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奉天地区破除迷信运动中的官方运作观察

2021-12-28

兰台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奉天邪教鬼神

刘 健

迷信缘起于人们对于自然的畏惧与崇拜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困惑。古代中国,出于对“天”的敬畏,一般是以祭祀的方式进行祷告。到了近代中国,迷信形式不断增加,但都是以愚人敛财为目的的骗术手段,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社会发展所提倡的文明观念相违背,需从中华文化中剥离。近代奉天官方所进行的破除迷信运动就是其中的重要缩影。

一、奉天地区的迷信行为与危害

近代奉天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们生活多贫困苦难,科学思维难以广泛普及,医疗水平低下以及物资的匮乏,使该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诸多陋习。其中,以崇拜鬼神、祈神祷愿、迷信巫术为代表的迷信陋俗就是典型的一类。这些迷信行为的传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

1.崇拜鬼神。对于鬼神的迷信崇拜是奉天地区居民众多迷信观念的一种。国人对于鬼神问题在很早以前就有探究。在韩愈的《原鬼》中就曾提及:“无声与形者,物有之矣,鬼神是也。”此外,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1]284在中国的古典志怪小说中,对于鬼怪的描述基本都是面目可憎、凶神恶煞的形象。清代小说《子不语》中就有描写:“浙中有五奇鬼,四鬼尽瞽,惟一鬼有一眼,群鬼恃以看物,号‘一目五先生’。”[2]176神话志怪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同时,也加深了民众对于鬼神可怖形象的认知。在思想尚未彻底解放的时期,人们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于一种无形无踪且面目可憎事物的畏惧,逐渐就形成了对于鬼神的迷信崇拜。

民国时期的奉天地区,由于民智未开且民多愚昧无知,传统保守的封建思想较为浓厚,造成该地区迷信之风盛行。在遭遇一些有悖于人们日常认知的时候,民众多会用鬼神作祟来解释。在《盛京时报》中记载:“李某者前曾在华宝公司办事,自王雨仁逮案后,该公司一带地皮半归王有,故仍委李代收。李遂携眷寓该公司院内。昨晚九点时将卧於休,即大呼一声而死。一般迷信咸以李某生平未做好事,确系被冤魂捉去。无知者多然其说云。”[3]此外,由于当时受医疗水平的限制,民间也经常将一些突发性的疾病同样视为是鬼神的因素,如:“孙氏年逾二十,素日无病,忽于昨晚将至夜半恍见素识新故之李媪来至床前,以手揪发。该妇寤寐之际,惊慌异常,呼号不已。室人知觉燃烛起视,神色皆变。及至次日,染病甚重,势有朝不保夕之虞。”[4]在没有科学的解释下,鬼神作祟的传言在民众间迅速蔓延,使得民众深信不疑。

出于对鬼神的迷信崇拜以及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奉天地区的居民多认为对待死者的后事要极尽奢华,方可得到庇佑。“本邑火神街住户赵仙海以农业起家,现称富有。此次其祖母物故已将殡葬,乃高搭芦棚,邀集僧道操办佛事,均属迷信陋习。”[5]虽然这是对逝者的怀念,但在无形之中的铺张浪费举动,影响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更有甚者,利用民众对于鬼神的崇拜与畏惧,散布谣言,以此成立邪教进行敛财,甚至煽动愚民暴乱,严重扰乱社会治安。“行政公署昨接海龙康平柳河各县知事,报称近有匪徒多人,托名玄天教,意图煽惑各属人民。被其诱惑者已五六千人。”[6]

2.祈神祷愿。顾名思义,祈神祷愿就是通过祈求神灵来实现自己的心愿。希望通过对神灵的祷告,以此获得财富、姻缘、平安、免除灾祸等期望。奉天地区“四民崇信神教,报德祈福,皆奉家神”[7]48。对于神灵的崇拜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近代奉天地区由于军阀混战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导致该地区战乱频发,人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百姓们多选择祈求神灵的庇佑,这也是导致奉天地区祈神祷愿这一行为盛行的主要原因。

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对神灵祈福,在开庙会这一时期显现得最为痴迷。如:“旧历四月十八日,为南街龙凤寺庙会之期。是日,本街妇女及四乡旗妇,均各入庙,奉香虔诚祷祝,有求家宅平安者勿降灾害者,有求早生子女长命百岁者,更有入门伏地跪行而达神座者,种种恶习不一而足。”[8]其间更有笃信痴迷者,行为举止更是荒诞:“日昨为娘娘庙会期,一般迷信妇女势如云集,有一某姓闺女身披十字红布,由庙外即叩首,直至庙中。”[9]“本邑药王庙前届阴历四月二十八日香火,会期附城一带老妇少闺上庙烧香祈福了愿者纷纷。复有一般信女年龄约在三八四六,欣然来庙焚香。乃因缺嗣,故拴索儿童毫不汗颜。”[10]种种迷信行为尽显愚昧丑态。

