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力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实践

2021-12-28卞祖颖范镇南胡清灵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师资

卞祖颖 范镇南 胡清灵

①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②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为保证电力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本文在分析其师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缺陷成因将院校与企业的培养优势有机结合,开发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进而在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创建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培养出一支“理论知识系统扎实,学术研究水平较高,工作技能熟练精湛”的电力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的研究工作证明了该模式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为电力类高职院校的师资培养提供了先进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模型。

一、引言

数量充足、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才支撑。特别是对于电力类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其不但履行着培养普通电类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职责,还承担着培训电力部门在职员工的企业重任,因此其教育培训工作,具有知识、技术、技能高度密集的特点,致使以技能强化为主的常规“双师”培养模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保证此类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质量,很有必要根据其电力行业特色,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师培养方式,开发探索一种先进适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电力类高职院校师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缺陷成因,将院校与企业的培养优势有机结合,开发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力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进而在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院校创建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培养出一支“理论知识系统扎实,学术研究水平较高,工作技能熟练精湛”的电力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电力类高职院校师资特点分析

对于不少电力类高职院校而言,其师资队伍按培养方式,可分为特点鲜明的两大类型。

(一)院校独立培养型师资。

这一类教师主要是最近10年内入职的年轻教师,约占此类院校师资总量的40%~50%,在部分院校甚至占到师资总量的50%以上。其一般为国内211或985大学毕业,多数具有硕士学位,少数甚至具有博士学位。其优势在于:接受过较为正规的学术科研训练,并参加过较为先进的科研课题,其专业理论知识较为系统完善,其学术研究思维较为敏锐,并对电力专业及相关领域发展动态,具有较为及时全面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与培训的策划实施中,常常体现出较好的先进性与前瞻性。但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在院校研究生培养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致此类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后,暴露出对工程现场认识不足,实践操作技能相对欠缺等一系列职业素养缺陷,致使其教学与培训内容,常常缺乏足够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致使其在教学与培训工作中,难以胜任“技师”或“工程师”的职责。

(二)企业工作锻炼培养型师资。

这一类教师工作年份通常在10年以上。但学历相对较低,部分教师学历甚至在本科以下。其职业素养的养成,主要来自于电力企业一线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不少人甚至是由企业一线技能骨干抽调而来。其优势在于:教学与培训针对性极强,往往能依据电力企业常见工程实际问题或技能岗位履职能力需求,组织实施技能教学与培训工作,并且在技能传授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或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随时解决其遇到的技能学习问题,因此在常规电力工程技能教学与培训中,常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此类教师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能力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教学与培训指导思想方面,过于注重日常工作技能培养,而对电力领域的先进技术、管理思路、以及配套的推广运用重视不够,且对电力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缺乏及时全面的了解;二是在教学与培训手段上,偏重于单向经验传授,而在交流沟通、总结归纳、以及成果的理论升华方面,则相对欠缺。致使其在教学与培训中,难以胜任“讲师”、“研究导师”、或“学术导师”的职责。

从以上分析可见,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电力企业,都难以独立保证电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养质量。只有将其优势结合起来,开发出一套先进适用的“双师”培养模式,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力类高职“双师”培养模式

为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电力行业知识、技术、技能高度密集的特点,开发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力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其主要指导思想在于:高职院校通过与先进电力高校及电力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合作协议,将先进高等院校与电力企业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用以全面保证培养工作的先进性、实用性、全面性、有效性。进而保障“双师”培养质量,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贯彻实施。

(一)校企结合,全面兼顾培养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在培养内容设计方面,既考虑了电力企业一线岗位技能标准,又考虑了电力企业高端人才培养需求,以求能够从培养内容上,保证“双师”培养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其一是在基本培养内容模块设置上,包括了机组与电网运行、机组与电网检修、电力营销、输配电线路运检等传统电力工程技能培训内容,用以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一线工程技能。

其二是在此基础上,增设了先进培养内容模块,包括企业战略与管理决策、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电网安全分析与规划、源网协调技术、电力设备状态评估与检修、电力安全控制与保护、电力市场运营等前沿技术内容。

(二)校企结合,全面兼顾培养方式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在培养方式设计方面,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使高等院校与电力企业都能全面发挥自身人才培养优势。以求能够从培养方式上,保证“双师”培养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其一是与先进高校合作,选派优秀高职教师,通过报考攻读博硕士学位,参与先进电力科研工作,用以提升其理论素养与学术科研水平。

其二是与电力企业合作,选派优秀高职教师,前往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全面参与一线电力工程工作,用以提升其电力工程技能素养。

其三是聘请高校优秀教师与企业优秀内训师,从学术研究与技能训练两个方面,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训练、专门考核等方式,全面强化高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工程实操技能。

其四是引入导师制与项目制培养方式,聘请高校高水平教授博导,以及企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优秀内训师,担任高职教师的发展导师,并结合电力企业发展需求与电力科学发展动态,为其选择研究课题,并督导其完成。以求能够进一步提升其服务企业与指导学生的能力。

(三)校企结合,完善师资培养管理机制。

在师资培养机制建设方面,在充分听取高校与电力企业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师资培养管理细则,不但明确了三方在高职“双师”培养工作中的责任分工,更在高职院校内部,对“双师”培养工作跟进管理和相关激励措施,做了较为详细可行的规定。从而为“双师”培养质量,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管理机制保障。

四、应用实践成效

从2009年2016年,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运用上述“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教师学术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实施上述培养模式,截至2016年12月,该校90%以上的教师都参与了学历与科研水平的提升培养。并较好地完成了变电运行、继电保护、电力营销、变电检修、输配电线路等十余个专业领域的上百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高水平论文200篇以上,取得专利20余项。其中有超过50项成果发表在电气科学世界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Renewable Energy 》、《Energies》,以及EI期刊《中国电气工程学报》、《电机与控制学报》、《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获得了国内外的权威认同。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上述培养模式,该校教师有3人获得985高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超过50人获得硕士学位,70%以上的教师获得了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具有讲师、工程师等中级以上的教师达到90%以上,此外还有多人获得电力企业的各类优秀人才称号。上述成果的取得,表明该模式的实施,能够较好地提升电力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

(二)教师工程技能与工程经验明显提升。

通过实施上述培养模式,截至2016年12月,该校85%以上的教师,都具有了电力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的经历,其中35岁以下的博硕士研究生学历青年教师,下基层参与工程挂职锻炼比例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该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电力职业技能鉴定考核,80%以上的教师获得了技师、高级技师等职业技能资质。上述成果的取得,表明该模式的实施,能够较好地提升电力高职院校教师的工程技能水平。

(三)电力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提升。

通过实施上述培养模式,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出一支数量充足、理论扎实、学术精深、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截至2017年12月,该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为其电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了强大持久的师资支持。

自2009年至2016年,该校的毕业生在电力企业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除此之外,该校在电力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方面,亦取得了可喜进步,年培训量从2009年不足3万人天,上升到2016年的26万人天以上,且在培训种类上,全面包括了电力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常规履职培训、技师与高级技师培训、新设备新技术推广培训、特高压与智能电网高级培训、新能源技术高级培训、优秀技术人才培训、优秀科技人员培训、电力科技前沿技术培训、电力高级人才导师制与项目制培养等各类电力人才培训与培养工作。为新能源建设、大水电开发、特高压与智能电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电力工程,以及电力部门的日常运维检修工作,提供了强大可靠的人才培养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院校与企业的培养优势有机结合,开发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力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并在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创建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为其打造出一支数量充足、理论扎实、学术精深、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较好地证明了该模式的先进性与适用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为电力类高职院校的师资培养,提供了先进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模型。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师资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