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及评价研究*

2021-12-28马家伟蒋振喜

图书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影响力图书馆指标

王 姝 马家伟 蒋振喜 于 晶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 沈阳 110016)

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当前,中国正处于以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为主要路径来提升国民素质、传承中华文明、涵养文化根脉的时期。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阅读推广不仅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也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内容。近几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并证明图书馆价值的过程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而这价值的重要体现就是阅读推广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阅读推广可引导高校读者养成阅读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和人的自由发展,同时与高校图书馆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增强自身发展内力具有重要关联,更与强化并彰显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自身价值,促进图书馆及阅读推广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架构、品牌建设、活动评价、案例推广等视角,关于影响力的研究却十分缺乏。学界尚未关注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给读者带来的改变,对高校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全民阅读背景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无法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效进行真实、全面、完整的评价。因此,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及评价研究是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1 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研究的必要性

1.1 图书馆评价标准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ISO 2789 图书馆统计系列标准到ISO 11620 图书馆绩效指标系列标准,再到ISO 16439:2014 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图书馆评价的重心逐渐从绩效评估(关注图书馆投入、产出及效率)向成效评估(关注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与效果)转移[1]。我国图书馆界也跟随国际组织的脚步,制定了GB/T13191—2009信息和文献 图书馆统计、GB/T 29182—2012信息与文献 图书馆绩效指标等国家标准,并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WH/T 84—2019信息与文献 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和流程这一行业标准,为公共图书馆的价值评价提供了方向指引,也为其他类型图书馆开展影响力评价工作提供了规范参考。

2017 年9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发布了《高校图书馆影响力报告:增进基础研究与应用》,藉由评估图书馆在推动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通往成功的个性化道路方面的作用,展现图书馆的价值和影响力[2]。随着WH/T 84—2019标准的发布,国内关于高校图书馆影响力相关的研究也随之增多,如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的研究等。阅读推广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主流服务和核心工作内容,是高校图书馆价值与影响力营销的重要服务载体。在此态势下,笔者认为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图书馆阅读推广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范并思教授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服务目标归结为四点:引导缺乏意愿的人喜欢阅读,训练缺乏阅读能力的人学会阅读,帮助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的障碍,以优质的阅读服务提升公众阅读的效率[3]。国际图联在 2012 年制定的 《基于图书馆素养项目指南——实践建议》中将“读者评估”列为评估阅读推广成功与否的 8 个指标之一[4]。随着图书馆阅读推广事业的发展,阅读推广越来越需要以读者为中心来计划和评价图书馆的服务或活动,其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图书馆做了什么,而是读者从参与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获得了哪些改变。评判阅读推广的服务目标是否实现,不能仅从图书馆作为组织者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而应转换视角,更多地从活动客体——读者的角度,对读者的心理、收获和改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图书馆通过跟踪这些变化,可有效提升阅读推广服务质量。

1.3 高校图书馆谋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应与高校的发展思路相适应,与高校的愿景目标相匹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教育环境的变化,加之不断紧缩的预算,高校图书馆面临诸多质疑和挑战,必须向高校、向社会对自身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做出回答,向实践性、创新性、效用性迈进,在变局中求新局。《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二条规定:“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在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推广,与图书馆的主流服务相一致,更与国家倡导的全民阅读全面接轨[5]。通过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服务功能,衡量和彰显自身价值,增加可视度,提升影响力,以期规正高校和社会对图书馆价值的评判,从而在与其他部门竞争高校支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争取社会支持中占据比较有利的地位。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的定义、特点及类别

2.1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的定义

“影响力”一般指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使人(或事)的行为、思想或性质得到的改变。图书馆“影响力”通常被描述为图书馆服务对用户(或其他人)的影响[6],也可看作与图书馆“成效”相关,“成效”指的是对终端用户的影响,即图书馆的项目或服务对终端用户的行为、态度、技能、知识或条件(状态/地位)的改变[7]。英国图书馆界习惯将图书馆“成效”等价为图书馆“影响”,美国ACRL在1998年发布的《学术图书馆成效评估报告》白皮书中将“图书馆成效”定义为图书馆用户通过接触图书馆的资源和项目而有所改变的情形[8]。ISO 16439:2014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标准中将“图书馆影响力”定义为“图书馆及其服务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变化”[9]。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刘虹等将其定义为图书馆引导读者进行文献阅读活动,从而通过文献内容和活动形式改变读者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0]。按照以上所述“影响力”的相关认知和定义,综合2018 年我国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正式采用的术语“阅读推广活动”的定义:“图书馆为促进阅读、提高读者阅读素养而开展的各项活动”[11],并结合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目的、服务对象等方面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特殊属性,笔者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定义为:高校图书馆为促进阅读、提升读者特别是大学生读者的阅读素养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对高校读者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以及给所属高校或社会带来的影响或作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是高校图书馆影响力与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

