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2021-12-28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4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公共卫生传染病

本报综合消息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近日,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目标

力求做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布局安排更加系统、科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适宜性、实用性。课程教材在有效增强学生“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意识、提高心理社会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显著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观念;增强“安全为本”意识和能力,培养应急救护能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特点;注重有机融入学科,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生成性,提升教育实效性。

三、主要内容

(一)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教育学生从小认识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本领域要点包括:认识健康;个人卫生与保健;健康问题与疾病预防控制;用眼健康;耳鼻口腔健康;形体健康;健身锻炼与运动;健康作息;合理膳食;公共环境卫生;关注健康信息。

(二)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教育学生了解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自我保护,减少健康风险行为及其危害。本领域要点包括:生长发育;青春期心理;青春期性健康;性侵害预防;珍爱生命。

(三)心理健康

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保持积极心理状态,了解并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增强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主动化解困扰,增强抗挫折能力,提升幸福感。本领域核心要点包括:社交与社会适应;情绪与行为调控;心理问题与援助支持。

(四)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引导学生掌握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树立公共卫生意识,提高传染病预防能力。本领域核心要点包括:传染病基础知识;常见传染病及防控措施;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口岸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五)安全应急与避险

引导儿童青少年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学会预防和规避危险,掌握应急常识和急救技能,提升信息素养,增强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和能力。本领域核心要点包括:应急常识与急救技能;用药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实验、实习安全及职业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

四、学段要求

(一)小学阶段

一是了解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知道预防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个人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养成规律作息与文明卫生的习惯。二是了解生命与生长发育知识,初步学习青春期发育、心理健康及相关保健知识与技能,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三是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四是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五是掌握自我保护、求助、避险与逃生的基本技能。

(二)初中阶段

一是学会分析与评估健康影响因素,积极实践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系统了解和主动预防儿童青少年常见病,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二是理解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和影响因素,积极应对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三是学会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四是知道常见传染病及防控措施,了解疫苗接种和免疫规划的意义。五是培养安全责任意识,学会急救知识,提高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高中阶段

一是深入了解烟草、酒精和毒品危害身体健康的机制,营造无烟环境,远离酒精和毒品(含新型毒品);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二是深入理解健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婚姻和生育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性骚扰与性侵害。三是了解社交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高健康的异性交往能力。四是了解传染病基础知识及防控措施,能够识别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提高防范能力。五是进一步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了解用药安全机理,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提升防范網络电信诈骗能力。

五、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专业支持。组建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专家为主的指导组,加强统筹、指导,确保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准确性、系统性。二是加强专题培训。组织开展对编写、审查团队的专题培训,加强对各学科课程教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专题落实情况的审查把关,确保应进必进,落到位。三是强化学科落实。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结合学科特点,以体育与健康学科落实为主,有机融入其他相关学科。四是强化科学评价。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及行为表现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有效使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诊断促进、反思改进等作用。

(摘自“微言教育”公众号)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公共卫生传染病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高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探究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传染病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