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中传统民居建筑地域特色传承研究
——以鲁中山区乡村建筑特色屋顶为例

2021-12-28王宇张陶成刘富余

重庆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鲁中村居民居

王宇,张陶成,刘富余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0 引言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具有齐鲁特色的美丽乡村,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2015—2020年)》《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着力塑造“鲁派民居”新范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基础。鲁中地区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山村空间格局保存完整,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留存较多。在提倡普适性与地域性并行的“美丽村居”规划政策下,研究鲁中地区传统村落民居,对整个山东省的美丽村居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为全国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筑文化传承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民居屋顶面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建筑微观层面入手,分析鲁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历史成因,及其当下的价值内涵,为“美丽村居”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以更好地传承当地文脉。

1 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屋顶样式特征

1.1 屋顶样式及制作工艺

“传统民居”是指具有典型地域特征或民族特色的居民住宅及其所属的居住环境,这些民居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元素[1]。鲁中山区的传统民居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建造方式多为石砌,也有少量采用砖砌和土砌的做法。屋顶面则根据当地自然特点和经济条件,主要有茅草屋、瓦屋面和石板屋面三种样式[2]。

1.1.1 茅草屋面

在鲁中山区,茅草屋面(图1)是以前最常见的一种屋面形式,其制作工艺简单,取材加工方便,但容易损坏,使用寿命不长,故现在能看到的遗存不多。茅草屋面的做法一般包括铺“箔材”、苫背、铺麦草、做屋脊四步[2]。“箔材”一般多用麦秸秆或黄牧草作为材料,置于梁架之上,用来承受屋面荷载,层层铺设,交界处用黄泥封好;苫背层铺设在“箔材”层上,多为黄泥制作;然后,铺上事先捆好的麦秸草,同样为多层铺设,黄泥封口;最后,架设屋脊,用黄泥连接前后两坡的麦秸草,上面再铺一层麦秸草,抹一层黄泥,防止交接处漏雨,部分地区铺设石板或盖瓦,防止屋脊处漏水。

图1 茅草屋顶

1.1.2 瓦屋面

目前,鲁中山区中最常见的屋面形式就是瓦顶屋面(图2),其制作工艺分为铺望砖、苫背、砙瓦和做脊四步。瓦屋面多置于抬梁式屋架之上,檩上设置木椽,木椽上方铺设望砖,檐口附近则多铺设望板;“铺望”完成后,直接在望砖层上抹滑桔泥作为泥灰,并用拍子拍实,以增强此层铺设的防水性和抗冻性,减少开裂;苫背完成,确定好瓦垄位置和屋面平面之后,在其上砙 瓦(一般有干搓瓦屋面、合瓦屋面、仰瓦屋面和筒瓦屋面四种形式,鲁中山区最为常见的是干搓瓦屋面)。

图2 瓦屋面(沂源县石桥镇前大泉村)

1.1.3 石板屋面

在鲁中枣庄的部分山区,存在用石板铺屋面的做法(图3)。这类屋面建筑的梁架多为三角梁架,屋面平直不设弧度,檩上也不设椽木,可直接铺设石板或者先铺秫秸箔,再薄铺一层泥,石材主要采用枣庄当地直接开采的页岩石片。

以上三种屋面形式与房屋本身木构架类型相对应:抬梁式屋架屋面基层使用望砖,屋面用瓦;三角梁架屋面基层为秫秸秆或苇箔,屋面用草;重梁屋架的屋面基层为秫秸秆或苇箔,屋面用瓦或草均可。除此以外,鲁中山区西北部地区建有部分囤顶建筑和平顶建筑[3](图4、图5)。

图3 石板屋面(高山顶村)

图4 囤顶屋面

图5 平顶屋面(常庄村)

1.2 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屋顶样式的成因

1.2.1 地理特征

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区域内多山脉、丘陵,山区气候特征明显,气温低、日照短、降水较多,年平均气温14℃~16℃,温度变化快、昼夜温差大。为了适应这种自然气候,鲁中山区墙体比一般地区更为厚实,这就使得屋架部分既可以采用传统坡屋面的木构架,也可以采用结构木檩条,直接搭在两侧山墙上。而由于山区降水量大,故多做坡屋顶,但屋顶坡度较缓。部分地区选用囤顶,既能防止屋顶面层在大风作用下遭到破坏,又能够满足屋面排水防水的需要[4]。

1.2.2 自然资源

鲁中山区大多数民居都是石砌建筑,这主要是由于山区内石材资源丰富,选用石材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既遵循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生态建筑理念,又极大地降低了民居建筑的造价。屋面材料多选用随处可见的芦苇、麦秸等,在枣庄山区内,也有采用当地的页岩石作为屋盖面材料的做法。正是丰富的草材和石材等自然资源,才使得居民在屋顶面建造时能够采取更多的处理措施,以适应自然环境,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1.3 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屋顶样式优、缺点分析

1.3.1 优点

采用当地材料、顺应当地自然环境营建民居,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将当地自然资源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鲁中山区中,石材和木材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和草料随处可见,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材料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是经济可行的。另外,当地材料用于民居建筑,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居所的打造也得益于当地出产的各种建筑材料。旧时以茅草做屋顶的民居,房子墙体较厚,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到了夏天,太阳光照不易晒透茅草的屋顶,冬暖夏凉,正是因地制宜营造房屋的例证,充分体现了当地建筑屋顶的优点。

