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综合训练为合唱奠定基础的策略探析
2021-12-28徐洁
徐洁
【摘要】音乐是陶冶人们情操、丰富人们情感体验的艺术,而合唱就是音乐通过人声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但它需要具有综合性能力。所以,只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并重视常规学习,真真正正培养综合训练,才能更好地实施于合唱中。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综合训练;合唱
音乐是陶冶人们情操、丰富人们情感体验的艺术,而合唱就是音乐通过人声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担任学校的合唱训练时,感悟颇多。自己本身所学专业并不是合唱,经验缺乏,所以需要不断学习,然后再教学于训练中。可每每在合唱排练中,我就非常苦恼,因为临时入选进队里的学生,她(他)们的合唱基础几乎是零,甚至连基本的音准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会走音、没节奏等现象,这样的条件要组织一个合唱队谈何容易呀!一旦短时间参与起比赛来,就更无从下手。小学的音乐课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所谓的“偏科”及“弱势群体”,所以都并不太看重音乐课的常规学习及综合训练,至此让我在训练中便束手无策,所以我深深地感觉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需要具有综合性能力,才能更好地实施于合唱中。以下就我认为,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要分别解决以下的首要问题。
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首先必须要对音准、节奏有要求,并进行训练
其实,小学音乐课是学生音乐的启蒙,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音乐素养,为以后音乐方面提供坚实的基础是一大重任。大家一直认为音乐课就是简单的唱歌课,单纯的认为只要能随便唱就行,可是怎样唱得好听、美、学生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实施开展,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教师把跑调当做是常事,不纠正正确的音准节奏,一味放纵的天马行空,这样的一节课又有着怎样的正真意义呢!缺乏良好的音准,便无法清晰地区分高低音区的音色,甚至唱歌始终演唱在一个音高,从而形成走音、跑调的情况。所以,我认为从低年级就应该首先对在歌唱中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实情,让教学具有针对性,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并因材施教针。从低年级的坐姿、口型、表情等这些基本要求,教师就一定先要求规范,遇到不正确的地方必须及时纠正。教师要多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让先入为主,如可以用琴在七个音上去模唱各音高,形成一定的音高概念。学唱歌曲时,可以先熟悉歌曲旋律,反复多听,然后小声模唱。这点很重要,只要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再学习歌曲时就容易很多了。教师在课堂中要多做引导、示范,找出音乐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不同的引导方法,反复让练习演唱,当音不准时一定要及时更正,直到解决并掌握为止,既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也能充分体会音乐中的乐趣。我在课堂中具体练习音准的方法,如:分年级可以用各大小调音阶练习、音程的模唱等方法、找到适合训练的方法,就要坚持对进行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慢慢加入练习,音准慢慢可以得到改善。久而久之,一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音准一定大大地会得到提高,那么演唱好歌曲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可见,音乐课堂中对音准、节奏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精通识谱、试唱,训练听觉,更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习音乐的必然环节。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而且难教,对此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巧用教材,多想办法,激发的兴趣,如勤模唱、故事激趣等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要教认音符、调名、乐谱时值、了解节拍等基础知识并熟记,低年级的识谱可以通过手号等多种方式去配合学习,了解不同音高,建立音准性。然后,需要教师的正确教唱及引导,多听琴、多唱音阶、音程等坚持练习视唱谱例,才可更好地识谱试唱。除此,同时还得通过小游戏等方法提高他们的兴趣,效果会更好。音乐还是一门听觉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应当强调以听觉为中心,脱离了音乐听觉的教学是违背了音乐教学的本质,所以听觉意识非常重要。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根本不注重聆听音乐,他们不了解聆听到底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我认为要给学生培养聆听习惯,每次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都静不下心来。由于没有聆听的习惯,既不知道听什么,也不知道要听什么,所以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了。教师应以最大挖掘音乐作品所发出的信息,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音乐里的情绪和美感,让产生共鸣。教师多创新“听”的教法,激发“聆听”的情趣。让学生在聆听中掌握音乐中的要素,如旋律走向、节奏组合、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乐色彩及和声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因素在合唱中都必须具备,奠定演唱的良好基础。学生一旦有了欣赏的感知,便可以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有了用耳朵去聆听的习惯,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审美的能力就已经都得到了大的改善。
三、在音乐课堂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以达到更好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
所谓艺术素养,它是内在的,需要培养的。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但它不是天生的,需要在艺术欣赏和才艺学习中逐渐培养和锻炼起来。除了父母、家庭的正确引导,课堂中首先要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审美不是空谈,要在课堂的各项综合学习中,参与到音乐艺术活动里去寻觅和探究,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获得音乐美的熏陶,培养持久的音乐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音乐素质、丰富的情感体验、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及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课堂中教师应多引导如何去体会歌曲及作品的内容,要求怎样入手感受,它们属于什么类型,表现的是什么,情绪是怎样,都要让学生有基本的了解。教师可以用引导法带动学生通过什么方式去感受,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解决。如,一首歌曲它是悲伤的还是欢快的,让学生去体验听辨,可以用手画出旋律线感受歌曲的氛围,从而在作品中体验到美感。通过课堂的长期练习及教师的正确引导,耳濡目染便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内容,增强了其艺术素养。如果有了这样的基础,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音乐素养,这无疑对合唱训练起到飞跃的进步,这也是合唱训练的基本要求,自然也减轻了教師在排练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各项综合训练,让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具备合唱队员的基本素质,从而提升艺术修养,更好地完善自己。只有做到以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奠定合唱的基础,培养更好的合唱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倩.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方法浅析[J].大众文艺,2019(15).
[2]王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