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志愿者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影响研究

2021-12-28杨宏玲丁振斌肖瑞丰

预测 2021年6期
关键词:动机

杨宏玲 丁振斌 肖瑞丰

摘 要:脱贫攻坚战中出现了大量的“扶贫志愿者”,他们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313位扶贫志愿者为研究样本,通过探讨扶贫志愿者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以及角色认同的中介效应和感知政府支持的调节效应,回答“扶贫志愿者为什么参与志愿活动”以及“扶贫志愿者是否能够成为志愿活动的持续性人力资源”两个重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价值动机、社会动机、理解动机、事业动机、自我强化动机、自我保护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角色认同在该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感知政府支持正向调节扶贫志愿者的自主性动机,即价值动机、理解动机和事业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

关键词:扶贫志愿者;动机;角色认同;感知政府支持;持续服务意愿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21)06-0053-08

doi:10.11847/fj.40.6.53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poverty alleviation volunteers” have emerged 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and the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313 volunteers as the research sample, this research answers two important questions: “why do poverty alleviation volunteers participate in voluntary activities” and “will poverty alleviation volunteers be able to become sustainable human resources of volunteers” by analyzing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role identity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erception of government sup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value motivation, social motivation, understand motivation, career motivation, enhancement motivation and protective motiva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ntention to continue volunteering, and role identity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is effect. Perception of government support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autonomy motiv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volunteers, that is, the impact of value motivation, understand motivation and career motivation on the intention to continue volunteering. Key words:poverty alleviation volunteers; motivation; role identity; perception of government

support; intention to continue

1 引言

扶貧志愿者群体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增长。随着“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志愿服务的使命感更加凸显,志愿者和各种组织参与扶贫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投身于产业、教育、生态等扶贫领域。目前,我国志愿扶贫的参与主体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校学生以及社区居民等。

国内对于志愿扶贫的关注点聚焦于现状及问题的梳理,或是对实施路径的研究,鲜有学者利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志愿者个体出发,探讨志愿者的心理动机和持续行为的影响因素。Snyder和Omoto[1]曾提出两个问题,与扶贫志愿者研究对应:一是志愿者为什么会参加志愿服务?二是哪些因素影响志愿者持续参与志愿服务?Clary等[2]根据功能分析理论提出了六维度模型,对志愿者动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而Penner[3]整合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识别出了影响持续志愿的主要因素,认为志愿者动机是影响初始志愿意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初始阶段的志愿服务经历将会促使志愿者形成角色认同,进而影响长期的持续服务意愿及行为。

具体到我国的扶贫志愿者,同样存在动机转化以及持续服务意愿变化的过程。Haski-Leventhal等[4,5]提出的社会化模型将志愿者分为潜在志愿者、新志愿者、情感化志愿者、资深化志愿者和退出五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以组织任务、社会压力等外在动机为主要特征,而情感化、资深化阶段则以认同感和价值实现为主要动机。由于受到扶贫政策的号召,潜在的志愿者受到激励,开始参与到扶贫志愿活动中,即初始扶贫志愿行为可能是“政府支持”、“组织任务”等外在动机引起的。但是随着志愿时间和情绪体验的增加,志愿动机很可能发生改变,对志愿者的角色认知也会更加清晰。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化的衔接期,扶贫志愿者也逐步进入情感化,甚至资深化的阶段,促使志愿者从动机驱动到高度认同,继而实现服务意愿的长期化,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需要,也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

以往研究中以扶贫志愿者为对象进行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聚焦扶贫志愿者的动机并验证了其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关注扶贫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其动机向意愿转化中的作用;聚焦政府支持等政策影响,探讨感知政府支持作为情境变量对扶贫志愿者及其未来持续参与行为的影响。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扶贫志愿者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

扶贫志愿者的动机多样化。根据Rodell[6],丁元竹和江汛清[7]对志愿者的定义,本文将扶贫志愿者定义为“自愿地、有组织地参与到扶贫开发活动中,但是却不以获得物质报酬为目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研究使用Clary等[2]提出的六维度模型进行扶贫志愿者动机分析,包括价值动机——表达对别人的人道关怀及个人价值观;社会动机——满足他人的期望及维护社会关系;理解动机——增加知识技能,了解外部环境;事业动机——寻求职业机会,提升工作经验及技能;自我强化动机——获得某种心理倾向的内在满足感,例如自尊等;自我保护动机——减少顺境带来的自我愧疚感,或解决个人烦恼。

