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困境与路径探索

2021-12-28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王现强李利利冯智超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互联网+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王现强 李利利 冯智超 苏 乔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逐渐扩招,高校毕业生也成倍增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职业选择是大学生毕业时必须面对的挑战。选择一个适合自身能力和实际条件的职业,既能给个人带来工作中的享受与愉悦,也能使个人的价值充分得到体现[1]。”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利益,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的同时,也为高校毕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导向性思路。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式,并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进一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思路,是当前应对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

1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1.1 未采取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方法

现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压力暴增。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采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的形式,这种就业指导形式缺乏对大学生求职特点的了解,不能够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学生很难从就业指导讲座和毕业生就业动员会中汲取有效的就业指导策略。有部分教师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时,未对大学生求职行业的需求和大学生求职意向进行充分地了解,造成讲座流于形式,不能对大学生的求职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1.2 未全面发挥就业指导功能

大部分高校将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在学生的学业指导方面,对就业指导工作关注度不高,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未结合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大一、大二时期,未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个人技能和求职意向等制定个人职业规划,造成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求职时目标不明确、比较迷茫。

1.3 未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通过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以“95后”为主,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求职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影响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因素来看,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职业所带来的收入,其次是自己是否对职业感兴趣[2]。”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首选还是留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其次是省会城市,另外,选择回家乡就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在大学生求职方式方面,不再以传统的现场招聘会为主要渠道,而是通过互联网等招聘网站、亲朋好友的推荐介绍为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由于大学生求职特点的转变,互联网的求职信息良莠不齐,学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供学生选择。而在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关键在于数据信息,基础也在于数据信息[3]。”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

首先,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培养模式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办学特点不突出,部分高校重视科学研究、发表论文数量、科研项目数量、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办学定位及特点不够明确,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制约毕业生的就业率。其次,部分高校未深入就业行业调查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没有与用人单位未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造成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轨,不能为社会输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2.2 注重共性化指导,忽视个性化指导

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所有专业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化指导模式,采用大规模化的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但是“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专业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化就业指导模式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起不到良好的效果[4]。”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指导方法,对学生的进行综合评定,筛选出匹配度高的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

2.3 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偏少,能力有待提升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中指出,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与毕业生比例不低于1:500。根据调查显示,部分高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仅为1~2人,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岗位,就业指导教师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造成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并且专业化水平低下。同时,就业指导教师大部分是机械式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求职意向等特征,急于求成的把学生送出去,抱着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即可的态度,忽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且由于大部分就业指导教师由辅导员兼任,大部分辅导员缺乏社会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停留在理论层面,以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容易出现胡乱指挥等低级错误。“就业信息更新缓慢,不能将社会上的用人需求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5]。”

2.4 传统就业指导方式亟待优化

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在课堂上教授如何搜集就业信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应对笔试和面试等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的上课模式对于“95后”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更希望教师运用多种媒介向学生讲授就业方面的知识信息,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5 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缺失引导

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①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②部分学生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只想去一线大城市就业、大企业或者党政机关工作,不愿意回自己家乡等小城镇就业,或者去中小企业工作;③还有部分学生只想从事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愿意找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造成错失就业机会。

2.6 就业指导过程强度不够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虽然比较重视就业信息的发表、提高就业信息的数量,但是对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指导力度不够。就业指导部门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信息发布等实现与学生的单向信息输送,不能有效及时的收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需求和反馈,在互联网时代不能有效的实现与学生的双向及时互动。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探索

3.1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顶层设计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学校,还关系到政府和社会[6]。”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做好就业指导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全面高质量的就业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如果不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兴趣爱好、个人技能等特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能够先对大学生求职特征进行调查了解,针对其特点进行就业体系的设计,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不要把留着一线大城市就业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当作唯一出路,利用舆论等媒介,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精神奖励,帮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活的职业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院校可以从企业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甚至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以吸引企业精英加入教师队伍[7]。”

3.2 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互联网时代,“95后”大学生个性特点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老师必须灵活应用职业生涯设计理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定位,科学勾勒职业框架,提升就业水平[8]。”高校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对就业指导模式重新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果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①构建大学生大数据。现今,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呈现多样化,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和求职偏好等方面的特点建立大数据,对其进行分类指导,这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同时效果也更佳;②提升就业指导教师水平。高校应培养一批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相关的培训机会,提高学校的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质量;③鼓励“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就业指导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也是就业指导的一部分[9]。”高校应通过开展“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创新”、“创业沙龙”等形式,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提高就业信息质量,拓宽就业渠道

“现代社会信息是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充足的信息资源和获取信息方法的掌握是走向社会,走向职业,乃至走向成功的关键[10]。”就业信息质量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应通过互联网,以QQ、微信、求职APP和微博等多种媒介,及时向学生推送各类就业信息,保证就业信息的高效、优质、及时。另外,高校也可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连接用人单位和学生,直接在线开展面试等工作,减少学生的求职成本。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和高校,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顶层设计,创新就业指导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就业信息质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逐步完善和创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前提下,要始终以社会发展的方向为指引,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媒介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逐步摒弃传统就业指导的思路和观念,结合“互联网+”模式下的就业信息和机遇来针对性的对个体做出所需要且适合的职业规划,“通过唤醒学生主体性就业的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主体性就业的内在动力,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认知和健康的就业心理,进而促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体能动性[11]。”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基础知识,更好的把握好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调整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方向,进而才能循序渐进的提升就业率,创新和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路径,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可以发挥政府、学校、家庭三方面的调节作用,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全面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互联网+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