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与促进经济稳定运行“两手抓”“两手硬”

2021-12-28文武

老区建设 2021年21期
关键词:企业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兴国县上下对标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大力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勠力同心,奋力建设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的“模范兴国”,再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主要做法及成效

1.主要指标稳定增长。建立健全经济运行调度机制,严格落实专项调度机制,提前分析预判,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对策,经济运行呈现出“前高后低”、总体平稳向好发展态势。1-9月,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年计划,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个指标增幅高于赣州市平均值。

2.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定不移把工业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兴县强县之要,旗帜鲜明大抓工业、大抓招商,着力构建“3+N”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兴国工业进位赶超。紧盯电子信息、新材料、纺织服装三大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瞄准产业细分领域,千方百计开展建链、补链、强链行动,引进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2个,新增入规企业11家、规上企业达100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税收9.75亿元。实施技改项目23个,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小巨人企业2家。

3.农业生产势头向好。抓好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兜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种植水稻68.95万亩,任务完成率100.9%。围绕“135”发展思路,重点扶持蔬菜首位产业,建成50亩以上蔬菜基地94个,设施蔬菜面积达2.32万亩,其中芦笋面积达2322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民合作社1177家、家庭农场354户。认证芦笋、脐橙等富硒农产品62个,建成富硒产业基地35个,认证7个绿色有机农产品,6个单品通过大湾区产品检测,进入大湾区供应链。

4.商贸旅游升温加热。顺应产业升级、人口集聚、交通优化等发展新趋势,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方式创新、业态升级、结构优化、总量扩大,聚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实施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掀起零售热、餐饮旺、夜市火、电商红、物流快的消费热潮。38家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7.4亿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4.8%,文化体育娱乐业同比增长24.69%。商品房销售面积4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2%。整合旅游资源,深挖文化“富矿”,做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丰富旅游要素保障。旅游热度远超2019年(疫情前)同期,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30.35%和47.1%,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假日消费特别火爆,“十一”假期发放300万元消费券,接待游客69.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8亿元,创国庆假期历史新高。

5.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大会战”。结合“十四五”规划,积极谋划布局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大项目总量,扩大投资规模。2021年列入县级调度的重点项目132个,总投资5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3.99亿元,列入市重点调度项目81个。海威电子、兴瑞鑫等14个重大项目竣工,兴泉铁路实现通车,永磁磁悬浮技术“红轨”试验线等项目加速推进。抢抓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政策机遇,紧盯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领域5个方面和地方专项债券9大领域,积极跑部进厅,加强沟通对接,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43.55亿元。全县新增入库亿元以上项目20个,占投资项目的21.28%。

6.市场主体信心增强。严格落实政企圆桌会议、招商回访、精准帮扶、企业特派员四项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全面提速,企业网办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市场主体4693户、增长8.03%,其中企业1006户、个体工商户3652户,分别增长22.9 %、5.4 %;新增注册商标485件、授权专利297件。

7.民生保障更加坚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惠民生、着力解民忧,46件民生实事加快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大力开展“双减”工作,全面规范管理校外机构,关停、取缔培训机构98家、校外托管机构32家。新建均村中学、梅窖中学、五幼、八幼、九幼等一批学校;妇保院迁扩建即将完工。突出扶持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群体创业就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975人,直接扶持就业1269人、带动就业6345人,向107家重点工业企业输送员工7505人。

存在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兴国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受外围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大项目支撑不足。虽然引进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首位产业项目,但大部分是10亿元以下的中小项目,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项目较少,缺乏引领型、龙头型企业。二是扩大内需动力不足。受疫情和“房住不炒”政策以及房贷收紧影响,房产土地市场低迷,今年全县尚未有新开发楼盘,土地交易成交金额仅1.4亿元。三是企业成本不断增加。原材料、运输费用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被压缩。比如,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3%、连续9个月上涨,三级螺纹钢、铜、强度425水泥价格分别为5720元/吨、6.9万元/吨、570元/吨,同比上涨57.6%、35%、37.3%,预计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收成本87.36元、同比增加0.47元。四是要素保障问题突出。用地方面,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影响,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双倒挂”以及生态红线制约,保障项目用地存在困难。用工方面,我县有潜在劳动力在50万人左右,但大部分劳动力都前往东南沿海地区务工,县内园区企业很难招聘到35岁以下有技术的青壮年员工。

下一步意见建议

以“稳”为先,以“进”为重,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强调度、抓落实、破难题、防风险,实现可持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是坚定不移稳投资。抢抓四季度项目建设黄金期,全力开展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把工地当阵地、变现场为赛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上足机械和人力,加强要素统筹和工作调度,打好项目建设擂台赛,争取形成更多投资量、工作量和实物量,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二是全力以赴抓产业。聚焦“高大上”“链群配”,扎实推进工业倍增升级,紧紧围绕我县“3+N”产业集群,全面梳理各细分领域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大力开展组团外出,精准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实现更大突破。加快发展农业现代产业,围绕“135”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壮大商贸主体,下大力气抓好限上商贸企业培育入规,紧抓秋冬购物消费旺季,开展促消费活动,搞活搞旺消费市场。

三是千方百计保要素。用好国家、省、市各类财政、金融政策,采取往上争、向外引、争取贷、民间投等方式,全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难”问题。组织专班加快清理消化批而未用土地、工业园区闲置土地,为新项目落地腾出空间。引导职业(技工)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班、冠名班等校企合作,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四是铁心硬手优环境。对标对表“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标准和要求,扎实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一链办理”“容缺审批”,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稳企帮扶行动”,按时保质推进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及時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用工、融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是想方设法保收支。完善收入组织协同工作机制,坚持财税联动,科学组织收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非税收入征管秩序,确保收入质量、增幅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在合理区间。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对财政支出实行“严控、严审、严管”,全面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

作者简介:文武,兴国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我心中的企业文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