基于Clary等[2]的动机模型,学者们对持续服务意愿有不少研究。Clary和Snyder[8],Finkelstein[9]都认为个人动机是影响持续服务意愿的重要因素,当志愿者的某个或多个功能动机得到满足时,志愿者便會更倾向于持续参与志愿活动。Welty等[10]研究了体育活动中的志愿者动机,发现除了自我保护动机以外,其他五类动机都对志愿者的持续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强调了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的重要作用。扶贫志愿者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等结对帮扶模式,深入了解受助者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定期给予关心与慰问,并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困难,助力脱贫[11],能够满足价值动机需求,实现其自我价值。社会动机的来源是对重要的人的期望感知[12],当个体越能感受到亲近的人希望他做志愿者,其越有可能实现持续参与,以减轻社会关系压力。并且如果志愿者的经历带来自尊或意义感等的提升,其持续意愿将有显著提高。基于理解动机和事业动机,志愿者参与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提供知识或技术支持,建立长效脱贫机制,获得知识技能。扶贫志愿活动参与还能够锻炼能力、助力职业发展,同时也促进志愿者开阔眼界,拓展人际关系,满足其自我强化动机,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持续参与。Wilson[13]的研究表明,在志愿服务中增强个体自尊感,加强社会融合等措施都有助于留住志愿者。具有自我保护动机的志愿者通常会寻找机会提供社会支持来减轻愧疚感或摆脱烦恼,而此类动机会促使扶贫志愿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更加亲密,有助于解决内疚、孤独等个人困境,从而增加了持续服务意愿[14]。因此,研究提出假设:

H1 扶贫志愿者的价值动机(H1a)、社会动机(H1b)、理解动机(H1c)、事业动机(H1d)、自我强化动机(H1e)和自我保护动机(H1f)对持续服务意愿有正向影响。

2.2 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

扶贫志愿者的动机实现会促进角色认同的发展。Grube和Piliavin[12]将角色认同理论应用到志愿者领域,认为一个人会在持续的社会互动中,获得特定的志愿者身份,进而使得该角色逐渐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形成角色认同[14]。扶贫志愿者基于对受助者同情和关心的价值动机,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其中反映的利他主义价值观与我国的扶贫理念高度契合。Finkelstein等[15]验证了这种以同理心和责任感为导向的利他主义动机会对角色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在志愿扶贫过程中的社交平台分享行为能够促使个体遵守“扶贫志愿者”的角色规范,从而逐渐形成角色认同。李若璇等[16]通过数据验证了父母规范和同伴规范会对角色认同有显著影响。扶贫志愿者在参与到各类扶贫工作中时,可以运用并锻炼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目标,提升其自我效能感、获得感和价值感,进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进一步认为志愿者角色对自身有重要意义。当个体在志愿活动中获得正向的评价时,自尊感会提升,认为志愿者的角色给自己带来了价值和意义,从而促进了角色认同的发展。Stolinski等[17]通过研究AIDS志愿者发现,具有愧疚感的志愿者会通过提供社会支持的方式为他们的受助者提供帮助,比如陪伴、主动倾听等,这会让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和情感,也帮助志愿者减轻了烦恼,感知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了角色认同。

志愿者角色认同的形成能够提升持续服务意愿。当扶贫志愿者形成对角色的认同和归属后,通常会履行志愿者的角色规范,与角色身份保持一致,此时志愿者角色已经成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志愿意愿和行为会变成“潜意识”的决定,从而成为稳定的志愿者。Marta等[18]对230名意大利志愿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分析了志愿者角色认同的功能,结果显示,角色认同对3年后志愿者绩效有显著影响,而且角色认同在态度和社会规范对持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Clary等[2], Grube和Piliavin[12],Finkelstein等[15]的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角色认同的影响。因此,研究提出假设:

H2 角色认同在扶贫志愿者的价值动机(H2a)、社会动机(H2b)、理解动机(H2c)、事业动机(H2d)、自我强化动机(H2e)和自我保护动机(H2f)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2.3 感知政府支持的调节作用

