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回顾与展望

2021-12-28苏利强陈海春

内江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同龄体质青少年

李 华 苏利强 陈海春

①福建商学院体育教学部 ②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本文以1979-2019年40年间中国各地区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为研究切入点,检索了近100篇相关文献,经归纳总结发现,中国听障青少年体质测试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且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体质健康水平与同龄人比较,整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在身体形态,机能方面低于同龄学生群体;相关特教机构或学校缺乏相应的基础场馆设施和测试器材等问题。根据以上问题,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要求,提出听障青少年体质测试建议,首先应根据该群体生理解剖学特征,结合实践、研究并遴选符合其特征的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精确的设备对指标进行测试,反复验证指标的合理性,及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再次结合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的测评体系,构建符合中国听障青少年的《体质测试评价标准》,提高中国听障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

听障青少年也是社会的重要成员,虽与正常群体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他们身体同样应受到社会重视,接受符合其自身身心特点的体育教育,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我国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面的研究是从1985年首次开展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开始测试,至2019年期间一共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监测体系[1]。但其间对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只进行了两次,对于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中均未涉及到听障青少年学生[2]。因此,了解听障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对社会平等具有重要作用。

1 听力障碍的评定

听障少年的标准,对于3岁以上人群,听力超过0.5,1.0,2.0和4.0kHz的4个频率的听阈值≥41dB HL为听力残疾,1至3岁儿童听阈高于60dB HL,0.5至1岁儿童听阈被评估为高于80dB HL的为听力障碍[3]。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中,听力残疾标准定义为四个等级,依据听觉传导系统损伤程度进行界定,分别为90dB HL以上为一级,在81到90dB HL之间为二级,在61~80dB HL之间为三级,在41~60dB HL之间为四级[4]。

2 全国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进展

2.1 国内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研究

从目前研究报告来看,我国至今尚未制定出专门的《听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科学的测试指标体系还未构成。学者们分别参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5]要求,对听障青少年体质测试指标进行测试、筛选、替代和干预的研究,并将测试结果与同龄生进行比较,以此来反应我国听障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总体水平,但这种标准的科学性有待考究。学生体质的研究存在的地域差异,听障生的身心健康方面不同于同龄生,有其特殊之处;并且每个阶段的评定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大规模测试评价听障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进行逐步研究才能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体质监测体系,来全面反映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2.2 地区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历程

从检索的文献来看,听障青少年体质研究起步较晚,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发展来看[6],地区听障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研究大致经历以下阶段。

(1)起步阶段(1986~2000)。听障青少年体质研究处于初期,该阶段主要参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主要对听障青少年的形态(身高、体重、胸围)和其他的(口腔、近视)方面等研究数据与同龄青少年进行比较,发现兰州[7]、南京[8]、张家口、唐山和保定地区[9]的听障青少年的形态指标主要集中于中等偏下阶段,普遍比同龄生差,近视率远低于健生;在南京[10-11]和 哈尔滨[12]地区的听障青少年的龋齿情况高于同龄青少年;其中,在1997~2000年间,学者何素勤等[13]在对安徽省阜阳市地区的听障青少年体质全面调查中,发现形态、机能与素质普遍比同龄生差,其他的(沙眼、龋齿、扁桃体肿大、内科/外科疾病)高于健生群体;但在李世俊等学者对济南市[14]地区听障青少年测试中,尽管听障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均值差于同年龄青少年,个体间差异小,符合正常生长发育规律,但总体素质上却优于同龄青少年。

(2)探索阶段(2001~2007)。随着对听障青少年体质研究不断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开始对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是否适用于听障青少年体质测试提出质疑?程吉明等学者[15]针对2005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人)的体质监测指标体系,是否能运用到听障人群体质测试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研究,以及验证遴选的测试指标和替代指标能否运用到听障人群体质的实际测试中进行实验,产生了身高、体重、肺活量、12分钟跑、坐位体前屈、握力、立定跳远、俯卧撑(男性)、1min仰卧起坐(女性)、选择性反应、闭眼单脚站立;共10项指标。王明远学者在《听力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替代指标研究》[16]中,以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参照,通过对特殊教育校实地体育教学总结分析,了解该校特殊群体在教学中各项测试项目参与完成的情况,系统分析该校听力残疾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标准”完成体质健康测试,针对听力残疾学生中的不同残疾类型,根据生理的特征调整降维复测,验证测试指标完成情况,最后确定了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IM)、肺活量、台阶测试、握力、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min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掷实心球、跳绳、25*2米、1000米(男)、800米(女);共12项测试指标,最终获得有效数据比例为100%,较系统的完善了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体系。

