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直播教学探究
2021-12-28张依
张 依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不少高职院校通过线上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主要是录播教学和直播教学。录播教学是指教师预先录课或使用已经录制好的课程资源,在网上教学平台发布,如慕课、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在线学习平台,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观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时互动量不多,有少量的课前或课后互动,教学效果不佳。直播教学是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如钉钉、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教师和学生模拟线下教学实时互动的教学活动。较其他层次的大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独立学习能力较差,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直播教学更能满足该群体的教育需求。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实际教学需求,思政课教师多数采用了直播教学方式来完成规定的思政课教学任务,保证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新冠肺炎疫情下全国范围内的思政课直播教学,是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的一次大规模实践探索,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新时代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直播教学的现实条件和产生的有利影响
1.高职院校大规模开展直播教学的现实条件
高职院校进行大规模的直播教学活动离不开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成果、信息化建设的长足进步和高职院校教学主客体已有的线上教学经验。
第一,我国在线教育的多年发展,为此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直播教学积累了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积极进行信息化教育改革,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大力打造线上教学资源库。一线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开展直播教学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各类在线网络课程资源的扎实积累,为教师开展直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资源。
第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终端学习设备的普及,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直播教学提供了可能。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直播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满足了直播教学的设备需求。
第三,相较于中小学而言,高职院校的师生拥有更为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可短时期内实现实体课堂向线上课堂的转移。高职院校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已实践多年,多数高职教师有录制微课进行线上教学的经验,高职学生大多已接触过线上学习平台的录播教学,对线上教学模式并不陌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直播教学活动。
2.大规模直播教学活动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利影响
疫情防控之下的直播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次重大探索,对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直播教学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播,教师能够实时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线下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播多为单向性的,即教师将教学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信息反馈量少且时效性低,不利于师生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第二,直播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系统地接收网络信息的习惯。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让大学生在网络上短时间内获取简短少量的信息,但是其信息接收方式极为碎片化,不利于大学生深度思考和系统地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而直播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逐渐养成系统接收网络信息的习惯。
第三,全国范围内的直播教学推动了直播教学载体的迅速产生和升级,加速了信息化教学建设的进程。此次大规模的直播教学极大地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直播教学软件。不少通讯软件(如QQ、微信、钉钉)开发出直播教学的功能,满足了直播教学市场的需求。不同学段的教学需求侧重点不同,对直播软件的功能要求也各有所需,推动了在线教育软件开发的专业化。
二、思政课直播教学相较于线下教学的优势
1.直播教学中所运用的互联网技术可加强思政课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多为合班上课,课堂人数有时多至上百人,考勤管理和课堂管理不易,而直播教学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思政课的教学管理。
第一,直播教学具有考勤管理的便捷性。传统的线下思政课教学多在阶梯教室上合班大课,上课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清查学生到课情况耗时较长,对学生迟到早退现象也多为口头督促。直播教学可利用线上考勤签到、直播教学软件后台数据监测和统计等功能,实时监测学生到课情况,便于教师进行课堂考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例如钉钉课堂直播软件,教师可实时监测到课人数,并查看已到课的学生姓名。若直播间里到课人数不足,主讲教师可以及时提醒,督促未到学生快速参与到课堂之中。
第二,直播教学可以降低课堂管理的难度,提高学生课堂互动的普遍参与度。线下思政课教学多为合班教学活动,课堂互动人数稍多,则互动情况难以即时统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不重视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学习兴趣缺乏且懒于参与课堂互动。直播教学软件可以保存学生互动数据,便于教师课后进行再统计。互动评论区还可直接显示参与课堂互动学生的姓名,对未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可进行及时督促。
2.直播教学的数据留存可增强思政课考核的科学性
对思政课进行形成性考核评价,是推动思政过程育人的重要步骤,可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第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考核方式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有机统一。结果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而督促学生提高理论修养。过程性考核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避免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习状态。线下思政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手段单一,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撑。直播教学可以累积学生课堂参与的互动数据,通过整理分析数据来判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过程考核更具科学性和可信性。
第二,直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考核,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思政课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唯考试论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传统的线下思政课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的数据记录需要教师亲力亲为,或者指派专人进行记录,过程烦琐且耗时较长。直播教学过程的数据由直播软件自动记录,教师只需调取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即可,既能有效督促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又能为思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3.直播教学可以增加思政课教学的时空超越性
时空超越性是指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线下思政教学固定了时间和地点开展教学活动,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集中开展,但也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
