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盯目标,担当实干 贯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后一百米”

2021-12-28黄小林

老区建设 2021年21期
关键词:攻坚精准精神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赣州市宁都县的基层工作者,我们第一时间组织本乡镇乡村振兴队伍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目标,担当实干,久久为功,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全力贯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后一百米”。

传承伟大精神,扛起巩固拓展责任

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斗争中,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奋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线的大部分干部,都是经历了伟大的脱贫攻坚斗争,是一支“拉得上、打得赢、能过硬”的队伍。我们不仅要传承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还要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堅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种精神浓缩百年建党历程、揭示历史真谛,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目标追求、价值使命,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政治追求、精神风貌,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是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传承伟大精神,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共同扛起巩固拓展责任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的共识。

坚持精准施策,守住巩固拓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不可丢,“精准”思想同样适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必将成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的有力保障。一是精准监测。按照省乡村振兴局的统一安排,采取农户申请、干部摸排、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全方位不间断地及时发现“三类人群”,重点关注其收入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情况,做到精准监测、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一人,杜绝“怕麻烦”“怕冒尖”“怕检查”的“三怕”心理,做到全员全覆盖无死角动态监测,一月一调度。二是精准帮扶。重新调整帮扶关系,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坚持“三类人群”由科级干部结对帮扶,脱贫质量一般户按照科级干部、第一书记、村书记、常驻队员的顺序安排帮扶,脱贫质量较高户基本保持原有帮扶关系稳定,确保帮扶不断档。帮扶关系确立后,采取因户精准帮扶,“缺什么补什么”,全面落实好衔接政策。县、乡镇采取定期督导和不定期暗访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确保帮扶不走过场、政策落实不遗漏、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三是精准引导。进一步“志智双扶”,稳妥实现政策过渡,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疏导脱贫户负面情绪,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解决,提高认可度。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屋场夜话、亲情连线等作用,宣传好衔接政策,讲好身边典型事例,对少数“赌懒赖”负面的人和事,采取必要手段进行惩戒教育,引导形成良好家风村风民风。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整改促进工作

始终坚持问题导,就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好做法、好成果进行再归纳总结、再提质增效,对遗留的问题进行再发现跟踪、再整改落实,确保工作不走过场见实效。一是高度重视问题整改。就每年国家组织的省际交叉检查、省级组织的市际年度交叉考核,及平时国家有关部门、省乡村振兴部门暗访、督导、审计等形式反馈的问题,照单全收,举一反三整改;对所在市、县发现反馈的问题立即整改,经常性开展“回头看”;对本乡镇组织的常态化督导发现的问题,台账式销号管理。通过扎实的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用好资金进行整改。对一些维修加固不到位的住房,管护还不到位的农饮工程,水质水量还有问题的饮水点等突出问题,及时动用财政资金进行整改,确保不出现“硬伤”。对部分收入不稳定、有返贫风险的“三类人群”及时进行政策叠加,倾斜资金,修正资金分配计划,确保收入稳定。三是加强培训进行整改。整改工作业务性强,加强对驻村领导、村书记、镇村两级乡村振兴专干的业务培训。通过“实战化”业务培训和业务操作,不讲空话,不做纸面整改、文字整改、虚假整改,都是到现场去真整改、改到位,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通过真改实改,减少问题存量,控制问题增量。

凝聚多方合力,打造乡村建设样板

按照乡村振兴20字方针,突出乡村建设这个重点,建好一个项目库,选好一批示范点,做好一些样板村,总结好一定数量的可推广借鉴的经验做法。一是建好一个项目库。结合本乡镇实际,充分考虑省、市、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基础建设等因素,以解决群众急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为首要原则,听取群众意见,实地勘测,将各种建材物价变动和天气、工价等纳入项目资金设定范围,立足当下,兼顾长远,报好一批项目,建好一个项目库。二是选好一批示范点。按照已有基础和原有风貌,坚持有特色、差异化的原则,逐年提前选好、谋划好一批示范点,注重点线面结合,一个风格一条线,融入产业元素、文化元素,让示范点确确实实有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做好一些样板村。样板村的建设既突出了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考虑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搞大拆大建,尽量保持原始风貌,持之以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在村庄历史传承、地域文化挖掘、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方面再发力,做到建设前集民意、建设时聚民力、建设后用民智,通过样板村建设探索一批可借鉴的模式,供全面建设借鉴参考。四是总结好经验做法。及时总结乡村建设经验教训,如政治引领和经济支撑、政府引领和社会参与、规划建设和局部调整、硬件建设和乡风塑造、干部主导和群众参与、本地资源和外地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形成一批好做法,及时宣传推广。总结一些失败教训,防止以后再犯。

作者简介:黄小林,宁都县洛口镇人大主席。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攻坚精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拿出精神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攻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