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水产科学专业学生的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

2021-12-28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孙砚峰赵春民郝耀彤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福利水产伦理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孙砚峰 赵春民 郝耀彤

长期以来,水生动物的伦理和福利一直被忽视,对水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为例,对本校水产科学专业学生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就在水产科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随着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的快速发展,实验动物使用数量的逐年增长,动物伦理与福利问题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水产科学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教学、科研、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动物(鱼类为主)实验。然而,由于水生动物进化地位原始、人们对其应激生理认识不足等原因,水生动物的福利长期未受到足够重视,从而影响水产科学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水产业的健康发展[2]。高等院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兼具塑造人文素养和提升科学素质双重职能。在高等院校水产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中,贯穿和渗透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有助于培养高专业素质、高人文素养的水产技术人才,同时对突破我国水产品出口动物福利壁垒、促进水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体验,就水产科学教学中动物伦理和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在水产类高校中开展动物福利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1 水产科学专业学生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动物伦理和福利的基本了解。在水产科学知识体系中,动物(主要是鱼类)实验贯穿于动物学、鱼类学、鱼类生理学、水产动物病理学等多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对于动物伦理和福利的基本内涵、动物实验“3R”原则(替代,减少,改进)、动物福利“5F”原则(动物免受饥饿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3]缺乏了解,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鱼类本身是人类的食用对象,无须关注其福利问题。由此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现象:实验准备不足,方案设计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实验操作不当,无端引起水产动物应激反应;对实验动物缺乏人文关怀,未能最大限度减轻实验处理给动物造成的不适和疼痛;实验后未对动物采取措施无痛苦处死以及动物遗体的随意丢弃等。

(2)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动物伦理和福利意识有待加强。我国于1988年和2006年分别制定出台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用于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然而,作为水生实验动物的代表,鱼类福利尚处于发展早期[2],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许多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因缺乏法规培训途径,对动物福利立法认识不足,实验动物伦理及福利意识淡薄,并且教师向学生传播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多是基于自身重视程度或自有知识基础上的一种自发行为,最终导致实验授课过程中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的缺失。

(3)学校对于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虐猫”等一系列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警醒人们在高校中开展动物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作为实验动物的主要消耗群体,也是落实和传播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的重要阵地[4]。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动物伦理和福利的教育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院校并未将动物伦理和福利作为系统的领域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笔者所在单位来说,仅是任课教师自发的、尝试性的在动物学、鱼类生理学等课程中开展动物福利的探索性教育,从未开设专门的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课程。尽管已经成立了动物伦理和福利审查委员会,但目前其作用多是满足项目申请、论文发表的要求,在规范和监管实验动物的使用方面作用有限。

2 针对水产科学专业学生开展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的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动物伦理和福利观念。鉴于学生在动物伦理和福利方面获得教育的机会极其有限,笔者在首次实验课时利用1课时的时间介绍水生动物伦理和福利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而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的观念。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动物实验的“3R”原则和动物福利的“5F”原则、为什么要重视水生动物伦理和福利等。同时,结合一些引起动物福利伦理争议的具体案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Nature》论文因违反动物福利被撤稿、美国SCBT公司利用实验动物违规生产抗体、西安某医学院随意处置实验用犬、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动物福利壁垒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最终达到能够在实验全程贯彻动物福利标准,具体包括能够根据实验内容科学设计实验动物使用方案、能够熟悉和规范实验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实验动物的不适和痛苦、能够正确处理实验后的动物及其尸体等。

(2)教师自觉提升动物伦理和福利意识,开展灵活的动物福利教育方式。施教者对待实验动物的态度会对学生的动物福利意识有直接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营造敬畏生命、善待动物的课堂氛围。这要

求任课教师必须定期参加动物伦理的相关培训,接受伦理关怀的教育,自觉遵守动物实验操作的伦理原则,提升自身对动物权利保护法规、动物福利及其原则等方面的认识。除了加强自身学习,笔者通过邀请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投饲、换水、清扫养殖系统等工作,有意识地在实验动物的饲养和日常管理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带领学生开展活体动物的“替代”实验,将“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引入实验课堂,收到良好效果。

(3)学校应提高动物伦理教育重视程度,多举措进行动物福利教育。水产类高校不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使命,还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水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当前由于对中国水产动物福利的认识不足、立法滞后,养殖、运输、屠宰等不符合动物福利标准,导致中国水产品出口频遭动物福利壁垒,因此在高校水产科学专业中加强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动物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多举措进行动物福利教育。建议如下:①开设系统的动物伦理和福利课程,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在校大学生中普及动物伦理和福利教育;②通过专家讲座、主题演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将动物福利教育应用于日常校园生活中;③加强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动物伦理和福利的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在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中,探索多样化的动物伦理教学方式,加强对动物福利知识的传授和引导;④强化动物伦理和福利审查委员会的地位和职责,使其在规范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实验动物福利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3 结语

总之,对动物伦理和福利的关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水生动物伦理与福利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高校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缺位,教师、学生动物福利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水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我国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水产类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观念引导、师资培训、监管审查等多方面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努力实现实验动物、高校教育、科学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共赢。

猜你喜欢

福利水产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Take Away Pizz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