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定期开展集训活动,模拟大赛现场,以有目的的行动导向,助力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活动;第三,开辟第二课堂,遴选应用价值高的阅读素材,实行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使学生在课上、课后都能提升自我,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在技能大赛中大放异彩。

2.根据竞赛项目调整课程内容

充实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内容是重要的改革举措,能够重塑教学内容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有效技能知识脉络,更好地引导学习,提升技能操作水平,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技能大赛的各个项目来调整课程内容,缩短竞赛与课程内容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合理分解综合项目任务,结合竞赛的整体性特点,遵循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过渡的训练规律,将课程内容分为各个单一的技能任务,学生在逐项完成后会茅塞顿开,实现对技能大赛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的有效理解。如教师可以把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分解为不同的训练科目,包括电气安装与维修、机械部件拆解、气动系统的装调、PLC应用、CAD绘图等,融入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知识,开设“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拖动技术”“PLC与自动生产线”等课程,完美融合不同课程与不同科目的训练,创新课程内容,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3.组建合作团队开展相关实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学习发展需求,组建合作团队开展实训,在激发探究欲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第二,教师应该基于技能大赛项目展开实训,紧跟行业发展,引进实际生产中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完备实训条件,定期改善或引进各项资源,确保实训设施具有前瞻性,保持在技能大赛使用设备的同等水平;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组建参赛团队,并在各个团队组建完成后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每个团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同时用不同队员所擅长的技能来弥补团队整体的不足,使学生能在大赛中发挥出超常水平;第四,教师可以与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协定,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鼓励优秀学生团队到企业实地学习,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熟悉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操作,有效拓宽眼界,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总而言之,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4.提升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

职业院校应当重视教师队伍结构改变这一突出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不断提升师资力量,适当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为了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并让指导教师基于技能大赛展开高效的教学。同时,职业院校应组建指导团,遵循骨干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为辅的原则,建设专业的队伍,指导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团队,为他们提供赛前指导、实训指点等服务,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职业院校还可以适当降低或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的招聘门槛,引进“双师型”人才来校任教,鼓励志向高远或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一线开展教学工作,组建能力优秀的师资团队,加快职业院校现有教学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使教师秉持培养“大国工匠”的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提升师资力量。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引领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存在教学方法职业目标性不明确、课程内容与竞赛项目有差距、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被忽视、教师的队伍结构发生了改变等问题。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应当开展专业课教学改革,通过运用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竞赛项目调整课程内容、组建合作团队开展相关实训、提升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等有效策略,秉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改革,提高职业技能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并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参考文献:

[1]刘万舸,杨会军.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项目培训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0(24).

※本文系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课题“技能大赛训练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专业课机电一体化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