为破除迷信观念,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希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能够“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11]2,希望民众可以摒弃日常中的祈神祷愿的行为,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也都提倡反对迷信,先进的思想者们指出:“迷信这件事情真是罪大恶极,要想科学进步,要想人在社会上做一个有幸福的人,都非打破迷信不可,科学和迷信不能两立。”[12]然而奉天地区地处偏僻,先进思想的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难以彻底解放当地人们的思想,迷信观念仍然占据主流思想,《盛京时报》就有评论:“想民国改良数载,风气大开,而人民迷信习惯竟未少减,抑何积重难返若斯之甚也。”[13]

3.迷信巫术。近代奉天地区迷信巫术的状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巫术更是肆无忌惮地传播。巫术的广泛传播,一方面是出于民众对巫术的畏惧,认为巫师通过特定的咒语和符号,以及祷告方式就会召致灾祸,这导致了当时许多人利用巫术行骗,敛取钱财:“小南边门外,胡家菜园西首住有巫师某以妖术敛财,无或顾忌。每于夕阳西下时,锣鼓齐鸣,四邻为之不安,兼之男女混杂,于风化实属大有妨碍。闻日前某军官之夫人亦被其愚,送有猪首、香烛、供果、押神钱等物,该巫遂请同道中人在家吃喝,均谓其诳骗有术云。”[14]“城南姚千户屯,日前有一年约四十许之道士,手持纸符数百张,上书:不日疫症发生,各户务宜每日烧香求免等情云云。”[15]可见,利用巫术行骗敛财在奉天地区猖獗泛滥。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奉天地区相对落后的医疗水平难以满足当地人民对于医疗及药品的迫切需求,使得大量的民众转而寻求神秘力量,希望通过巫术来化解病痛,获得健康。所以生病了不去就医,而去请巫医做法的事件在奉天地区比比皆是。“又小儿多病,巫者谓系神之侍从偷生,则许以替身替之,俟庙会日,以纸人类刍灵庙中焚之,谓之‘送替身’。”[16]83“城西三十家子屯,黄姓子年甫髫龄,于去岁娶邻屯李氏女美而艳。过门后,该妇即郁郁不舒,恒多疾病,近忽口作狂语,终日喁喁。其翁姑患之,请城内著名男巫董快驴以跳神术治。”[17]种种情形皆反映出该地区人民的愚昧无知以及缺乏正确的就医观念。

“跳大神”作为奉天地区乃至整个东北最典型的巫术形式,在民间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跳大神”的传播是因为“民间知识未开者,膺疾则延巫祈祷”[16]152。民众认为巫师通过“跳大神”的祈祷方式可以与神灵沟通,从而达到祛灾避祸的目的[16]152。在“前清光绪之际,县境男女大神百有余人,巫风之盛于斯为极”[16]170。当时,“满人病,轻服药,而重跳神。亦有无病而跳神者,富贵家或月一跳,或季一跳,至岁中则无有弗跳者”[16]4。

到近代时期,“跳大神”仍旧在奉天等地区传播,成为愚民敛财的重要手段,上当受骗者不计其数。“南关关帝庙西胡同路南,住李姓者素以跳神驱鬼。前西板井胡同丁某因事外出,至期未归。家人恐有意外,遂持金钱往该巫看香,以求佑助。”[18]“邑东小盘岭子村有住户崔氏妇,时常以跳神敛资,颇得厚利,近又令其儿媳承袭跳神。”[19]可见“跳大神”这一行为在奉天地区流传之广泛。

二、官方主导下破除迷信的措施

“中国人之迷信几如附骨之疽,牢不可破。即如有病不思邀医调治,乃竟烧香求神,抑或讨药兹观。”[20]想仅依靠民众自发地摆脱迷信观念,基本难以实现。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官方在社会改良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破除迷信思想,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奉天官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具体如下。

1.修订法律,颁布新历。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的同时,也为沉闷腐朽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风潮。伴随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播,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封建迷信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百害而无一利,需要彻底根除。

