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经济为抓手,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2021-12-28屈凌波
屈凌波
(作者系郑州大学常务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其中把产业振兴放在了首位。产业振兴的推进,就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带动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河南有106个县(市)近1亿人口,在豫东、豫南等传统的农业大县有上百万人口的县不在少数。河南县域虽然人口多,但是城镇化率刚突破50%,产业基础薄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于10亿元的县超过半数。因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战略举措,是实现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原出彩的“压舱石”。
河南县域多、幅员广,不同县域之间产业差异性较大,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非常突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发展质量不高,农民增收不快,发展环境不优。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就要把产业链留在县城,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如何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载体。2009年以来,河南规划建设了180多个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集聚区具备了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良好基础。虽然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主导产业不明晰、管理方式不灵活、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但是当前仍然是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的主要载体。要实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建设产业链式发展及要素高度集聚的产业综合体,壮大县域经济。要打造产业集聚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进行供应链整合、生态圈建设。要改变当前土地利用粗放的局面,突出亩产的投入和产出,在不增加土地指标的情况下,进行存量优化,提高每亩的产出效率。要改变当前特色产业不明晰的局面,发挥比较优势,根植于当地的特色产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引进龙头或配套企业入驻,打造区域特色产业。
二是抓好开放。随着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加快,河南固有的市场、人力、物流等优势不断增强,要充分利用河南千万级的劳动力、庞大的消费能力以及深耕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大力抓好对外开放。重点引进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终端消费品、高端制成品和加工贸易。原料环节要面向河南丰富的能源原材料产业,生产环节要充分利用河南县域众多的劳动力,消费环节要充分面向河南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打造以终端消费品和高端制成品为引领的特色产业链。同时,利用河南传统农区劳务输出众多的优势,利用传统的乡土情结,倡导“回家发展”,积极吸引一批豫籍人才、豫商、外出务工人员,设立一批“返乡创业产业园”,吸引积累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办企业。
三是抓好特色。以“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为抓手,推动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特色产品,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要立足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生产特色产品和提供特色服务,把特色资源塑造成特色产品或产业,形成一批专业村和特色镇。河南农业大县多,不仅要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而且要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在生产上向农业规模化要品质。通过生产绿色产品保证品质,进而发展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从“国人粮仓”变身为“国人厨房”“世人餐桌”。
四是抓好模式。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各地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出现了以工业、特色、农业以及服务业为主导的不同的发展道路。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以资源为基础的,要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以特色为基础的,要推动质量品牌建设。以农业为主导的县域,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引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县域,以旅游资源为特色的,要提升全域旅游的质量;以传统文化资源为特色的,要以传统与现代结合,讲好故事,带动全面发展。
五是抓好机制。深化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赋予产业集聚区更多经济管理权限,推动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以县域为重点,开展全员全过程培育活动,通过思想启蒙、职业教育、技能短训、农民协会等多种方式,改变农业从业人员固有的散漫、随意等习惯,让他们变成懂规矩、守纪律、有技术的产业工人。大胆探索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使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调整、农业规模经营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