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从故事开始
2021-12-28西北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沈一梅谈敦睿
西北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沈一梅 谈敦睿
说到“听”,也许你会说:正常人谁不会“听”呢?殊不知,真正会听的人却为数不多。这里的“听”不同于日常中所说的“听见”,而是“倾听”。辞海中对“倾听”的解释为:细听,认真地听。西方的谚语“上帝赐予了人类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就是告诉我们“听”比“说”更为重要。人类最初学习语言都是从听开始,倾听会接收大量的信息,刺激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之后才有了说、读、写的发展。倾听也是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良好的倾听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不断地训练和培养,所以倾听要从娃娃抓起,小班幼儿从入园开始就应重视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
※ 小故事大作用,愿听、爱听,帮助幼儿学会倾听
在我国,幼儿大多三岁入园,在此之前他们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比较自由,没有集体生活的体验和行为的约束。入园后,多数孩子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自控力较差,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干扰。教师组织活动时,常常发现幼儿不会倾听,听一会儿就“开小差”,提问时答非所问或置之不理,甚至随意插话打断老师。分析原因,就是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耐心完整地倾听老师和同伴说话。而这个阶段恰恰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借助“倾听”接收必要的信息以获得知识来促进语言的发展。不良的倾听习惯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会阻碍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更甚者还会成为孩子未来知识学习和人际沟通的障碍。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故事赏听活动,有计划、有针对地对幼儿进行训练。故事对幼儿极具吸引力,它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结合在一起——童话故事中梦幻般的意境、会唱歌说话的小动物以及超乎寻常的魔法让幼儿身临其境,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全神贯注地去倾听故事。只有愿意听、喜欢听,幼儿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倾听。
※ 选故事要精心,易懂、有趣,引导幼儿爱上故事
小班幼儿因年龄特点,在理解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方面与中大班幼儿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喜欢关注直观的、表面的事物,喜欢想象,乐于模仿。一些新鲜的、生动形象的事物往往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从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故事的篇幅应短小精悍,线索情节应简单易懂,人物不易太多,内容要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
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动物类和生活类的故事尤为感兴趣,如《小兔乖乖》《小猫钓鱼》《拔萝卜》《大公鸡和漏嘴巴》《大尾巴和长耳朵》等。幼儿倾听此类故事时表现得十分专注,他们目不转睛,歪着小脑袋随着故事情节或高兴、或悲伤……这类故事之所以受到小班幼儿的青睐,正是因为故事的内容和情节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而那些篇幅长、情节过于复杂、内容偏知识性和人物传记的故事,小班幼儿则表现出不喜欢或不理解,倾听兴趣也不浓厚。由此可见,让每个幼儿爱听、乐听,就要精心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
※ 讲故事有技巧,会讲、善讲,激发幼儿倾听兴趣
教师需要掌握讲述故事的技巧,切忌“照本宣科”从头读到尾。在讲述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分析理解故事,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对故事内容进行修改或删减,准备必要的教具,如头饰、手偶、图片等,还要想一想采用怎样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或肢体动作去表现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提前设计1~2个简单的小问题……这些讲述前的准备对提高幼儿的倾听兴趣大有帮助。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不要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故事内容上,而应更多地观察幼儿对故事讲述的反应,从幼儿倾听时的外部表现中判断他们倾听的兴趣和专注程度。对倾听专注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幼儿获得表扬后会有满足感,倾听会更加认真;而对个别倾听习惯有待提高的幼儿,教师则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用手势或眼神提醒他们专心倾听。幼儿回答问题或讲述时教师不能随意打断他们,要耐心倾听,做好榜样。
对于幼儿特别喜欢的故事教师可采用反复讲述的方法,重复讲述时可灵活加入一些创编以增加幼儿的倾听兴趣,如孩子们对故事《拔萝卜》可谓是百听不厌,他们会一起唱:“拔萝卜,拔萝卜,哎呦哎呦拔不动……”,他们还会一个拉着一个的衣服假扮拔不动萝卜的样子,多次讲述后,我把班上幼儿的名字编进了故事情节中,小姑娘大声喊:“×××快来帮我们拔萝卜!”被喊到名字的小朋友跑上来说:“来了,来了,我来了,我来帮你们拔萝卜!”孩子们兴致盎然,期待着自己也能成为故事中的角色,所以倾听故事时更认真了。没有轮到的幼儿,我会耐心地告诉他们:“也许明天讲的《拔萝卜》故事里就会出现你的名字了!”
※ 融故事于生活,多讲、多听,变倾听为一种常态
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和多次重复。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仅靠语言活动中的故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在为幼儿创设良好倾听环境的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十分丰富的,晨间活动、区域游戏、集体教学、餐前饭后、午睡及零碎时间都可以将故事巧妙地融入其中,这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倾听机会,还能借助故事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撒饭现象十分普遍,单纯的说教效果不佳,教师利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孩子们喜欢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不愿意做故事中那个“漏嘴巴的小弟弟”,几天后撒饭的孩子就少了,即使不小心撒出米粒,也会小心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午睡前也是讲故事的好时机,孩子们躺在小床上,闭着眼睛静静地倾听老师轻声细语地讲故事,不一会就进入甜甜的梦乡。
洗手前老师还会讲一个《嘟嘟爱洗手了》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讲卫生才会不生病……
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教育功能的小故事,不失时机地讲述给他们听。让倾听成为一种常态,让故事伴随幼儿生活。久而久之,倾听会变成一种习惯,孩子们知道倾听时要保持安静、注视老师、专心听、不插话、回答问题先举手。有了这些基本训练之后,教师还可以尝试训练幼儿分配注意的能力,比如边玩玩具边听故事,练习分配更多的注意力给听觉,以发展幼儿倾听的综合能力。
※ 重视家园合作,共识、共力,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年龄越小的幼儿越依赖父母,他们一回到家就会缠着爸妈做游戏、看图书、讲故事。此时,家长一定不能烦躁,而要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当孩子有阅读需求时,父母一定要抓住时机,读几本有趣的绘本,讲几个好听的故事,幼儿的倾听能力自然会提升。
讲故事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亲力亲为,切忌用手机等电子媒介播放故事来打发孩子。同时,家长也需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掌握讲述技巧,多与孩子互动交流,鼓励他们尝试讲出故事中简单且多次重复的部分。
除此之外,教师与家长要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听故事的情况,互相推荐,分享好的故事。作为指导者,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好妈妈讲故事”“好经验大家学”“好故事金宝库”等互动活动。只有当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重要性,掌握了讲故事的技巧及陪伴孩子的方法,思想上有了共识,行为上产生合力,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连贯性、通畅性才能充分体现,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让幼儿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切忌急于求成。我们应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入手,关注个体差异,通过故事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其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