中国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祭祖、拜神、占卜等迷信行为都与近代所提倡的文明健康生活观念违背。为根除传统节日中的迷信行为,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令》,宣布中华民国实行阳历与旧历同存,并以每年1月1日为元旦。“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21]18而后国民政府又发布《内务部颁布改造新旧历书办法》,指明今后的历书印制要删除干支纪年和生肖,婚丧嫁娶的吉凶日期、风水、神鬼等[22]190。

奉天地区归属国民政府管理,亦接受政府颁布的律令准则。对于民众的愚昧迷信的行为,皆派警进行制止劝止。“大佛寺后旗企科地方,有小石庙一座。近忽有红男绿女终日络绎祈福,且声言大仙显灵,有求必应。于会之十二日,经保卫团总张锦轩出示禁止并有违犯拿办等字样,闻现在已无人过问矣。”[23]

为进一步削弱民间的迷信势力,奉天政府对于发刊的书籍以及商业广告亦做了一定的规范要求。对刊物出版商,禁止迷信淫秽的刊物发行,“准南京市政府咨,以《假无常骇人》及《风流和尚》两片,有关迷信及荒遥情事。应行禁映,仰即遵照,并转饬所属一体遵照由。即给禁正”[24]。在商业广告的要求中,禁止出现迷信、伤风败俗的宣传字画,“内政部训令内开查一切商标图画散布社会上与民众教育有密切关系用之得当,足以唤起民众,不得其当足以伤风败俗,深堪注意。讵近竟有卷烟制造业於眼匣中附送画片,或为赌博用具,或为娼优肖像,甚为裸体猥亵之画片,以广开销路者,诱惑人心,妨碍风化,为害不浅”[25]。

2.发布训令,严惩巫术邪教。对于巫医邪术“种种怪诞荒谬误人病体、害人生命,不知凡几,而愚夫愚妇谓其能治人病,信仰颇深”[16]170的现象,《大清律例》规定,“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26]1895,“凡传习白阳、白莲、八卦等邪教,习念荒诞不经咒语,拜师传徒惑众者,为首拟绞立决”[26]1415。这在法律层面就是对迷行巫术行为的禁止。

针对奉天地区“本省地处边陲,民智晚开,刁狡者美得肆其簧吉,蛊惑民众或假托神仸,以敛财或籍词,授徙以号,召致愚民丧财败家者有之,身受刑罚者有之,贻害闾阎莫此为甚”[27]的情况,当地政府规定,“有人在外招谣籍端撞骗,准其指名告诉,定即严行究办。如系甘心受骗,不即举发,一经访查得实,与受同科,绝不宽宥”[28],对利用巫术招摇撞骗者进行举报严惩。

奉天的乡镇地区,民众思想保守封闭,痴迷迷信巫术,一经煽动蛊惑,极易发展成为邪教势力,危害社会安全。因此,奉天省政府为彻查邪教势力,颁布了“闻县署昨奉省行政公署令开略,谓近据本溪、铁岭、西丰等各县知事先后呈报,各该处起有黄羊、白莲、红灯及其他种种邪教,到处谣惑愚民、敛财扰乱等情。查该教匪行为诡密,迹近乱党,亟宜严禁查拿,以保安治”[29]的训令,捉拿邪教人员,维护社会治安。

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的《破除迷信大纲》认为:“‘迷信’就是一种没有理智,违反科学的信仰。它是产生一切愚蠢、笨拙、依赖、偷懒、苟且、堕落的民族恶德的总汇,是毫无自信能力,意志薄弱,靠着自私的计算,止求现在没有将来的个人心理状态的表现。”[30]为进一步根除封建迷信对于民众及社会产生的不良危害,奉天省政府一连颁发如“巫医之误人害事、败风坏俗,早为政府所严禁。兹闻县政府奉省令,饬公安局严行取缔并没收其香火,重惩不贷云”[31];“沈阳县政府顷奉省令,略谓人民信崇邪教迷信已极,亟应查禁。而欲除迷信必先除鼓惑迷信之首,即跳大神者。该府奉此后,乃令沈阳县公安局严行查禁”[32]等多条训令,禁止巫医邪术危害民众。

奉天地区的迷信,以崇拜鬼神、祈神祷愿、迷信巫术三种行为最为常见。为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官方政府通过修订法律、发布训令等方式破除迷信,虽未能将迷信观念彻底剔除,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民众的思想观念,稳定了奉天地区正常的社会秩序。

猜你喜欢

奉天邪教鬼神
集体签名树清风
远离邪教要幸福就要奋斗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反邪教专栏
正阳县卫计委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奉天讨罪
鬼神
谈上博简《鬼神之明》的学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