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实证研究 理解命题意图
——以2020 年全国卷Ⅱ第35 题为例

2021-12-28重庆广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1期
关键词:美苏考试题社会科学

重庆 广西

高考命题人热衷于把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考试题,把历史专业的思维方法与研究内容渗透到高考命题中。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研究高考试题就如同和命题人对话,但中学教师由于缺乏与试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要和命题人进行“平等”对话并不容易。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在研究高考试题、理解命题意图的过程中加强实证研究。教师可以追根溯源,查找材料出处,在语境中理解试题内容;还可以仔细推敲试题的设问与答案,辨析题干与选项的逻辑关系。笔者以2020 年全国卷Ⅱ第35 题为例,浅谈如何对高考试题进行实证研究,敬请方家指正。

例.(2020·全国卷Ⅱ·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C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一、高考试题分析不能止步于逻辑推理

在高考选择题中,推测性的题目相对较多,所以,很多教师对高考试题的解析主要采取推理和猜测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根据常识和经验可以推导出试题的答案,但是,教师如果要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就不能单纯依靠逻辑推理,也不能把推理的结果作为定论。一些教师对2020 年全国卷Ⅱ第35 题的解读存在严重分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本题的命题没有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特点是双方既有缓和又有争夺。根据材料“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可知,苏联派人到美国是为了学习先进科技,从而赶超美国;根据材料“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可知,美国派去苏联的人文学者主要考查与人文相关的制度、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和人权等,为美国遏制苏联提供素材,故C 项符合题意。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题在命题上存在瑕疵,需要进一步修正。根据材料信息很容易看出美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美苏之间的对抗”是根据时代背景“1958 年”这一信息得出的,这一结论不需要在材料中体现。时代特征是命题人出题的基本依据,所以,命题者应该把“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一句删掉。

第三种观点认为,本题选择C 项为正确答案是不准确的,因为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美苏之间的对峙,如果把正确选项改为“‘冷战’格局下美苏关系有缓和的一面”就正确了。在“冷战”格局下,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不是时时紧张,“‘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是较长时段的状态,不一定是1958 年的状态。换言之,“1958 年的状态”是否是“‘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的典型状态从题干是不得而知的,这就有“增字解经”的嫌疑了。

以上三种观点哪一个才是合理的解释呢?历史学离不开证据,没有证据、没有材料,就丝毫谈不上历史学。运用推理的方法可以找出不同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但这并不是建构历史解释的基本途径。历史学家的思维方法一般是先进行推测或推理,再寻找史料进行证实或证伪,缺少了“实证”的历史解释很容易陷入捕风捉影和凭空捏造的窠臼。

二、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试题产生的历史语境

历史语境是指历史事实发生时的具体历史环境和氛围,了解历史语境是准确解读史料含义的关键。要准确掌握史料的含义,还需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善于利用各种工具书。解读高考试题的首要工作就是查找与试题相关的资料,尽力理解试题的历史语境。就本题而言,教师需要清楚:“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签订文化交流协议的背景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的“冷战”史研究主要着眼于美苏及其盟友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斗争和冲突,往往把两国在“冷战”中的文化政策看成细枝末节。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利用美国政府的解密档案,通过考查“冷战”早期美国对苏联的文化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揭示了文化外交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苏联解体等方面的影响。

二战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交往十分有限。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发展,美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受限。1953 年,斯大林逝世,苏联的国内外政策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苏联成立了外国共产党联系部,负责监督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工作。苏联利用文化联系加强了对东欧和第三世界的文化影响。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与美国文化交往的限制。1956 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理论。赫鲁晓夫认为,促进东西方的交流将给苏联带来好处,苏联有机会获得西方先进的科技信息,有利于促进西方对苏联的了解,提高苏联政府的国际威望。有研究表明,后斯大林时代新的决策者在心理、性格和思想方面发生了改变,赫鲁晓夫认为,社会主义将在这一时期处于领导地位,他相信国际力量正在发生转变,相信社会主义对西方人的吸引力。赫鲁晓夫十分重视发展对外文化关系,他希望通过不断增多的国家活动来宣传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成功,并吸引新的依附者。这一系列措施也为美国转变对苏联的态度,尤其是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1949 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出台了题为《美国对东欧卫星国的政策》的文件。该文件主张采取“激变战略”,即通过进攻性心理战激励和助长东欧社会内部的社会骚乱,进而促成造反活动以颠覆东欧政权。1953 年,民主德国发生骚乱,美国对东德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战和宣传战,但苏联采取的武力措施使美国的“激变战略”收效甚微。1953 年底,美国正式确认无法依靠下层造反实现东欧的剧烈变革。1955 年,美国颁布了题为《利用苏联与卫星国的弱点》的文件,标志着“演变战略”正式成为一项政策。美国希望通过建立和扩大人员、信息的交流渠道,以增强和实现苏东国家人民仿照西方模式改造本国社会的愿望。1956 年,波匈事件以后,美国正式放弃了“激变战略”,“演变战略”正式定型。1958 年,美苏签订了“文化、技术和教育的交流协议”,它为美国向苏联进行文化渗透奠定了合法基础。此后,文化渗透战略被美国各届政府延续下来,最终在东欧剧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 世纪50 年代,美苏双方都希望通过各种微妙的手段赢得人心,以求达到颠覆敌对阵营的目的。因此,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表演艺术、体育竞赛、科学研究到音乐演出都成为“冷战”宣传的武器。在“冷战”早期,美苏两国学习和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90%来美的苏联学者是科学家或工程师,而90%赴苏联的美国学者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苏联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取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希望把西方思想尽量挡在门外。有资料证实,美苏双方都把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作为一项秘密的间谍活动。美国认为,开展美苏交流活动可以加深对苏联国情的了解,满足美国政府的“情报需要”,为美国合法和定期地向苏联渗透提供了条件。于群指出,“冷战”时期,美国逐渐认识到社会科学在“冷战”行动中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通过为社会科学研究所提供资金及数量众多的政府研究项目和计划,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心理“冷战”行动相结合,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社会科学的介入,美国的心理“冷战”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更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三、结论

2020 年全国卷Ⅱ第35 题的试题材料出自1977 年赫伯特·库普菲尔贝格的著作《揭开铁幕:20 世纪基金会特别工作组对美苏学术及文化交流的报告》。它属于超出现行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要求的学术研究成果,这导致很多师生难以理解试题后半句材料的内涵,甚至把它当做无效信息而忽略了。本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它要求学生打破对“冷战”的传统认识与评价,深入思考“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外交关系的复杂性。通过实证研究可知,“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文化外交不只是为了增加相互了解,美苏双方还把它作为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外的第四条外交支柱。

需要注意的是,当高考试题以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时,便失去了它产生时的历史语境。这种变化一方面增加了理解的障碍,另一方面也使理解变得更具开放性。高考试题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从教材出”,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突出对材料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前述三种典型认识的分歧主要在于:试题材料中是否应隐含可以推导出本题正确答案的充足信息。

在高考中,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得出本题答案为C 项,但从命题的角度进行理解,本题确实存在一些瑕疵。单看材料“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一信息,学生由于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很难认识到美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双方政府有意控制下的非正常交流,更难以得出美苏之间存在对抗的结论。基于此,笔者在尊重命题者意图的前提下,对本题进行了部分调整,使其尽可能更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改编】1958 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都把文化交往置于政府控制之下,赴美的苏联学者90% 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C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猜你喜欢

美苏考试题社会科学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