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意义牢牢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则
2021-12-28王晓州
王晓州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进行深入理论和实践探索,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牢牢地把握发展和安全这一重大原则,分别用专章明确了相关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和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重大原则,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实践意义,深刻领会并坚决落实相关要求,对于做好铁路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哲学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集中运用和最新体现,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体现了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历史思维、世界视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高度统一。
1.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国家安全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的是认识国家安全的一种总体理念。这个总体强调的是“大安全”,既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等传统安全,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生态等非传统安全;既包括当下的安全领域,也包括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新型领域;既包括物的安全,也包括人的安全,要求严格把握好安全的边界,要求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国际环境、着眼促进发展来分析研究和落实。
2.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国家安全的相对性和可持续性,体现的是保持国家安全的一种总体状态。安全永远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总体安全观强调的是保持一种相对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立足对态势的动态感知和动态评估,又要着眼对中长期发展趋势的前瞻把握;既要有目标导向的总思路总框架总布局,又要善于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及时调整国家安全的战略战术。
3.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对国家安全的科学统筹,体现的是推进国家安全的一种总体方法。总体安全观谋求的是构建集各领域安全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妥善应对错综复杂的各类安全挑战。谋求总体国家安全,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策略;既要讲需求,又要重能力;既要讲维护,又要重塑造。特别是要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党和国家全局中来把握,充分调动各领域各方面积极性,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从而凝聚强大合力。
二、清醒认识现代社会风险的规律和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开始从工业社会过度到“风险社会”。现代人处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环境之中,风险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社会政治议题。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重大原则,必须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风险的规律和特征。
1.风险的不确定性。研究认为,工业社会中的风险是容易被感官感知的,规模较小,大多可以计量,风险社会中的风险超出人们的感知能力,遍布全球而大多不可感知,不可计量。人类在享受现代化工业为社会提供的便利时,也逐步受其控制和影响。具有时间规律的全球金融危机与具有广泛影响的环境自然灾害和突然暴发的疫情,便是现代性风险的主要表现。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工业社会发展的要素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前所未有的风险与不平等的信息资源充斥在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社会领域几次疫情的突发性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特征,工业交通领域的重大灾难性事故也呈现出这些显著特征。
2.风险的均布性。在早期工业社会中,风险具有“马太效应”,越是贫穷的人承担的风险越大;而在风险社会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富人同样受制于全球风险,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随着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风险社会的“平等化效应”逐步展现。由于风险不会受到国家间边界和地区发展条件的影响,所以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就算是最发达的国家长期来看也难逃其害。风险在全球化发展中,风险的生产者和受益者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被卷入风险社会的漩涡。
3.风险的共同性。工业社会人们之间的团结是源自于对产品和服务短缺的共同担心,风险社会的团结是来之于风险所带来的共同焦虑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极大地丰富了生活资料,提供了便利的社会服务,满足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是人们对于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来抵御各种风险。另外,工业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制于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食品的生产和分配;风险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多受制于对风险的规避和对安全的追寻。
4.风险的不可控性。工业社会许多风险就像一颗隐藏在各个角落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在现代社会中“本体论差异的等级制度的确定性,被自由的创造力的不确定性所替代。”风险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其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在风险社会中不可控的特点尤为突出。这种不可控性主要体现在一些技术运用背离了研发者的初衷,产生许多消极因素,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不可控性往往会造成认知与决定的脱节,因为没有一种认知可以准确的消解风险。
三、努力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深入阐述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安全新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铁路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把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自觉将铁路运输安全放在事关国家安全的大局下来思考和谋划,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于铁路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各种风险,筑牢铁路运输安全屏障。
1.坚持系统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总体,强调的是系统思维和方法,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强调要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铁路是全路一张网,具有设备联动、作业联劳、管理连贯的显著特性。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统筹兼顾、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加强铁路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在谋划和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努力实现铁路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
2.坚持忧患意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局部冲突和动荡频繁。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表明,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从铁路内部看,铁路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路网规模和运输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日益增多。铁路作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大局的高度,以极端负责的态度来认识和把握包括政治安全、运输安全、工程建设安全等领域在内的铁路安全工作。
3.坚持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可以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全球挑战性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科技能否为人类营造一个可靠的未来的问题上,历来有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悲观主义往往陷入宿命论。乐观主义坚持科学的态度,依赖科技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总结近年来铁路安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认真分析铁路安全存在的问题,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不断依靠科技解决铁路运输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升安全水平。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不断完善铁路创新体系,切实解决在铁路安全生产、建设施工、运输组织等重要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加强轮轨关系、弓网关系、流固关系等铁路基础理论的研究,增强科技支撑铁路安全的体系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