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城县花生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1-12-28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4期
关键词:方城县夏播剥壳

孟 宇

近年来,花生已成为方城县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之一。为更好地发展花生产业,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思考。

一、花生生产现状

方城县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5万亩左右,其中夏花生10万亩左右,春花生45万亩左右,春夏花生平均单产350kg/亩。2020年,花生种植面积达59万亩,总产23440万kg,产值11.7亿元,种植面积和总产居南阳市第一、河南省第三,连续8年成为方城县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远杂系列、豫花系列、驻花系列及宛花2号等。主要品种类型是小果型,中大果型品种面积较少。花生已经成为方城县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对于南阳市、河南省花生乃至油料生产都具有较大影响。

二、存在问题

1.品种利用不科学,更新速度慢。花生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够完善,造成市场上花生品种繁多,不合格的花生种子仍占有一定比例。不同地域、不同种植模式对于品种的需求不一致,因选种不当,影响了产量的提高。也有部分农民常年不换种,品种退化严重,导致了单产下降、品质变差、病虫害发生严重。

2.整地水平质量变差。适合花生高产的最低耕层深度在25cm以上,而方城县山岗地较多,耕作机械动力小,难以保持深厚耕作层;夏播花生又因旋耕机的大量应用,耕层变浅,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全县耕层深度平均不到17cm。

3.施肥不合理。农户普遍存在重氮、轻磷钾肥、忽视中微量元素的问题。单一过多施肥,尤其是施氮肥过多,就会导致营养不全面,并破坏花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反而不能实现高产,同时还会带来抗倒伏、抗逆性差及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造成不同程度减产。

4.种植模式不科学、密度不合理。部分农户以等行平播为主,不利于管理和植株通风透光,限制了个体的发育,也不便于机械收获;麦套花生由于播种困难,密度偏稀;夏直播花生播种时时间紧,整地质量差,播种出苗差,种植密度不能保证。

5.病虫草害加重。近年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的白绢病、烂果病缺乏有效防控手段;一些花生老产区随着连作面积的增加,根茎腐病、叶斑病、青枯病、病毒病等病害及蛴螬、蚜虫、菜粉蝶等虫害发生有加重趋势;拌种药剂、除草剂应用不当,常造成出苗不齐,出苗晚、苗不壮及花生植株不生长等现象,影响产量。

6.花生机械研发应用滞后。一是种子剥壳机械不能满足需要。现有种子剥壳机种子破碎率在2%左右,损伤率多数超过20%,不利于花生苗齐苗壮。二是精播机械仍需进一步研发推广。麦后直播花生播种质量较差,缺苗断垄,多粒播种现象仍然存在。三是花生起垄播种垄宽、垄高、株行距不够标准化。四是花生机械化收获效率较低,特别是花生田间捡拾摘果机械需要大力推广。五是缺乏烘干设施。后期多雨时花生不能及时干燥,造成生芽、霉变,种植大户损失大。

三、对策建议

1.选择良种。坚持“高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优质性、合法性”原则,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适合方城县种植的花生新品种,引导农户在种植传统花生品种远杂9307、宛花2号、驻花1号等基础上优先发展远远杂9102、豫花37、豫花40、开农1715等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加速花生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尽快提高优质花生产量和质量。

2.精细整地,轮作种植。加深熟化耕层,3~4年进行一次冬前或麦播前25~30cm深耕。实现精耕细作,做到上虚下实,以改善土壤通透性、保墒性。同时,每2~3年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次,减少病虫害发生,实现土壤营养均衡。

3.平衡施肥。要兼顾前茬施肥,前茬作物一般氮肥留存较高,为此,施肥原则上掌握轻施氮肥(氮减半)、重施磷肥(磷肥加倍)和有机肥,合理施用钾肥;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施足基肥,适当追肥;及时增加钙肥、适量补充微肥。一般每亩施花生专用肥或三元素复合肥(15~15~15)50kg左右为宜。

4.种子处理。一是剥壳前要晒种。打破种子休眠,增进酶活性,提高种子活力,增强种皮的透水和吸水能力。二是要对种子挑拣分级。剔除破碎、霉变、掉皮粒,按种子大小分一、二、三级,选一、二级米做种用。三是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选择发芽势强、芽率高的花生种子进行剥壳,减少机械剥壳对种胚和种皮的损伤。四是要用药剂拌种。花生播种前,用复配型花生专用拌种剂拌种,防治花生病虫害发生,促幼苗生长。

5.做好田间管理。(1)适时播种。播种过晚,尽管出苗快、生长迅速,但缩短了生育时期,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影响产量;过早播种,因为地温低,延长出苗时间,消耗养分多,幼苗弱小,达不到壮苗目的,也易造成烂种缺苗。当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为确保出苗快而齐,最好在地温18℃以上时播种。具体播种时间为:露地春播在4月20日至5月10日,地膜覆盖在4月20日,麦垄套种在麦收前10~15天;夏播在6月10日以前。(2)合理密植。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及品种特性确定适宜密度。早播宜稀,晚播宜密;春播宜稀,夏播宜密;高产田宜稀,低产田宜密。方城县习惯种植珍珠豆型品种,因其生育期短、分枝少,开花早而集中,可适当加大密度。一般春播每亩0.8万~1万穴,夏播每亩1万~1.2万穴,穴距17cm左右,每穴2粒,也可精量单粒播种,每亩可减少用种1~2kg。(3)高标准播种。严格按设计密度调整播种机的行穴距和播种深度。起垄播种,一垄双行,垄宽春播每80~90cm,夏播70~80cm。亩用种量春播用种(粒)14kg左右,夏播15kg左右;播种深浅要一致,播深3~5cm,播后镇压,确保覆土严密。(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措施如下:冠腐病、青枯病等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和土壤药剂处理;根腐病、茎腐病等主要进行种子处理;叶斑病、锈病等选择抗病品种,加强侵染初期药剂防治;病毒病选用抗病品种、防治传毒昆虫和加强苗期或发病初期防治;害虫类防治结合病害防治进行兼治;田间杂草采用轮作倒茬、深秋耕、施用腐熟有机肥、高垄种植、采用大行距小株距、合理密植及药剂防治等。药剂防治要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尽可能减轻对天敌和环境的影响,确保花生产品的质量安全。(5)适时化控。常用的花生生长调节剂有多效唑、烯效唑、壮饱安、缩节安、矮壮素等。使用花生生长调节剂浓度应依据不同药物、不同地块、不同长势从严掌握,依照早施浓度宜小、晚施宜大,高肥水地宜大、一般地块宜小的原则。化控最适宜的时期为盛花后期或植株高度超过35cm时(最终植株高度控制在45~50cm)为宜。

6.提高机械化水平。尽快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品相、提高经济效益。农技、农机部门要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全程机械化生产,要在耕、种、管、收全程生产环节逐步实现精准化作业。

猜你喜欢

方城县夏播剥壳
方城县『多测合一』改革获点赞
虾类剥壳机专利技术综述
龙眼柔性对辊剥壳机的设计与试验
南阳市方城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开班
方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查
方城县人民医院健康扶贫工作有成效
夏播短季棉中棉所50在荆门的机播机收种植表现
11个玉米新品种(系)夏播对比试验初报
怎样煮出易剥壳的鸡蛋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