2.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的特点

多层次性,指的是根据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作用的不同对象,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分为对读者的影响、对所属高校的影响及对社会的影响。但其核心是对读者的心理、收获和改变进行研究,进而评判给高校或社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这些改变和影响与图书馆的预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差距。

差异性,根源在于读者的差异性。高校读者由于存在身份、性别、学历、专业、环境等差异,在学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自有不同的关注点,且阅读习惯区别较大,因此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都会存在差异,受到活动的影响和得到的收益也势必步调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不同。

非权力性,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力不具备强制性。这种改变是建立在读者乐于接受的活动感召力、吸引力的基础上,并不具有强迫性和服从性。

2.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的类别

ISO 16439:2014标准中“影响力”分为直接影响力或长期影响力,有限影响力或深远影响力,预期影响力或非预期影响力。基于此,结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服务对象与目标以及活动表现和效应,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分为以下两种:直接影响力、长远影响力。“直接影响力”多针对高校图书馆某一项或某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产生的显性效果,体现在图书馆运行数据指标的变化、读者的参与及反馈以及社会关注等,是阅读推广活动所引发的一系列原始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须决定是否继续现有的活动或是对之进行改进以达到预期的影响力目标。直接影响力通常相对直观、有限,有一定预期性,但缺乏阅读推广对读者、高校、社会产生的潜在作用或影响的描述,因此并不能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真实成效进行完整的表达。而“长远影响力”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是高校持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在时间积累下的逐步展现,反映着对读者、高校、社会产生的深远的、无限的影响,含有较强的非预期性,且难以量化。从“直接影响力”到“长远影响力”,反映了高校读者从“接受影响”到“自主改变”这一进步过程,更体现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力从量到质、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这一演化过程。

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研究现状

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是图书馆阅读推广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运营和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国外学者中,维拉·玛丽亚·达席尔瓦等提出对阅读推广活动影响的评估要从读者的阅读过程和收益方面考虑;卡罗尔L·蒂利评价了美国漫画公司在1935—1946年间的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对于青少年在当时及后来的影响[12]。国内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多以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许晓霞[13]以苏州图书馆开展的阅读促进运动为案例,分析阅读促进活动在图书馆展现自身价值、提高社会影响力方面的效果以及这一效果最终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影响;岳修志[14]不仅从图书馆和参与者方面,还从社会影响方面来评价阅读推广活动。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层面来看,针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开展的影响力评价研究几乎空白,但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应多深入到活动对于读者产生的实际效果层面开展评价研究:卢苗苗[15]将“参与者满意度”和“参与者受益度”纳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绩效评估质量体系;尹秀波[16]以读者感知和需求为视角,从读者满意度、阅读心理、阅读能力、阅读行为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体系;许天才等[17]将读者深度体验作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主要评价方面之一;陈瑞[18]从读者的视角构建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成效评价体系模型。另外,也有少数学者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变化”和“影响”的重要性,如赵飞等[19]基于读者阅读行为的改变构建一个动态积累数据的多角度评价体系;刘喜球等[20]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从活动组织、参与者评估、校园影响三个方面对活动全程进行评价;谢燕等[21]构建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读者阅读影响”列为“活动反馈”的二级指标等等。

然而,即便将读者的阅读效果纳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评价的范围,对于读者的变化还是缺乏深入研究,全面检验阅读推广活动对读者的影响以及对高校、社会所发挥作用的专门性研究更是少见,无法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真实的作用、成效和价值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判,这反映出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的研究力度还不够。

4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建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体系的目的

一是完善过程,优化阅读推广全过程的运营和管理,支持高校图书馆的决策;二是注重成效,图书馆综合评判阅读推广的作用,证明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成效;三是横向比较,对照其他院校图书馆类似活动的评价结果,监测自身的运作情况;四是纵向展示,向所属高校报告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贡献,在接受高校管理和监督的同时获取支持、资助;五是彰显价值,提升图书馆在读者、高校和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4.2 评价指标

确定合理、全面、适用、可操作、具有指导性的评价指标是建立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体系的关键所在。根据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的类别,即直接影响力和长远影响力,从三个视角建立评价指标:从图书馆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评估阅读推广活动的直接影响;以深入读者的视角为核心,评判读者的感知、收获及其变化;以对高校和社会的影响为外延,进而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深层价值进行全面探索。以此建立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