感知政府支持作为情境因素对持续扶贫志愿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陈天祥和周珺[19]的研究发现外部环境感知会影响个体的工作投入,个体志愿服务的时长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20]。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做出的,情境会驱使动机更加有效地转化为行为[21]。对于我国的扶贫志愿者而言,这种情境主要是志愿者感知到的政府支持。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密切联系[22],政府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包括物资、舆论宣传、信息指导等,既影响志愿者动机实现过程中的体验,又在角色认同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有效的政策支持为不同动机的实现提供了平台与途径;另一方面,志愿者能否坚持参与志愿活动,与动机实现及情绪体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感知政府支持能够增强这种满足感和体验。基于自身不同动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的个体,政策支持赋予其更多的力量参与志愿活动,促进了动机实现对持续服务意愿提升的效果。此外,当个体越认同扶贫志愿者身份,就越关注政府在这一领域的各项宣传和政策,其持续服务的意愿也就会受到政策的更多影响。因此,研究提出假设:

H3 感知政府支持在扶贫志愿者价值动机(H3a)、社会动机(H3b)、理解动机(H3c)、事业动机(H3d)、自我强化动机(H3e)和自我保护动机(H3f)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H4 感知政府支持在扶贫志愿者的角色认同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陕西省商洛市的政府、银行、企业等组织中的志愿者;二是高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三是其他社区和社会组织中的志愿者。商洛市全域7县1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较多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志愿扶贫的渗透度较高,志愿者群体的分布较为集中,研究采取线下发放、现场填写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后两个群体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调研开展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共回收744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回答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608份,其中参与过扶贫志愿活动的有313人,此外非扶贫志愿者295人。从扶贫志愿者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来看,男性占58.5%,女性占41.5%;20岁及以下占7%,21到30岁占38.4%,31到40岁占到49.8%,41岁及以上占4.8%;受教育程度中大专及以下占22.7%,本科占65.8%,硕士及以上占11.5%左右;在职业的分布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33.8%,企业工作人员占47.9%,学生占14.1%,其他职业占4.2%。

3.2 变量测量

所用量表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志愿者动机借鉴Clary等[2]的量表,从价值动机(例如“我很同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社会动机(例如“与我关系亲近的人想要我成为志愿者”)、理解动机(例如“志愿者活动让我对事物有了新的看法”)、事业动机(例如“志愿者活动将会帮助我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自我强化动机(例如“志愿者活动提升了我的自尊”)和自我保护动机(例如“我经常会因为自己比别人更幸运而感到内疚,而志愿者活动可以帮我减轻这种内疚感”)六个维度进行测量。角色认同借鉴Turner[23]编制的个人-角色融合度的量表,将其中的角色进一步明确为志愿者,例如“对我来说,做一名志愿者的意义远超过志愿服务本身”。感知政府支持借鉴马蓝和安立仁[21]的量表,通过总结我国政府在志愿服务中提供的支持内容,修正为志愿者领域中的感知政府支持量表,例如“政府为扶贫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持续服务意愿借鉴Wu等[24]的量表,例如“我愿意继续参与志愿者活动”。

3.3 数据分析和结果

3.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研究通过程序性及统计控制方式避免人为共变误差。一方面,在问卷调查前告知研究对象其匿名回答的问卷数据仅用作学术研究;另一方面采用Harman单因子方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第一个未经旋转的主成分解释了方差变异的28.02%,表明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3.2 信效度检验

通过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信效度良好。各量表的Cronbachα均大于0.7,具有良好信度。通过AMOS 22.0分析表明,以角色认同为中介的8因子模型(χ2/df=1.133,RMSEA=0.021,GFI=0.932,NFI=0.927,RFI=0.912,TLI=0.989,CFI=0.991)比其他模型的擬合度要好,区分效度及聚合效度良好。同时,通过计算组合信度(CR)、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等指标进一步检验效度,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在0.717到0.921之间,达到0.6的临界值,研究变量的CR值都大于0.6,AVE值都大于0.5,且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AVE的平方根,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3.3.3 相关性分析

