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优化策略
2021-12-28顾建津
顾建津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水平以及养殖行业的发展,农药、生物激素等物品的使用量与日俱增,虽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以及农民的经济收益,但是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过量以及不合理的化肥农药使用,会导致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加重,给农业环境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文针对某地区的农业面源的污染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当前农业面源防治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难题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9-0119-02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思想,也明确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社会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以往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高水平生活环境的向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善,不过环境治理任务依然非常严峻,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点。
1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常用模式
1.1 兴山模式
兴山模式,主要表示对流域区域中的种植业、分散性畜牧养殖业以及基本生活产生的面源水污染物,采用以水为主,以土地消纳为核心的就近应用、截流减排以及区域自净的防治理念,从而以此构建了丘陵地区的面源污染物防治对策,采用坡耕地农田氮磷截流减排、分散养殖业污粪干湿分离循环利用以及分散式生活污水高效处理且循环利用的技术[1]。
1.2 社区磋商小组模式
社区磋商小组,是澳大利亚采取的社区参与治理模式,通过设置一种公众参与的流程和手段,构建一个民众参与的面源污染防治氛围,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评估以及流域水污染控制等工作中。社区民众的参与流程,就是针对环保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设计,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技术,起始于目标群众知情,然后对社区实施赋权,在社区民众的共同努力下获取最佳的环境治理结果。
1.3 3R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过程就是3R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利用结合起来,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中能够得到多吃应用,从而符合生产和消费的非物质化。举例分析当前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某工程水质的评估情况在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CWQI指数相对较低,不过也存在着部分水域的CWQI指数升高且波动异常等问题。
(1)单项指标持水指数分析。
公式中的C(i)表示第i个水质指标的浓度,Cs(i)表示第i个水质指标地下水III类标准限值。CWQI(i)表示为第i个水质指标的水质数据。
(2)河流水指数。根据CWQI指标,取平均值则为河流的CWQI指标,公式如:
该公式中的CWQI河流为河流水质数据。CWQI(i)表示为第i个水质指标的水质数据。n表示水质指标的数量[2]。
根据研究,氨氮以及总磷超标的原因为生活污水、化肥以及有机磷农药造成的污染,同时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也是导致水质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未得到合理处理就直接排放,从而导致原有的农耕社会的物质能量循环发生断裂,很多废弃物增多从而难以自我消解,给生态环境造成持续的破坏,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加重。
2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 对地表水体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针对表水体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农田里的化肥残留、农药残留以及土壤多余的养分在降水的影响下进入到地表水源体系中,土壤汇总的很多成分也会进度地表水中,导致水体成分发生改变,水体的洁净力和软环境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水体环境存在的不可逆情况,地表水体的洁净能力明显降低,地表水体在净化的时候发生严重的污染问题,不利于地表水体的净化能力。分析地表水体环境污染情况来确定农业面源的种类,从而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改善手段和防治效果,要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程度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保证地表水体环境在保护中达到相应的要求。
2.2 对地下水体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会对地表水体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地下水体环境产生极大的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地表水体中污染物因此会通过地下流经的方式侵蚀地下水体环境,污染物传导给整体水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地下水体数量少且自净能力强,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处理的难度非常大。根据当前现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体环境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仅仅依靠地下水体的自净能力无法满足水体保护的要求,因此要分析地下水体环境中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提高地下水的净化能力。
2.3 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
农村生活中垃圾和污水污染源较为分散,我国农村每年的生活污水就有80亿吨以上,而大多数农村都没有设置合理污水处理系统。经过简单处理或者为实施处理的污水进入到河流、湖泊中,也会慢慢对周围农田造成极大的影响。垃圾的堆积也提高了污染物的浓度,在降水的影响下会导致土壤发生污染。
3 农业面源污染处理技术分析
3.1 人工湿地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中最关键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手段。人工实地技术能够避免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造成直接影响,人工湿地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土壤污染的治理能力,同时能够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人工湿地构建使用的植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从而将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进行吸附,能够降低土壤中的营养含量,减轻土壤的负担。人工湿地技術能够在土壤、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控制屏障,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3.2 前置库技术
前置库技术是在农田灌溉用水的来源地构建前置库,从而能够提高水体环境的净化能力,将灌溉用水中的多余养分实施沉淀,以此来保证灌溉用水的质量,根据农田治理要求和灌溉水的来源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前置库的构建需要了解水源的来源以及灌溉的方式,通过构建前置库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提高水体净化要求。
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4.1 监测难度较大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不确定性、分散性以及落后性的特点,农业面源监管主体的确定、监测手段要应用以及监管时间上都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时间和手段不确定性较强,导致污染监测难度明显提高。农民居住点相对分散因此带来的污染也呈分散状,农业面源污染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从而居于落后水平,识别难度非常大。
4.2 追责难度较大
责任追究要明确对象、行为和后果,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体和污染行为以及污染后果的确定技术难度较大,因此面源污染的追责难度明显提高。
5 農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5.1 构建科学合理的面源污染防治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是调动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和预防面源污染的关键措施。农民参与防治的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有一定关系,同时还与行为发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有密切联系。传统补偿标准构建考虑的因素较为单一,从农田防治角度上分析,就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促使农业产出降低程度作为补偿标准。从农户角度分析,农户是实施面源污染防治操作的执行者,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因此补偿标准的构建需要考虑农民参与治理的成本,还要考虑到生态收益[3]。
5.2 构建综合防治技术
在制定合防治对策的时候,可以根据以往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经验,制定符合当地水源防治的对策,通过农田氮磷截流减排、分散式养殖粪污干湿分离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分散式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技术实施操作。分散的用户,政府需要帮助其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将生活污水以及养殖污水通过处理实施农田的灌溉,也能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处理。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6 结语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努力改革农业发展手段,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通过合理施肥、耕地保护以及畜禽废弃物资源利用等技术,促进先进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获得极高的治理成果。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面源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检测机制,促进政策落实的手段,提高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盉儆,王谨.汉江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探析[J].林业调查规划,2021(1):85-89.
[2]郭鹏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研究[J].环境保护,2020(8):25-29.
[3]段典榕,孔燕,罗玉,等.抚仙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21(3):1-3.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