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及监管方式创新

2021-12-28

南方农机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机事故

(淮南市农机监理所,安徽 淮南 232002)

农机安全是由“人—机—环境”构成的系统工程。综合分析,农机安全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其中“人”的因素和“机”的因素以及他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主要影响因素[1]。通过全面分析农机安全影响因素,明确监管重点,制定针对性措施,对消除不利因素、减少和控制危害,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具有积极作用。在农机化转型升级、改革不断深化的新阶段,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新要求,监管的对象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2],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式,依靠创新破解新难题,适应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

1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

1.1 人的因素

“人”指所有农机安全生产参与人员,包括农机所有人、经营者、驾驶操作人员、作业辅助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1]。“人”是有意识的、主动的,并且农业机械是由人来使用操作的、环境信息也是由人来处理的,因此,“人”是农机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关键和核心。综合分析,农机所有人、经营者、作业辅助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会对农机安全生产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上影响非常之小,因此,农机安全影响“人的因素”主要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

1.1.1 安全素质

安全素质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的集中体现,安全素质高,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概率就小;反之,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概率就大。实践证明,违章是肇事的根源,根据事故统计,由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因素引起的事故总数中,大多是由违章行为而造成的,违章可分为无意违章和有意违章。1)无意违章是由于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不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而造成的违章行为。2)有意违章是一种从众和侥幸心理引发的知法犯法行为[1],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习惯模仿他人的行为和动作,对有些他人的违章行为却也被错误的当作“好经验”,久而久之形成许多不良操作习惯,为肇事埋下祸根,为农机安全生产留下隐患;有些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存在“法不责众”的错误心里,加之受利益驱动和省时省力诱惑,会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无视农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冒进实施不安全生产行为,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农机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全国农机事故情况通报[3],2016—2019年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无牌行驶的分别占58.2%、54.4%、53.2%和56%;涉及无证驾驶的分别占43.5%、31.2%、24.8%和37%。由此看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这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农机安全教育缺失和执法监管缺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1.1.2 技术素质

技术素质是影响农机驾驶操作安全可靠的重要因素。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农业机械的性能操作技术和安全操作技术,性能操作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态、充分发挥机械的正常性能;安全操作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机械安全运行、不发生意外状况。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技术素质高,不仅可以防止事故发生,还可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1],反之则不仅不能保障机械正常作业,还容易引发事故。事实证明,许多重大农机事故都是由于驾驶操作者技术素质低下、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而造成。全国农机事故情况通报[3],2016—2019 年农机道路外事故因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分别占63.8%、63.2%、64.3%和64.1%,占比之高,说明在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技术学习培训考试上存在不少问题。在农机化转型升级新时期,农村正面临着农机高技术人才缺乏的困局,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收入不高,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选择“跳出农门”进城务工[1],导致农村高效率农业机械因为缺乏高技术人才而难以利用,为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这也是必须面对和设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1.1.3 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农机安全驾驶操作至关重要。驾驶操作农业机械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里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根据有关工作研究,当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在田野上连续作业或在道路上长时间连续行驶,内容单调,噪音大,容易导致情绪松懈,产生轻率、麻痹大意的心里状态;当遇到婚丧嫁娶、家人有病、与人争吵等情况时,会使其产生过度紧张、精神不振或过度兴奋等不良情绪[4]。这些都会导致违章驾驶或遇有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有效应对,从而引发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数,应引起足够重视。

1.2 机的因素

“机”主要是指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因素是重要的农机安全影响因素。技术再高超的农机使用操作人员也无法驾驶操作一台缺乏安全性的农业机械。

1.2.1 设计制造

部分制造企业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较低,对产品应用中潜在安全性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存在设计缺陷等先天不足;在制造过程中,对关系到安全方面工作也做得不到位,个别企业存在加工工艺要求不高、生产管理不规范、原材料选择不当等突出问题,影响产品安全最终目的的实现。

1.2.2 使用管理

使用管理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安全性不够重视。1)维护保养不专业。安全防护装置保持不好,损坏后不能及时修复;安全标志设置破损后不能及时补充;部分安全部件不能及时更换;制动、锁定结构存在失效或不灵现象。2)安全监管不到位。一方面,缺乏对农机维修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无法保障农机维修后的安全技术性能;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能力和手段,大量的未年检、无牌行驶的农业机械因未进行安全技术检验而无法保持其良好安全技术状况。3)报废更新不及时。由于报废更新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加之受传统农业思维影响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农民机手对农机报废更新不积极主动。因农机超期服役,技术状态的恶化,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也给环境保护、排放及能源消耗等带来一系列问题[5]。

1.3 环境因素

“环境”主要是指转移、作业环境和天气状况,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农机安全影响因素。

1.3.1 转移、作业环境

农业机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作业环境相对恶劣,乡村泥路窄且不平,乡间桥梁承载能力低、通过性能差,农田地块小、转弯掉头不易操作,田间树木、电杆等障碍物较多使驾驶员视线很差。

1.3.2 天气状况

农业机械作业多在开放式环境下进行,夏季会遇超高温、暴雨等异常天气,为了抢收抢种,有时需要进行夜间作业;冬季常遇大雾、冰雪等特殊天气,这些天气状况都极易导致农机事故发生。

2 创新监管方式

2.1 扩大农机安全监管范围

随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大型复式作业机械、畜禽和水产养殖机械等不断出现[2,6],扩大监管范围已刻不容缓。通过修订相关法规,将监管范围由目前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实行牌证管理、对机动植保机械等机具进行实地安全检验扩大到所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延伸监管领域,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行“互联网+农机监管模式”,将传统管理模式升级为现代化网络管理模式,对农业机械保有量大、涉及人身安全农业机械较多的地区实施重点监测,以现代化手段及时获取农机安全生产变化信息。

2.2 拓展农机安全监理装备能力

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各类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的农机装备不断出现,靠传统经验方法和落后的监管手段,已无法有效地、全面地履行现阶段农机安全监管职责,必须拓展农机安全监理装备能力,运用高科技装备开展安全检查、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试、事故处理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依靠现代化的农机安全监理技术装备,实现安全监管目标。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维,探索拓展农机安全监理装备能力的途径,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借鉴机动车及驾驶员的管理经验,创建农机安全技术检测中心、驾驶操作人员考试中心和区域性的农机应急救援中心[6],将需要由现代技术装备支撑的工作交给专业机构完成,提高农机安全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拓宽农机安全监管服务对象

过去农机生产的主体是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机手,量大面广,安全监管难度大。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机械智能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特征日益明显[5],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机生产从业者的内在结构不断优化[2,6],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必须适应主体变化,把监管服务对象拓宽到新型经营主体上来,依靠新型经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示范性,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2.4 拓宽农机安全监管服务内容

随着农机化转型升级和改革不断深化,农机安全监管服务内容必须拓宽到社会化服务、拓宽到安全技术指导和机务管理、拓宽到报废更新制度和保险补贴制度的落实[2,6],满足农民的新需求、发挥好新作用。创新监管服务方式和内容,在重点农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6-7],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技术指导和隐患排查,引导农机从业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增强排查消除隐患自觉性;通过积极组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开展送技术、送服务下乡和预约上门服务等,现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和维修保养技术指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农机事故
沃得农机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安全管理对策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学中文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