对测量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志愿者的价值动机(r=0.395,p<0.01)、社会动机(r=0.430,p<0.01)、理解动机(r=0.430,p<0.01)、事业动机(r=0.436,p<0.01)、自我强化动机(r=0.390,p<0.01)、自我保护动机(r=0.382,p<0.01)与角色认同显著正相关;价值动机(r=0.190,p<0.01)、社会动机(r=0.228,p<0.01)、理解动机(r=0.147,p<0.01)、事业动机(r=0.224,p<0.01)、自我强化动机(r=0.174,p<0.01)、自我保护动机(r=0.160,p<0.01)、角色认同(r=0.214,p<0.01)与感知政府支持显著正相关;价值动机(r=0.495,p<0.01)、社会动机(r=0.503,p<0.01)、理解动机(r=0.492,p<0.01)、事业动机(r=0.452,p<0.01)、自我强化动机(r=0.503,p<0.01)、自我保护动机(r=0.402,p<0.01)、角色认同(r=0.598,p<0.01)、感知政府支持(r=0.286,p<0.01)与持续服务意愿显著正相关。部分假设得到初步验证,可进行下一步假设检验。

3.3.4 实证分析结果

(1)主效应与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进行主效应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价值动机(β=0.549,p<0.001)、社会动机(β=0.595,p<0.001)、理解动机(β=0.582,p<0.001)、事业动机(β=0.532,p<0.001)、自我强化动机(β=0.568,p<0.001)、自我保护动机(β=0.468,p<0.001)均能够显著影响持续服务意愿,其中影响系数最大的为社会动机(β=0.595),而影响系数最小的为自我保护动机(β=0.468)。假设H1a、H1b、H1c、H1d、H1e和H1f得到验证。

在主效应检验基础上,进行角色认同的中介效应检验。首先检验不同动机对角色认同的影响,模型9~模型15的分析结果表明,价值动机(β=0.347,p<0.001)、社会动机(β=0.402,p<0.001)、理解动机(β=0.410,p<0.001)、事业动机(β=0.408,p<0.001)、自我强化动机(β=0.352,p<0.001)、自我保护动机(β=0.349,p<0.001)均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角色认同。然后在不同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影响的检验模型(模型2~模型7)中加入角色认同这一中介变量,模型16~模型21的分析结果表明,角色认同对持续服务意愿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价值动机(β=0.339,p<0.001)、社会动机(β=0.356,p<0.001)、理解动机(β=0.337,p<0.001)、事业动机(β=0.279,p<0.001)、自我强化动机(β=0.357,p<0.001)、自我保护动机(β=0.238,p<0.001)仍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持续服务意愿,因此角色认同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2a、H2b、H2c、H2d、H2e和H2f得到验证。(2)调节效应检验

通过交互项检验感知政府支持的调节效应。由表3可以看出,感知政府支持与价值动机(β=0.147,p<0.01)、理解动机(β=0.165,p<0.01)和事业动机(β=0.164,p<0.01)的交互项系数显著;而与社会动机(β=0.057)、自我强化动机(β=0.067)、自我保护动机(β=0.030)及角色认同(β=0.109)的交互项系数则不显著,即感知政府支持正向调节了价值动机、理解动机和事业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作用,而对角色认同影响持续服务意愿过程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相较于低感知政府支持,高感知政府支持情境下,价值动机、理解动机、事业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促进作用更大,假设H3a、H3c和H3d得到验证,假设H3b、H3e、H3f和H4未得到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及讨论

价值动机、社会动机、理解动机、事业动机、自我强化动机和自我保护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角色认同在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影响系数最大的为社会动机,而最小的为自我保护动机。扶贫志愿者群体常以“扶贫小组”的身份出现,促进了同一组织内志愿者相互影响及社会动机实现。但自我保护动机为主的志愿者通常出现在收入较高或退休、残疾人士群体中[25]。从扶贫志愿者群体样本分析如年龄、职业等可以看出,该群体回避烦恼及释放愧疚感的需求较少,自我保护动机的影响也表现较小。角色认同表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与已有研究中的发现比较一致,即持续参与的实现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参与阶段、项目特征等的影响[26],但角色认同仍具有关键作用[5]。动机会驱使其履行角色行为规范,进而形成角色认同。而角色认同感的增加会促进维持自己“扶贫志愿者”的身份,再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精力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实现持续服务意愿的提升。感知政府支持未能调节角色认同影响持续服务意愿的过程。一方面,调查样本中角色认同的均值处于较高水平,高角色认同的个体已达成稳定的自我认同状态,政策支持如物质保障这一外部情境变量对其影响较小。另一方面,现有政策较多关注资金保障、信息指导等内容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及目标达成,而对志愿者内部需求及身份认可关注较少。当前情境下,脱贫攻坚完成后扶贫志愿群体的身份转换机制也尚未建立,导致政策支持未能对角色认同向长期持续意愿的转化提供有效激励。

