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
2021-12-28金一南
金一南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 100091)
对一个民族来说,灾难中获得的力量,是支撑民族思想大厦的栋梁。一个自强的民族,必然千方百计呵护自己的精神财富,切不可小富即安、淡忘历史。
睡狮惊醒
抗日战争胜利70多年了,我们对那段历史的回顾,应该对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今天对这种胜利的回顾绝不仅仅是流于表面,今天我们应该从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剖析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很多日本人认为他们是被美国打败的,或者被苏联打败的,或者就是美苏联合起来把他们打败的,他们在中国战场只是打了个平手而已。这些观点在日本当今的媒体中屡屡可见。当然这些东西不用我们过多地回答,但“二战”之中日本的整个战略犯了重大的错误。
它的重大错误是什么?它低估了中华民族的抵抗决心。
日本最初发动“九一八事变”轻易得手,发动“七七事变”表面上看也是轻易得手。
“九一八事变”以1万多不到2万人的关东军,迅速占领了东三省,3天之内占领沈阳,1个星期占领辽宁,3个月占了东北三省。
“七七事变”的时候,统计顶多是七八千日本侵略者,1个月之内占领整个华北。当时日本认为6个师团只要3个月之内就能灭亡整个中国。
我们可以看,日本的整个意图完全彻底地失败了,日本最后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能自拔。这难道不是日本的失败吗?难道这是日本的胜利吗?
从这点我们可以用非常简单的事实证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胜利,这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胜利。
当然在讲到这种胜利的时候,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也有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就讲过正面战场占多大比例?敌后战场占多大比例?实际上说穿了,就是国民党是抗战主力,还是共产党是抗战主力?海峡对岸还发出一些完全不同的声音,认为国民党是抗战的绝对主力,而共产党只是打擦边球而已,甚至说共产党在抗战中占了多大的便宜,如此等等。
今天我们在总结抗战胜利的时候,要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进行14年的抗战,而刚开始是如此虚弱,被日本人认为是如此虚弱,被日本人认为3个月内就能够灭亡整个中华民族,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表现的软弱,这是不言而喻的,这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灾难。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再到1937年8月民国政府最后下定决心抗战,持续了六七年的时间。这种忍耐、这种退让、这种期待国际调解、这种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实际上给了侵略者更大的胃口、更大的野心,它把我们看得更加虚弱。
为什么讲抗战胜利是一个民族的觉醒呢?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日本人在最后发现,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软弱的国民党政府,而是面对一个日益坚强的、日益团结为一个坚强整体的中华民族。
我们举个例子。1935年,当时日本的外相广田弘毅提出所谓“广田三原则”,就是:第一,在中国国内彻底消灭反日运动;第二,中日“满”密切合作,就是说当时的民国政府和日本、伪满洲国密切合作;第三,共同防共,共同防止共产党。
当时广田提出这个三原则之后,蒋介石当时忙于指挥陕北的“剿共”,没有心思跟日本对抗,所以他曾经发了一个电报给汪精卫,说“广田三原则”可以考虑。但是在当时强大的国内舆论压力之下,不管是蒋介石还是汪精卫,谁也不敢公开赞同“广田三原则”。
后来日本人又搞了很多的动作,比如说搞“华北自治”,当时华北的地方军事实力人物也宣称,冀察两省——河北和察哈尔与日本有特殊的关系,而且当时的华北地方军事实力派人物还搞出一个“冀察政务委员会”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当时中国的地方军事实力人物力图在日本人、蒋介石中间玩弄一个平衡,那么这些平衡其实我们今天看是非常危险的。
当时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紧接着,南京学生游行、武汉学生游行、太原学生游行,要求严惩汉奸,维护领土主权完整。而且当时上海的律师工会、全国的商会联合会等多个团体致电南京政府,要求讨伐叛逆,制止华北的地方军事实力派人物向日本的这种偏靠。当时各地的报纸纷纷发表社论,要求制止国家分裂。
正是在这种沸腾全国的舆论对中央的统治者和当时的地方实力派形成我们叫黄雀在后的强大压力,才阻止了当时那些军政人物为了手中的权力不顾民族大义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所以我觉得从这些方面能看出一种超越。抗日战争胜利仅仅就战场上来看,一直到日本行将投降之前,日军还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层层进攻。一直到1945年的4月底5月初,甚至到了6月份还在发动芷江战事,就是日军的最后一次湘西作战。当时虽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具有兵力的优势,具有兵器的优势,甚至具有空中优势,但是还在节节防御,甚至还在节节败退。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之所以能顶到最后——重庆政府不管怎么说它确实顶到最后了,没有投降。那么这点单单从蒋介石个人的抗日意志和国民党的抗日意志来寻找原因我觉得是不够的,它关键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总体觉醒。