1.3.2 缺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鲁中山区传统民居营建,特别是屋顶的处理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1)使用草料作为屋顶面的主要材料,中等级别的风,就能把屋顶掀掉[5];(2)使用草料作为屋顶主要材料,容易返潮,且草料不耐虫蛀和腐蚀,而使用石板作为屋顶材料会加重屋顶荷载,在遇到雨雪天气时,存在屋顶塌陷的风险;(3)在建造传统民居时,通常都是“亲邻互帮”的建造模式,这就使得各家各户的房屋在造型形式上比较单一;(4)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屋顶,无论在样式还是实用性上,都无法满足现代村镇建设和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2 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屋顶的现实价值及其对“美丽村居”建设的启示

2.1 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屋顶的现实价值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传统民居的价值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鲁中山区等地的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仍然包含着丰富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1)实用价值。主要是指传统民居屋顶对现代村居建筑设计创作的启示,现代设计可以参考当地传统屋顶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鲁中山区传统民居的屋顶,使用的都是当地的生态绿色材料,各种天然材料之间巧妙结合并达到平衡,使屋顶的使用寿命尽可能长久。同样,在屋顶的营建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技艺和工序手段,都是值得传承的宝贵遗产。例如,在修建茅草屋顶中,各层之间用黄泥土等混合黏土反复涂抹粘结,在保证屋顶面整体性的同时,又使屋顶轻巧,保温隔热性能佳,经济实用。

(2)文化价值。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地区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人文情怀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的屋顶作为建筑中的大木作部分,体现了传统匠人的智慧。在建造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屋顶时,在利用有限的建筑材料——黄土和草料、石材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材料的特点并相互结合,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成果。另外,在鲁中山区村庄内,当村民需要建造新的房屋时,邻里之间往往互相帮助——老匠人把控进度和质量,帮工们各自分工,这种和谐友好的互助传统,值得传承。

(3)经济价值。相对于鲁地其他地区民居而言,鲁中山区传统民居不论是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还是建造手段上,都极具特色。当前,大力发展的旅游业正需要此类文化产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历史越悠久的民居,在旅游业中所带来的无形价值就会越多。传统民居的有效保留和继承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2 对“美丽村居”建设的启示

鲁中山区传统屋顶所具有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自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认为,除直观上传统屋顶可供新规划设计建筑屋顶作选材、构建参考外,我们对传统屋顶的特色和价值进行分析,在规划设计原则上,对乡村振兴工作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启示。

2.2.1 统一性原则

住宅建筑是人类的栖居场所,成功的住宅设计应在整体上反映出它的使用功能与性格,并在细部表达出其作用、功能与意义[6]。在屋顶构建之前,首先根据当地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屋顶类型,再根据民居的承重形式,选择屋顶部分与其下部件的搭接方式,同时,在立面造型上也尽量保持整体的协调。例如,屋顶高度与屋身高度呈1:1.5的比例,这样既做到了民居整体形式上的统一,也使得民居各部分构件之间紧密性更强。“美丽村居”建设,也需要这种全方位统筹规划思想的指导,包括建筑各部分之间需要做到协调统一,建筑的外部形式与内部功能相统一,建筑整体与周边环境相统一等,以整体的眼光进行全面设计。

2.2.2 生态性原则

在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建设理念的今天,新的村居建设必然需要向着生态化的方向靠近。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屋顶面的建造,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当地的自然资源,整个建造过程都是生态和无污染的。当然,本土材料的运用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村居建设都要回归到原始状态,而更多的是主张在考虑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下,通过现代建筑技术与当地材料的结合,创造出适合当地环境的村居建筑。另外,从施工阶段到建成之后,都应该体现建筑与自然生态和谐友好的关系,将建筑融入到当地环境之中,这样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2.2.3 以人为本原则

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在建筑选材时,除了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外,也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例如,平时主要采用门窗通风,因此屋顶面可以采用相对封闭的构造方式。在进行“美丽村居”建设时,屋顶设计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传统、现代、国内外等建造形式照搬、拼凑,而应从实际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索积极的立体化生活方式,使屋顶下的空间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习惯,起到促进使用者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2.2.4 地域性原则

鲁中山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形式多样,构造手法丰富,具有大量可供现代民居屋顶借鉴的建筑元素,例如屋顶檐口的处理手法、茅草屋顶的苫背方式等。为了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局面,现代的村居建设不能一味地模仿城市社区设计,或是国外乡村建设,而应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的优势,包括当地的民俗文化、特有或是常见的自然材料、地理环境等,这些都是极佳的民居创作素材。在“美丽村居”建设中坚持地域性原则,不仅可以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居风景,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当地使用者的需求。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短短几年之间,一个传统村落的面貌就可以焕然一新。但是,快速的发展同样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千村一面”、资源浪费、传统遗失等,这时就需要建筑设计从业者们将目光转向传统村落中,从中汲取千百年来传承和演变下来的精华部分,从传统民居建筑中寻找解决新民居设计问题的方法。在建造过程中,注重更新人们的观念,强调乡愁文化的意义所在,突出当地特色并形成地域性的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美丽村居”的建设目标。屋顶面是如此,建筑的其他部分同样也是如此,新民居的设计不仅仅是建造一所住宅,更是营建新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

图1:来源于《鲁中山区传统石砌民居地域性与建造技艺研究》;

图2、图4:自摄;

图3、图5:来源于《鲁中山区民间传统营造技艺研究》。

猜你喜欢

鲁中村居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村居
冷涡背景下鲁中地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民居智库
《村居》高鼎
民居摄影
鲁中肉羊育肥及产肉性能研究
村居
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