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活动型课程 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

2021-12-28樊雄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樊雄伟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活动型课程,让学生增强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开展专题合作学习,结合时事进行分析,尝试学科整合,联系生活进行反省,组织研学旅行等方式都是很好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提升感悟和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活动型课程;体验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活动项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活动型课程要求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动手实践的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给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型课程让他们灵活运用各种知识。

一、设置专题,引导合作学习

活动主题的设置是活动型课程的中心,一堂高效的活动型课程离不开高效的主题。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产生了困惑,哪些理解不够深刻,又或者产生了想要拓展探究的欲望,就要围绕这些角度设置专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与法律同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感受法律关爱的基础上学会依法办事,认识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师不能直接灌输相关的知识,而应该设置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该如何正确地处理问题。教师选择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历或者了解的例子,引导他们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如有未成年人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看直播,花费万元打赏主播,那么,能否利用法律的途径将钱要回来呢?又如有家长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是否有合适的渠道反映这件事情呢?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清楚地演绎生活中的各个片段,而且还要自主翻阅相关的法律文献,分析该如何处理此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活动目标的准确性欠佳,这是目前活动型课程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教师要提升学生的体验性,就要了解他们对哪些主题的体验不足,有继续探究的欲望,然后围绕这些方面设置专题,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强的合作欲望。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道德情感的发展状况等,围绕它们综合思考如何设计主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结合时事,拓展学科视野

活动情境对于活动型课程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结合时代的特点设计一些与时俱进的情境,引导学生拓展学科视野,那么,他们的探究热情就会得到提升和发展。教师可以先筛选一下教材或者教案中的案例,看看哪些内容缺乏时效性,可以将它们去除掉,然后补充一些时事新闻,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更高。

在“中国担当”一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全球性危机和难题的时候,中国应该主动积极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展现自己的大国风范。为了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师选择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的主题,并摘取近期的时事新闻,引导他们展开分析。如围绕“中国800台制氧机运抵印度”这个新闻,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活动,正方的观点是:“印度也是地球村的一员,在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伸出援手,体现出中国担当。”反方的观点则是:印度没有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没有必要帮他们。”这样就促使学生拓展了学科视野,让他们结合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在辩论中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中国担当”。

时效性不足的活动情境难以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思想每天都在更新,因此教学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可以结合活动主题精心选择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迅速,体会国际局势瞬息万变。这样活动情境就能和国际接轨,体现出更强的时代感。

三、学科整合,赋予灵动色彩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的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如果在设计活动型课程的时候角度过于单一,那么必然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参与兴趣。为了提升学生的体验效果,让更多人投入进去,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语文、美术、历史、音乐等相关的学科整合在一起,设计综合性活动,这样能让活动变得更灵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更浓厚。

在教学“推动和平与发展”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结合在一起,展开自主探究的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在活动中尝试自主撰写小报告,首先搜索一下历史资料,了解近几年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冲突的案例,并结合世界地图标注出这些国家,说说这些国家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此后学生还要着重选择一个国家,深度了解该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分析一下为何该国家会发生战争,探究战争和冲突对该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活动采用了学科整合的方式,将历史融入了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搜索历史资料后展开史料实证,加深自己的体验,获得更多的感悟,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将自己的理性感悟标注出来,这样的课堂更灵动,学生的自主性也更强。

采用学科整合的方式能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有助于创设更恰当的活动情境。同时,这样的活动也更具有吸引力和创新力,学生的体验效果更好,交流氛围也会逐步变得更加浓厚,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联系生活,学会自我反省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效果,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和自己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所以他们不愿意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在设计活动型课程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要让他们调动生活感受,并积极开展自我反省。这样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提升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意义所在。

在“情绪的管理”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參加到“向同伴说声对不起”这个活动中,学生首先要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和同伴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分析一下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探究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此后再组织学生展开“向同伴道歉”的活动,促使学生恢复融洽和睦的状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案例,并充分认识到控制好情绪能避免各种争端,能有效维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情感。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进行积极反思,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学生认为深呼吸能帮助自己放松情绪,有的认为设身处地想一下能改变自己的看法,还有的认为冷静一下能调整情绪,教师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促使其获得积极心理。

教师在设计活动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指导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了自己的困扰,更积极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端正思想,进而得到了全面成长。

五、研学旅行,感受文化魅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同时也能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教师可以将活动的范围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举行有价值的研学旅行活动,促使他们更好地体验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多彩的职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的特点,并思考自己未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教师组织了研学旅行的活动。这次研学旅行并没有选择青山绿水的风景区,而是选择了工厂、医院、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种不同的职业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如参观工厂的流水线,请一线工人说一下要如何才能高效地工作,又如请医院的负责人介绍一下医院的急诊制度,了解医生如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教师还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中,如在博物馆中可以担当志愿者,给参观者介绍各种文物,在文化馆中参与表演话剧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独特的职业文化,并开始思考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研学旅行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旅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让他们自主寻找资料,展开合作学习,并在旅行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起到了“教学做合一”的效果,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他们也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教学形式,是师生的双边情感交流体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活动是一种能促使学生体验的好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活动型课程,引导学生增加活动体验感,促使他们自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郁智慧.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5).

[2]肖鹏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4).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学生性格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的影响分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