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言在先
2021-12-28任越
■任越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作为横亘在我国教育工作者心间的“灵魂发问”,一直是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育工作者所深思并寻求解决的问题。杰出人才培养是一个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过程的问题,从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着手,将人才培养理念灌输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结果才是科学且正向的。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的主题为“档案学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纳入档案学高等教育视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档案学专业)》也将创新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实施档案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培养更多创新型管理型人才。”未来一段时间,档案学专业创新教育将会成为档案学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那么档案学创新教育的核心教育点是什么?档案学创新教育如何开展?档案学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明确上述三个档案学创新教育的“元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创新人才培养定位,进而为我国档案事业提供既具备充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创新思维的人才。
本专题带来的三篇关于“档案学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篇文章着眼于档案学专业学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作者对学生学术能力进行解构,构建了创造力产生因素模型,指出学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学术思维、学术方法、学术写作与学术习惯。作者根据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经验,提出了以专业情感教育构建学生学术思维、以学术创新为导向开拓学生选题视野、以课程为依托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申报、以指导教师为辅助引导学生开展研究的学生学术能力提升策略。第二篇文章作者分析了“六位一体”的创新要素,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初级、进阶与高级三个阶段,指出创新类课程在启蒙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人格方面的作用,在分析我国档案学专业创新课程建设现状的同时,分别从档案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施教方式与成果展示平台、出台课程评价标准等三方面提出了专业类创新课程建设策略。第三篇文章从宏观视野提出并设计了档案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方案,作者绘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因素构成云图,指出学生创新素质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创新思维素质、非智力素质、创新实践能力素质,并从职业发展与社会就业需求、创新教育政策导向、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提升高校档案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动机,提出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培育学生非逻辑思维;以专业情感教育为抓手,优化学生非智力素质;以创新实践为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创新激励政策为手段,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与热情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笔者期望上述三篇文章能够引起国内档案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可以结合各自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办学特点、专业特色、地域优势提出更具可行性的档案学创新教育策略与方案,并期待更多的成功创新教育案例和创新成果能够支撑档案学专业未来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