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策略下的校园废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
——以某高校锅炉房改造为例

2021-12-28曹博褚作勇

重庆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锅炉房热压遮阳

曹博,褚作勇

(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1 项目背景

20世纪80年代,锅炉房作为一种稳定的热源被广泛运用于各大高校的冬季供热。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此类建筑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多数被闲置或拆除。

某高校锅炉房(图1)建于2003年,2005年政府集中供暖后,锅炉房被关闭整顿[1]。项目位于该校操场东侧,南侧为学校物业管理中心和教学楼,北侧为研究生公寓,东侧一墙之隔为某医院家属楼。项目用地南北长约215m,东西宽约45m,面积约为9500㎡。在国家采取集中供暖措施后,学校将锅炉房废弃停用,目前只剩下建筑主体部分。一层的部分房间被改为该校建筑学院模型室,其他均已废弃。因长年风吹雨淋,没有修缮,建筑整体破败不堪,内部一片狼藉,但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受到破坏,为后期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结构基础。

图1 锅炉房现状手工模型及节点照片

2 改造利用的设计定位

2.1 改造思路

因该校建筑学院缺乏设计空间,计划将该锅炉房改造为设计办公楼。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高效的建筑材料、工艺方法、设备等,运用被动式的节能策略,对建筑进行改造,以使其在校园中焕发出新活力。

2.2 改造条件

锅炉房主体(图2)可分解为四部分:(1)办公辅助用房;(2)机电控制室和运煤廊架;(3)锅炉承台;(4)烟风系统。四部分之间的功能、结构条件各不相同,形体相互脱离或设有变形缝。现状面积约1280㎡。

图2 锅炉房现状模型

有利因素:建筑主体锅炉房现状结构良好,结构平立面规整,荷载的传力线性清晰,承载力高;锅炉承台与烟风系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机电控制室与运煤廊架为钢框架结构,不同结构之间有明显的变形缝,每一层之间高度不尽相同,但又存在着高差联系,使其具备灵活的改造再利用条件;建筑内部空间氛围独特,在阳光下,墙壁会出现大量的光斑阴影,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建筑外部空间具有强烈的纵深感,高耸的体量使其成为场地的独特标志物。

不利因素:锅炉承台处柱网较为密集,空间进深很大,在底部空间压抑感较强,由于原建筑采光要求较低,因此建筑整体开窗面积较小。

2.3 改造原则

2.3.1 实用性

结合场地现状,考虑到改造的难点为:场地南北长,东西窄;入口的选择受限,因锅炉房北边为研究生公寓,西临操场,东边一墙之隔为居民楼,所以入口只能开在南侧;西侧拥有良好景观朝向,但要降低操场噪音干扰;改造后,还要考虑不减少东侧居民楼的日照时长。

2.3.2 功能性

锅炉房改造的首要目的就是满足使用功能。将原有废弃建筑改造成为建筑学院教学楼,要充分考虑师生对教学、实验、创作、学术交流的需求,同时还要关注使用舒适度,将声、光、热、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在内[2]。

2.3.3 经济性

经济性包括设计阶段和后期运营阶段的经济性[3]。在设计阶段,要结合现有结构和空间,以较低的造价获得较大的使用面积和高性能的空间,合理利用当地主导风向和太阳辐射热,设置窗户并增加遮阳设施。后期运营阶段,积极开发场地内的太阳能资源,以及地表的浅层地热,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夏天可利用地道风进行降温。

2.3.4 修旧如旧

绿色改造是以节约能源资源、提升人居舒适感、增加使用功能等为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更新、修缮等活动[4]。改建后,建筑造型应当使用新的设计元素,配合场地原有的建筑材料,达到与旧建筑形体特征的统一[5]。将改扩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的风格融合,还原建筑本身的真实性、可读性。

3 设计策略

3.1 利用Ecotect模拟软件分析

通过分析夏至日、冬至日阴影累积分布及太阳轨迹(图3、图4)可知:建筑南侧部分被遮挡,而西侧几乎无遮挡,太阳直接得热较高,因此需要注意西侧遮阳。通过风频风向(图5)分析可知:冬夏两季的主导风向和风速一致,盛行风向为东北偏东。建筑整体应遵循西或北一侧低、其他三侧高的环状布局形式,且尽可能使建筑成梯状排布,同时,与主导风向呈现为垂直关系。

图3 采光分析

图4 建筑表面热辐射分析

图5 风频风向分析

3.2 建筑功能设计

建筑主体(图6)分为四层:一层公共空间为资料图书室,因地下有人防且地基结构复杂,保留原有柱网,密集的柱网在空间上可以隔离声音和视线;二层为夹层,是资料图书室上的跃层空间,该层室内空气流通性较差,需要借助机械排风;三层为演示汇报空间,可供学生评图;四层为演示汇报空间的上空,站在四层扶手栏杆处,可以与三层进行视线交互,使得左右两个办公区连接在一起,丰富了演示汇报空间的层次感。