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你看那些学生游行,你看那些地方的包括工商会、律师协会、媒体所形成的强大压力,它实际上代表什么呢?就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而这种觉醒是什么呢?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共同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团结起来,虽然有若干动作还是不太得力,但是毕竟是顶到了最后,顶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可以看出,抗战到底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族的坚强意志。
我们以前这种觉醒都不是很彻底。1898年的戊戌变法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一个统治阶层的高级人士的觉醒。那么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作为知识分子阶层的觉醒。但是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真正是完成了全民族的觉醒。
仅仅统治阶层的觉醒,仅仅知识分子的觉醒,这是不够的,所以1937年的抗战,是中华民族一次真正的彻底觉醒,而我们的胜利最终来源于此。
共同的胜利与荣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当国家有难、民族有难的时候,我们是一个共同的命运体。我们的命运、我们的荣誉和我们的尊严完全是一体的。
从海峡两岸共同对抗日战争的纪念,包括湖北对3000多名国军将士的重新掩埋,建立烈士墓,我觉得都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今天再看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的时候,想到的不仅是个宽容的问题,更是种包容,民族的包容,我们这种民族利益的追求,这种爱国主义的弘扬,它是超出党派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胜利,里面有共产党人的牺牲,同样有国民党人的牺牲,双方的将士浴血奋战。当然,指挥层出现一些问题,像国民党的指挥层自不用说,像汪精卫这样的叛变,还有几十万、上百万伪军的出现,大多数都是国民党军队所出现的叛变,这些我们姑且不说。
我们从另一面看,毕竟这个民族觉醒了,有些少数的败类是存在的,但是作为一个民族的总体,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作战也是英勇的,指挥官有一些指挥问题存在,但是将士的厮杀,将土的献身,还是英勇的。
从这两点看,我们对抗日战争的纪念,包括对这些死难烈土的追祭,实际上就是真正弘扬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记得前几年的时候,台湾一些退役将领在参观国防大学的时候,我们专门把他们带到抗日战争纪念碑前、带到抗日英雄群体像前,他们看完很感动。
那个雕像群有八位将领,有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军衔的将领,像左权、彭雪枫等人,还有国军将领在抗日战争牺牲的,像张自忠、戴安澜等人。国军四位、八路军和新四军四位。
当时,这些台湾过来的退役将领看完以后非常感慨,他们认为大陆方面包括大陆的军队方面正在恢复一种历史的真相。
当然,我们又反过来问他们,我说像这样的雕像出现在大陆、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学府国防大学不足为怪了,那么在台湾有没有这样的雕像或有没有可能出现?他们面面相觑,台湾没有。
现在海峡两岸在共同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大陆方面体现了一种更大的包容,一方面讴歌了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这种杰出贡献,同时毫不回避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起到的巨大作用。
我们在共同讴歌这些光荣历史的时候,也不得不稍有遗憾地看到,台湾方面几乎还是一边倒地纪念,台湾方面几乎不提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几乎不提或者很少提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从这点可以看出,就海峡两岸来比的话,这种民族心理,这种进步,我们应该说是走在前面的。
抗战胜利不仅仅是哪一个党派的胜利,而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值得我们共同铭记。当我们今天讲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觉醒、我们共同的胜利、我们集体的尊严的时候,有些遗憾地看到海外的,甚至一些港台的媒体还在讲,这是国军如何如何,共军如何如何,他们还把中国人以意识形态按党派划分,这个胜利应该属于谁的,不属于谁的。
这种相对狭隘的抗战胜利的观念,应该到了摒弃的时候了。
失去对历史的追问怎能走向未来?