感知政府支持在扶贫志愿者的价值动机、理解动机和事业动机对持续服务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对社会动机、自我强化动机和自我保护动机则没有显著影响。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动机是受到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的双重影响,从而引发行为,并将人类行为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这三类动机与外部环境信息一起,共同作用于个体动机的整合与内化程度[27],志愿者动机也符合自我决定理论[28,29]。内在动机意味着完全出自于自己的兴趣,期望表达价值观念,对应价值动机。外在动机按照个体可自我决定程度高低分为: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其中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属于控制性动机,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在调节属于自主性动机。外部调节感知的因果轨迹是外在的,对应自我强化动机及自我保护动机;内摄调节则是避免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压力,比如满足他人的期望等,对应社会动机;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则是志愿者充分认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将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等价值认知相整合,从而希望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来开阔眼界,获得职业发展,对应理解动机与事业动机。因此,整合的扶贫志愿者动机模型如图2所示。

感知政府支持只对自主性动机有调节作用,而对控制性动机则不存在调节作用。出于自主性动机的参与,更多关注自身动机实现过程,如价值动机是为了表达利他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而感知政府支持能促进这一过程的有效实现。政府可以提供资金、物质、技术以及技能培训等现实条件,为扶贫志愿者参与活动扫除了障碍,解决了现实困难;同时保障志愿者的人身权益,规避了一定风险;或者为志愿者的交流提供沟通和反馈机制,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畅通,这些因素会向志愿者们释放“志愿服务是一件很有价值事情”的讯号,自身需求与外部环境支持共同作用,即自主性动机与感知政府支持交叉影响促进动机实现及积极效果的提升,进而提高持续服务意愿,感知政府支持因此表现出了显著的调节作用。控制性動机的满足过程,是参与者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外部给予的积极反馈才能实现,当前政策支持只能表现为信息性的、舆论导向性的支持,缺乏对志愿者的管理反馈,也无法对受助人的反馈施加影响。或者说,政府支持很难提升控制性动机实现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即感知政府支持无法与控制性动机产生交互效应共同影响持续服务意愿,因此未表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

4.2 管理建議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政策影响。一是继续加大对扶贫志愿者的关注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技术、培训等资源的支持,通过影响扶贫主体自主性动机及主观能动性提升志愿者持续服务意愿。二是增加外部激励手段,包括信息化水平提升及进行有效激励,提供便捷的选择渠道对志愿者团体和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增加分享机制,此外还需构建志愿者激励平台,如建立“志愿账户”等系统,发放奖励荣誉等,促进控制性动机实现的影响。三是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志愿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政府应以扶持和培育更加多元的志愿者组织为导向,让社会组织承担起扶贫志愿者的专业化管理职能,进而发挥扶贫志愿者在非扶贫活动中的作用。

志愿者组织应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关注并吸引扶贫志愿者加入。一要聚焦志愿者动机差异,在招募活动组织中,聚焦情感收益、社会交往、技能提升等的宣传,提供有效奖励。二是增强志愿者的角色认同,包括提供自主性、挑战性工作内容,提供技能培训经验分享等活动,关注组织形象的建设,提升参与自豪感[30]。三是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建立工作流程、结果的完整评估体系,多维度评价志愿者,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促进志愿者学习提升和成长,提升角色认同及持续服务意愿。

4.3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收集的地域范围只包括北京、西安、商洛等地区,没有涵盖更大范围的调研,可能导致研究结果有一定偏差。研究探讨了不同动机的影响及促进持续服务意愿提升的路径分析,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在环境的变化,扶贫志愿者动机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未来研究可聚焦于动机的动态转化,关注引发动机变化的因素以及变化的路径,或者研究动机变化与角色认同变化之间的联系。此外,可以进行扶贫志愿者与非扶贫志愿者的比较研究,探究其群体特点、行为发生机制的差异,进一步促进扶贫志愿者群体非扶贫志愿活动的参与及向长期志愿者的身份转化。

参 考 文 献:

[1]Snyder M, Omoto A M. Volunteerism: social issues perspectives and social policy implications[J]. 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 2008, 2(1): 1-36.