第一,直播教学的空间超越性可以满足疫情期间的防控要求。直播教学是模仿线下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时互动的教学活动,但教师和学生在物理空间上居于不同位置,实现了师生和生生之间地理性的隔绝,避免了聚集性教学活动的进行,保障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多限于固定的课堂,学生无论因何原因未能来到课堂,都会失去与同学共同上课的机会。而直播教学只需要简单的网络设备,就能使学生不限地点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了授课的空间超越性。
第二,直播教学的视频回放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居家学习虽然可以避免聚集性教学活动,但学生易被学习之外的事情干扰,部分学生甚至因此无法按时上课。对于此类特殊情况,学生可利用视频回放功能进行自主学习。而对于直播教学中有未理解的知识点的学生,可通过回放教学视频进行再次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三、思政课直播教学相比于线下教学存在的不足
1.直播教学的过程监督性弱于线下教学
直播教学中,教师虽能督促学生按时进行在线学习,但难以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监督。
第一,师生分离状态下,学生缺少有力的他人监督,难以防止“偷工减料式”听课现象的发生。不少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抱着能躲则躲、能避则避的心态,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思政课直播教学。任课教师对此类情况只能进行言语上的警示,难以实施有效的教学监管。
第二,直播教学的考查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难以准确反映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是思政课程的重要一环,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受疫情影响,直播教学的考查方式多是在线考试,难以防范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试题答案,或在网上搜寻答题思路,致使考查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下降。
2.直播教学的互动效果受网络设备影响较大
直播教学中有限的互动手段和延迟的互动反馈,使师生间深度互动和学生间小组即时讨论难以开展。
第一,直播教学中的互动信息反馈速度受制于网络设备,影响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学生个体拥有的网络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网络延迟速度不一。在直播互动环节中,网速较快的学生活跃,网速较慢的同学静默。线下教学中,学生的互动信息可以即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得到教师点评,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
第二,直播教学的互动环节耗时较长,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难以实现。直播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多为教学互动的浅层次呈现,“比如只让学生选择正误的简单逻辑判断或知识性判断,而不再对学生深入进行是否“知其所以然”的追问;或只有教师的单向发问,没有学生针对性的反问或提问”[1]。直播教学的互动环节主要以教师的语言引导为主,需要学生通过键盘输入文字来完成,输入的文字数一旦过多,则耗时较长且受网络延迟的影响,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因而互动效果不佳,导致深度互动频率较低。
第三,直播教学的互动手段有限,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减少。直播软件中讨论模块的区域有限,难以开展小组合作式的研讨活动,互动功能有待优化。
思政课直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而线下教学可以让学生间自由交流讨论,学生参与热情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直播教学的教学效果难以比拟线下教学
直播教学虽是师生之间模拟线下实时互动的教学活动,但缺乏实体课堂的仪式感和严肃性。直播教学效果虽优于录播教学,但难以达到其预期的授课效果。
第一,直播教学难以重现线下教学的教学环境,师生缺乏实体课堂的临场感,直播间教学氛围不足。教师和学生各自进行居家教学活动,缺少独立的教学环境,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二,直播教学活动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体验,学生情感体验不足,获得感缺失。思政课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通过隐性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直播教学中,师生分离的教学环境使得隐性教育难以开展,教师无法调动肢体语言进行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思政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直播教学于多数思政教师而言是虽闻其名却甚少接触。在“停课不停教”的要求下,多数教师不得不临阵磨枪、匆忙应战,其教学熟练性与线下教学相比差之甚远。不少教师的线下课堂教学魅力非凡,但不熟悉直播教学的技术应用,展现出的教学效果平平,直播教学缺乏吸引力。
四、直播教学对疫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启示
1.整理分析教学数据,对症下药提升教学效果
直播教学软件可以准确记录教学数据,便于教师课后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此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对症下药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要树立留存数据的意识,导出直播软件中的教学数据后再进行整理分析。现有的线上教学软件虽有记录数据的功能,但分析数据的功能尚待开发。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建立符合思政教学要求的数据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提升数据整理分析能力。
团队协作,齐心协力共同改进教学方法。互联网时代,思政教师不再是单打独斗式地进行教学活动,要注重教师团队的协作,共享教学数据,建立以校为单位的思政课教学数据库,不断更新教学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教学问题并加以改进,“可以克服基于经验或直觉的推断缺陷,能够实现‘全样本’的数据分析和整体性的‘精准描述’,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具有科学性、实证性支撑”[2],并为探索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拓宽教学思路,逐步提高思政教学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这一指示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前进方向——要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疫情下的直播教学活动为广大思政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提供了契机,全国范围内的直播教学活动使思政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直播教学,因此教师在短时期内快速学会了信息化技术的简单运用,拓宽了思政教学的思路。此外,直播教学活动提升了思政教师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为探索疫后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经验支撑。
3.积累线上教学经验,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疫情大考下,高职院校针对教学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用于本校的线上教学模式,为疫后开展思政混合式教学活动夯实了基础。
疫后思政教学可建立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即事先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先进行预习,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通过练习、测试等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鼓励学生多途径寻求答案,在线下课堂中再进行集中答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疫后思政教学可建立大班线上授课,小班线下辅导的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名师课程,同时可以让普通教师观摩名师教学,学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而‘小班辅导’能关注到每位学生,可以实施分层、分类教学。”[4]教师个体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一个教师辅导上百个学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小班授课下,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多,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疫情下的直播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探索实践,为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直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亟待改进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政教师要认清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运用直播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主动探索疫后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案和新模式,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