有人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包袱太重,悲情意识太重,应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还有人说岁月能抚平一切,包括苦难和伤痕。于是我们看到周围发生了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包括某个地方把《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从中学课本当中撤出,包括有些抗日烈士的陵园杂草丛生、无人问津。
民族的觉醒和民族集体的自尊,我们从抗日战争中获得,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把这种觉醒丢掉了,千万不要把这种自尊丢掉了。
像现在发生的一系列现象,包括很多专家学者出来说,而且有一些颇负社会名望的专家都在讲,中国人应该向前看,我们的历史包袱太重了,我们的悲情意识太重了,我们何必还要生活在天天想过去那些悲惨的历史中呢,我们应该如何如何。
我觉得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一个没有根基的民族肯定不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民族,你要知道你的根在哪里、你是从哪里来的,你才能知道你往哪里去。从这些方面来看,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汲取。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话,他描述中国是一头睡狮,他认为这头睡狮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颤。那么,这头睡狮在抗日战争中醒来了,在抗美援朝时醒来了。
我们有时候经常反问自己,这头睡狮你可以说它醒过来多少次?或者又睡过去多少次?或者醒来了又睡过去,睡过去了又醒来。
有些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偏向,小富即安。稍有了点成绩就忘掉过去,稍有点功勋就忘掉过去的苦难,这些东西我们必须得制止。
如果我们小富即安,只能证明我们没有大的追求。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凡是有大追求的民族,凡是有世界眼光的民族,必然是有历史眼光的,它珍视自己的历史。
美利坚民族历史只有200多年,你看美利坚民族对自己历史的珍视,包括对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的珍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犹太民族跟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也是历史久远的,但是它流离失所1000多年没有家园。今天可以看到,年轻的犹太人对他们历史的珍视,对他们历史的回忆。我们在以色列访问的时候,多少以色列青年,长得跟鲜花一样,那么年轻,他们把脑袋抵在哭墙上,默默地念犹太经文,哭墙的所有墙缝里塞满了他们的小纸条子,就是对历史的询问、对历史的探寻。
你看这个民族的历史厚重感。
以色列人今天把耶路撒冷基本上全部控制了,没有一个犹太民族的学者提出来要恢复犹太圣殿以往的辉煌,他们认为被罗马人烧掉的只剩下一段哭墙的圣殿,是非常好的纪念,就是让犹太民族永远不要忘记自己苦难的历史,永远铭记它。
反过来看,我们的圆明园1860年被入侵的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毁。今天有多少专家学者出来呼吁,要修复圆明园,恢复圆明园以前的辉煌。当然我觉得非常好的是什么呢?更多的专家学者出来,说我们不能恢复以往,它已经被焚烧了,被捣毁了,我们再也无法恢复以往。
现今圆明园的残骸就是对中华民族最好的提醒、最好的纪念,比起重新恢复,造一个假圆明园,它的价值要大得多。
我觉得这是一个民族的深刻点。我们中华民族始终要防范和警惕这些浅薄的意识发生,以为我们可以抛弃过去,就像圆明园一样,我们重新把它修复,恢复以前的光荣,成为最好的旅游地点。你就这样轻易把你的苦难历史加以掩埋、加以遗忘吗?这样就能走向未来吗?忘记了过去的民族不可能是个强大的民族。
所以说我们经常讲,一个强大民族的追求其实是两点:一是追问历史,二是走向未来。如果失去对历史的追问,失去对历史的拷问,失去对自己从哪里来的这种严格的审视,那么你的未来是什么呢?你飘向哪里呢?你就是一片无根的落叶。
这是我们今天看来,纪念抗战最大的意义可能就在这儿,比争论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比争论到底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出的力更大,比这些争论更大的意义就在这儿。
中华民族共同追寻自己的苦难,共同追寻自己怎么获得的辉煌,这是我们走向未来最根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