表1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体系

4.2.1 直接影响力

“直接影响力”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图书馆运行数据变化、读者参与及反馈、社会效应。

图书馆运行数据变化共包含5个二级指标,以图书馆为视角,通过各项数据在阅读推广活动前后的变化直观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指标数据变化的幅度,体现活动直接影响力的大小。对图书馆基本运转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变化趋势,是当前各大高校图书馆对阅读推广活动最为直接、常用的评价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这5个指标是图书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指标,不同的阅读推广活动由于定位、形式和侧重点不同,设定或选取的二级指标可能会有所差别,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或修改。

读者参与及反馈共包含3个二级指标,从读者获知、参与、体验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活动进行评价。“读者活动关注度”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关注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以此考核活动的策划和宣传效果;“读者活动参与度”反映的是读者在图书馆的组织策略和激励机制牵引下参与活动的程度;“读者活动满意度”是读者在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之后的内心感受和主观评价,体现的是读者接受服务的可感知效果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这3个二级指标每项指标的数值越高,表明阅读推广活动在读者中形成的直接影响力越大。

社会效应指的是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途径推出后,吸引校外关注,引发行业或社会媒体转载或宣传报道的情况,体现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产生的即时性社会反响及获得的认可程度。

4.2.2 长远影响力

“长远影响力”是众多“直接影响力”在时间积累下所发挥的潜在价值和作用的叠加和展现,包含3个一级指标:给读者带来的影响、给所属高校带来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三个层级是梯度递进、逐级扩展的,前者为后者的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延伸;同时,该一级指标细分为12个二级指标。文章选取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中的部分获奖案例[22]进行实证研究,这些案例共同的特点是:活动具有延续性,连续开展多期、多届或多年。

给读者带来的影响。该部分共包含5个二级指标,主要评判持续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对读者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和其他影响五个方面产生的变化。读者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价值的核心体现者,是评价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力的主体。所以,评价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要重点评测阅读推广服务的结果让读者改变了什么。具体案例研究见表2。

表2 实例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给读者带来的影响

给所属高校带来的影响。该部分包含4个二级指标:“文化建设”体现在阅读推广对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内涵建设”体现在阅读推广对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社会支持”反映的是高校与文化机构、社会组织与个人之间关系更加紧密的变化;“行业声誉”指的是优秀的阅读推广工作给高校在行业内带来的知名度和声誉方面的影响。具体案例研究见表3。

表3 实例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给所属高校带来的影响

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该部分共包含3个二级指标:“服务特殊人群”指的是高校图书馆给那些无法正常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社会特殊人群提供阅读推广服务取得的成效;“促进文化传播”体现的是高校阅读推广在促进社会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推进全民阅读”评价的是高校阅读推广在践行社会教育职能、建设书香社会方面做出的贡献。具体案例研究见表4。

表4 实例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4.3 评价方法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直接获取,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评价,主要有三类方法:推断法、征集法、观察法。“推断法”即系统性地收集图书馆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从中识别对读者产生明显影响的活动和服务,如数据统计、比较分析、测试;“征集法”即多途径询问读者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体验、获得的收益及对活动的总体看法,如问卷调查、座谈、访问、小组讨论、读者自我评估、收集轶事证据;“观察法”即通过观察被研究对象的动作和行为来获取资料、收集数据,如观察、系统记录分析、自我记录等。在评价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类方法或多类方法的组合,如表1所示,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收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数据,得出更加多样化和细致的分析结果,使之更为科学、客观、公正。

4.4 评价流程

为了进行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高校图书馆需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之前,要先以需求导向来定义读者需求和服务目标。在设计活动之前,选定期望读者能取得的符合现实的成效,以及确定预期会产生的改变并指标化。在单个阅读推广活动实施过程的中间和之后,要收集数据来观察活动是否实现了计划的目标,换言之,要评判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否取得了期望的直接影响力,如果没有达到,则需要用某种方法进行改进。进而基于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开展的服务或活动,评价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产生的长远影响力,以及这些作用或影响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战略规划和预期目标的差距。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成效、服务品质及高校图书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建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评价体系,不仅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直接效果评价与叠加效果评价的结合,也是作用于读者改变的评价、高校发展的评价与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同社会有机联系的整体评价的结合,以此明晰阅读推广与读者、高校和社会的联系,完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增强发展内力,彰显自身价值。由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图书馆对阅读推广的投入和产出基础之上的,在后续的工作中业界还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全面性评价研究,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以促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得到持续改进、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影响力图书馆指标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天才影响力
图书馆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飞跃图书馆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