图6 各层内部空间解读

3.3 绿色节能设计

3.3.1 自然通风

ECO风频风向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房间进行风压通风形成的风压小于10Pa,要在房间内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其进深应小于14m,所以主要通过热压通风,以解决自然通风问题。

公共空间:采用竖直集热板式和特隆布墙式太阳能烟囱加强室内热压通风(图7),在普通拔风井热压通风的情况下,确定中合面位于二层空间中间偏下,中合面之上温度T1等于室外温度T,中合面下的温度T2小于室外温度T,并且越靠近中合面,T1越接近T2,故拔风井中合面之上的开口不起拔风作用。

加强性太阳能烟囱热压通风(图8)是通过设置太阳能烟囱,玻璃经过太阳照射后升温,使烟囱内温度T3高于室外温度T,让整个拔风井开口都具有拔风作用,增强了拔风效果。且烟囱内的蓄热墙在夜间释放热量,使其在夜间也有通风效果。

办公室:办公室采用竖直集热板和倾斜集热板式屋顶太阳能烟囱(图9)来加强室内的热压通风。首先,将室外空气通过地下室引入室内,室外空气在地下遇冷,温度降低,导致上下空气形成压力差,压力高的下层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压力高的上层空气流动,形成室内通风。在通风路线上,设置沿走廊方向的拔风井,以解决内走廊通风问题。另外,还可利用楼梯井作为拔风井(因其上下联通,所以是一个天然的拔风井)。

图7 普通效果下公共空间拔风井热压通风

图8 加强性公共空间太阳能烟囱热压通风

图9 办公室整体通风路线

3.3.2 自然采光

通过ECO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分析数据可知,可采用四种遮阳方式:(1)格栅遮阳:西立面采用格栅式遮阳板,并且将竖向遮阳旋转一定角度,可以防止太阳高度角高时阳光射入室内引起的眩光。建筑南向采用双墙体设计,通过挑檐遮挡南向多余的日照;(2)整体遮阳:基地西晒情况较为严重,在建筑主体位置建两座遮阳墙,可有效解决西晒问题;(3)绿化遮阳:采用斜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夏季隔热,冬季蓄热保温。同时,改善建筑品质,增加工作者的生活情趣;(4)太阳能遮阳板:在屋顶加设太阳光伏板,可有效利用可持续能源,达到节能目的的同时,还能阻挡太阳光直射。

3.3.3 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

采用屋顶和墙身绿化(图10)。植被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麦冬草,结合滴灌技术,可实现免维修管理或者少维修。

图10 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构造图

绿化优点:夏季隔热,冬季储温;延长屋面使用寿命;建筑西面正对操场,绿化可减小噪音;绿色景观可美化校园;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区域环境温度。

3.3.4 其他绿色策略

雨水收集系统:结合覆土屋面收集的雨水,经过雨水收集管道,通过双层墙内的落水管,经过中水系统,收集到蓄水池道中。收集的雨水可用作灌溉。

地道风系统:锅炉房烟风系统是该类建筑独特的构图元素和标识。地表以下冬暖夏凉,由于地下气温与室内气温不同而产生压强差,从而促进了空气循环,使室内空间和地道风之间形成对流。夏季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将地道风里的暖风排入室内,可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

暖通空调系统:为了降低暖通空调对能源的消耗,在设计空调系统送风管道的时候,应该根据现场环境,尽量使通风管道横平竖直,减少弯曲和总长度,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冷热负荷在送风管道内的消耗,从而节约成本、节省能源。

3.3.5 建筑防火及疏散

考虑到消防设计要求,在建筑一周留有高度和宽度均大于4m的消防车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疏散宽度上,要求每100人的疏散宽度不能低于1 m,该项目楼道宽度为1.5m,满足要求。室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距离不超过37.50m,也满足要求。

4 结语

一个优秀的绿色建筑并不是大量节能技术的“堆砌”,而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性比较,合理选择相应技术。

图11 改造后效果图

该项目锅炉房的绿色改造(图11)具有多方面的建设意义:(1)将校内的废弃建筑激活,使其成为校园东侧的新亮点,扩展了校园功能,为校内师生提供了教学、科研、创作设计、演讲汇报的新功能空间,缓解了老校区因用地紧张而造成的功能空间不足问题;(2)对于建筑本身来讲,改造给予了建筑新的活力,使得本来破败不堪的建筑焕然一新;(3)以绿色策略手法对建筑进行更新改造,促进了建筑和场地环境的和谐,并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的需求,为相关案例的改造与研究做出了一定的示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猜你喜欢

锅炉房热压遮阳
各种遮阳方式在各地区遮阳有效性探讨
一起热压三通开裂失效机理研究
集中供热煤粉热水锅炉房设计要点
基于FPGA热压罐的温度和气压控制研究
锅炉房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沈阳市和平区既有锅炉房为例
陶瓷纤维摆块式热压卷圆模设计
JG/T500—2016建筑一体化遮阳窗
基于聚合物微纳米制造技术的热压成型机研制
遮阳织物的光学性能测试
燃气锅炉房消防安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