(3)发展阶段(2007~2013)。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颁布与实施[17],各地区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纷纷涌现。各学者们通过对长沙市[18]、张家口[19]、皖南地区[20]和浙江省8各地市[21]进行研究发现:听障青少年们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相关指标比同龄青少年差,总体素质总体水平普遍比同龄青少年差;可在余玲等学者时隔八年后,再对长沙市[22]地区听障青少年研究发现,其形态、机能相关指标结果与以前研究相一致,但身体素质方面,只有立定跳远显著低于同龄青少年外,其余指标与同龄健生无显著性差异。在听障青少年学生口腔健康调查研究中,江苏[23]、合肥市[24]、长沙市[25]和 南宁市[26]地区的听障青少年患龋率、牙龈出血率、牙结石、牙周疾病、错颌畸形患病检出率均高于健生,从龋病主要分布在以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在出现病因了,治疗率也是很低,充填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牙龈出血、牙石和软垢比同龄健生群体高。由于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发展、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与汉族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少数民族的听障少年的研究比较少,蒋明学者[27]对乌鲁木齐少数民族的听障少年研究发现:他们身高、体重和胸围比同龄健生发育晚2~3年,男女间差异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却突增期不明显。

2.3 影响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

听障青少年体质与同龄青少年之间存在着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学者们对影响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因素的剖析,基本归纳为自然(自身生理状况和外在环境)、社会、精神等因素。

(1)自然因素。从历年学者调查反应来看,我国聋哑与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内容发展滞后,体育人力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听障青少年的需要,听障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与管理等问题[28]。听障青少年是弱势群体,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仅能提供最为基础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保障;我国的聋哑与特殊教育学校普遍为封闭式教学,听障青少年只能大部分寄宿,学校所提供的饮食,也没办法满足听障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学校、家庭是听障青少年体质差异的外在原因,真正的内在原因是听障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状况,由于听障青少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是由于患疾病和药物中毒引起的感觉-神经性失聪,在长期服用药物影响着身体发育[29];还有缺乏科学的健身锻炼,大部分听障青少年没有制动科学合理体育锻炼计划,锻炼意识不强等现象[30]。

(2)社会因素。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也是社会问题,可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均未涉及听障青少年的体质测试内容和评价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6];与教育部发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中的“对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测评”的规定相违背[31]。《标准》中的忽视听障青少年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接受符合其自身身心特点的体育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对听障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的导向作用[32],从而间接地降低了听障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促使其慢性病的风险增加,降低生活质量[33]。

(3)精神因素。有些研究者[34-37]认为听障青少年由于听力缺陷与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使得他们心理素质普遍的差,经常表现出比同龄生更多孤独,且易产生自卑、自责、焦虑冲动、恐怖和身体症状等显现,影响着不爱运动;大部分的听障青少年,并不是出生就这样,主要是缺乏与人交往的方式,无法表达自我想法和需求,使别人理解,因此容易自闭,心理压抑,影响着生长发育,尤其身高与体重[29]。

2.4 听障青少年身体素质干预手段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最新修订之前,研究者侧重于分析各地区的听障青少年与同龄青少年体质测试比较;在修订后,学者们从不同方式的体育锻炼手段进行切入,干预听障青少年身体素质;如一般健身性项目组合[37]来改善心肺功能及耐力;应用体适能教育模式理念[38],来培养听障学生养成规律性运动习惯,改善体适能;运用软式排球运动方案[39]、啦啦操教学[40]和 花样跳绳干预[41]说明这些体育锻炼方式和手段对于听障青少年有显著效果,促使听障青少年体质和身心健康水平的得到了改善提升。

3 总结与展望

3.1 总结

学者们研究间隔长,针对地区的听障青少年的体质研究结论,带有地区特征,只反应当时地区听障青少年具体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较为表象,无法反映当代全体听障少年体质所面临的本质问题和存在不足;对于指标体系只是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修改,调整,没有结合听障少年生的生理解剖学特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体质健康方面,与同龄青少年进行比较,这只是单方面,研究不够系统全面。

3.2 展望

要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要考虑周全,这样才能使研究更系统全面;应该对听障青少年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的分析,比如各省地区的比较、城乡差异比较、各民族间的比较;各地区持续几年间的听障青少年内在变化;要跨学科合作,开阔研究视角。国家应能针对听障青少年进行统一的全国性的体质健康研究,应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分析原因,制定出符合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同龄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Facing peer pressure at high school直面同龄压力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民工叹
扔掉为师的包袱,当好“同龄”掌舵人
Let's play!一起玩吧!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