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及影响其发展问题和建议

2021-12-28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屈永平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黄 航 屈永平

随着国务院2016年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装配式建筑开始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也让人们开始看到了装配式建筑的可观前景。虽然发展装配式建筑有着政策上的加持,但是目前我国有关装配式建筑的从施工到管理层面技术上的缺失断层,使得我国的装配式本身存在着不足,也使得装配式建筑不被人们所信任。为此,本文就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常见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解决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的对策。

自2016年以来国务院发布装配式发展文件以来,各地政府相继推出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意见,以实现扶持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自此装配式建筑得到业界人士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技术、成本控制方面,以及装配式在民用建筑领域因其结构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阻碍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总体发展,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在民用领域存在安全问题使得人们对其报以不信任的态度,这影响了我国民用装配式建筑的潜在市场。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其发展的问题和建议。

一、装配式建筑现状

(一)国外装配式建筑现状。

国外以美国,德国,法国,丹麦和瑞典的欧美等发达国家为首,以及日本和新加坡的亚洲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早在20世纪就开始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在日本和新加坡,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平均土地占有率小,就需要追求中高层住宅的装配化生产体系,高层装配式建筑得以长足发展。欧美国家基于装配式建筑多元化,工业化,从而其建筑整体装配率普遍达到了80%以上。目前,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无一都是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的产品。在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至今,已经在各国拥有着一套完整严苛符合自身需求的行业规范标准。

(二)国内装配式建筑现状。

国内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但由于当时建设能力和经济基础的限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受到很大阻碍。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关注建筑产品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其中199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办公室组建成立,即后来的装配式建筑促进中心,负责全国的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1]。2016年国务院发文推动发展装配式建筑,这是我国政府首次推动发展装配式建筑,并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了我国在未来十年之内的装配化水平当占新建建筑的30%,至此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走向了正轨。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

(一)建筑行业需减少对人口红利的依赖。

早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社会压力。至2016年我国“普遍两孩”政策启动实施,生育释放模式倾向于“突释模式”,但这一年出生人口也仅比2015年多增加131万人,总和生育率1.5左右,生育净水平依旧很低。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6亿人,是全球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国家[2]。过低的生育水平和过高的老龄化占比,导致的是人口红利下降,对人民群众来说,传统建筑模式弊端日益显露,即劳动力不足导致人工费的上涨,生产成本的增加成为了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国民的正常经济生活水平。对企业来说劳动力的缺失造成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从而增加了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在人口红利下降的社会背景之下,国家经济要谋求快速发展,就要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高效化、工业化能有效的降低对人工需求。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谋求更加高效,便捷的施工方式,由传统的人工现浇建筑模式向工业化、产业化建筑模式转型,即发展装配式建筑,更加贴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如此可见,发展装配式建筑十分必要。

(二)实现装配式就是实现绿色发展。

在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绿色发展章中,指出并说明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执行《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传统的建筑模式对于资源的过度消耗是不可逆的,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的使用不成正比,导致我国的发展对于资源与环境的牺牲过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的理念。相比于传统人工现浇的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模式一方面对于砂浆与水资源的使用与损耗量,降低了在项目的建造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损耗,且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如施工噪音与粉尘等。同时,与传统模式比较而言,装配式产生的建筑垃圾更少,资源与材料的利用率更高。由此装配式建筑的模式表现为更加环保低碳,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对环保低碳生活环境的需求。可见,谋求绿色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必要的。

三、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问题

(一)标准规范的空白。

装配式建筑是工厂预制好构件,现场再进一步连接各个构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体。在装配式建筑体系又被称之为工业化住宅或产业化住宅。就我国而言,预制装配式的施工缺乏全国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各个地方对于构件的生产、运输、吊装和各节点连接等操作的标准均不同。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审批、工程施工到验收阶段并没有全国统一性的规范标准,即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规范、施工工法及安全规程尚不健全,甚至与国内部分传统建筑技术标准不兼容[3]。同时,就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来看,缺少对原材料统一标准,预制构件的质量难以把控;缺少统一的通用型构件,构件品种单一,未形成标准化的构件。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也尚处于摸索阶段,缺少相应的技术研究与现场实践,从而造成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缺少对应标准规范支撑。这些都阻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向产业化、工业化、标准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二)成本较高。

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要更高。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处于摸索期,建筑的预制装配化技术落后,导致了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高于传统的现浇模式,主要表现在预制构件的成本和构件吊装过程产生的费用。其一,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当中存在缺少预制构件生产的专业设备与从事装配式构件生产的专业人员,对此要达到同等于传统现浇模式建筑的质量,对于预制构件的管理和设备摊销的费用较高;其二,在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当中,其核心技术就是施工的吊装技术,吊装过程对比传统现浇模式涉及的成本增加,如构件的吊装费用,运输费用运输成本的增加,超过3.6m吊装的垂直运输费等。成本更高也导致大部分开发商出于对成本的敏感,对于我国装配式技术的发展也是一大阻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便会陷入成本费用、技术与实践双落后的恶性循环。

四、解决建议

(一)加强装配式领域人才专业化程度。

就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而言,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专业化程度不够,相应的专业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跟不上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求。对此,国家应加强各高校对建筑预制装配式化技术的学习,培养更多的装配化技术专业人才,提高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整体专业化程度,补充行业急需的人才,加快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二)加强宣传与政策优惠力度。

应国家发展需求,建筑行业的作业模式也需要向装配化创新和转型,谋求行业的新发展。并且让人们改变用看待传统的建筑市场模式眼光来看待装配式建筑,让人们认可装配式建筑。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引导,让人们树立符合当下客观发展规律的市场眼光;对于装配式建筑相关项目与从事与装配式领域的有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在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

(三)推动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的合作发展。

BIM技术作为一种可实现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与运用的重要程度不容忽视,也是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BIM可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传递,使得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信息的识别处理更加高效正确,项目管理的效率也更高效。同时,BIM技术建筑信息的共享使得建筑项目建造的各方协同性得以提升,从而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当中提高生产与建造的效率,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进一步缩短工期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人口形势和发展需求的分析,发展装配式建筑对于我国而言是十分有必要。同时,对于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技术的落后和标准规范空白而导致的产业链不完整以及装配式建筑模式成本高的问题,需寻求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加强宣传力度,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推动BIM技术在装配式上的应用,从而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的整体发展进程。相信在国家与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装配式建筑必然会在我国遍地开花。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