[2]Clary E G, Snyder M, Ridge R D,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the motivations of volunteers: a functional approach[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74(6): 1516-1530.

[3]Penner L A. Disposi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sustained volunteerism: an 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002, 58(3): 447-467.

[4]Haski-Leventhal D, Kach A, Pournader M. Employee need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workplace outcomes: the role of corporate volunteering[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9, 48(3): 593-615.

[5]Haski-Leventhal D, Bargal D. The volunteer stages and transitions model: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of volunteers[J]. Human Relation, 2008, 61(1): 67-102.

[6]Rodell J B. Finding meaning through volunteering: why do employees volunteer and what does it mean for their job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56(5): 1274-1294.

[7]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8]Clary E G, Snyder M. The motivations to volunte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9, 8(5): 156-159.

[9]Finkelstein M A. Volunteer satisfaction and volunteer action: a functional approach[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8, 36: 9-18.

[10]Welty P J, Lyras A, Cohen A, et al.. Exploring the motives and retention factors of sport-for-development volunteers[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4, 43(6): 1052-1069.

[11]李芹.从参与脱贫攻坚看志愿服务的时代特质[J].中国社会工作,2019,(7):21.

[12]Grube J A, Piliavin J A. Role identity, organizational experiences, and volunteer performance[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0, 26(9): 1108-1119.

[13]Wilson J. Volunteerism research: a review essay[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2, 41: 176-212.

[14]Piliavin J A, Grube J A, Callero P L. Role as resource for action in public service[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002, 58: 469-485.

[15]Finkelstein M A, Penner L A, Brannick M T. Motive, role identity, and prosocial personality as predictors of volunteer activity[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 33(4): 403-418.

[16]李若璇,曹仕涛,朱文龙,等.父母规范和同伴规范对志愿投入的影响: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8,(6):84-90.

[17]Stolinski A, Ryan C, Hausmann L, et al.. Empathy, guilt, volunteer experiences, and intentions to continue volunteering among buddy volunteers in an AIDS organizational[J]. Journal of Applied Biobehavioral Research, 2004, 9(1): 1-22.

[18]Marta E, Manzi C, Pozzi M, et al.. Identity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predicting maintenance of volunteering after three years[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4, 154(3): 198-207.

[19]陈天祥,周珺.志愿者工作投入的组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州启智队的问卷调查[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2):33-40.

[20]Farmer S M, Fedor D B. Changing the focus on volunteering: an investigation of volunteers multiple contributions to a charitable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1, 27(2): 191-211.

[21]马蓝,安立仁.合作动机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感知政府支持情境的调节中介作用[J].预测,2016,35(3):13-18.

[22]魏娜.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13,(7):64-67.

[23]Turner R H. The role and the person[J]. American of Sociology, 1978, 84: 1-23.

[24]Wu Y, Li C,Khoo S. Predicting future volunteering intentions through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Voluntas, 2016, 27(3): 1266-1279.

[25]Frisch M B, Gerrard M. Natural helping systems: a survey of red cross volunteer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1, 5(9): 567-579.

[26]Chacón F, Vecina M L, Dávila M C. The three-stage model of volunteers duration of service[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7, 35(5): 627-642.

[27]Ryan R M,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 68-78.

[28]劉追,池国栋.员工志愿行为的过程机理研究——基于“动机-行为-结果”动态性视角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1):138-151.

[29]Li C, Wu Y, Kee Y H. Validation of the volunteer motivation scal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work climate and intention among Chinese volunteers[J].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6, 19(2): 124-133.

[30]Alfes K, Antunes B, Shantz A D. The management of volunteers-what can human resources do?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7, 28(1): 62-97.

猜你喜欢

动机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The Invention of the Motor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单纯做事更容易成功
动机指责,你是什么动机?
凶手的动机
为什么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