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藏书皆善本
——过云楼藏书与传承
2021-12-28郑丹孙华
郑 丹 孙 华
一、引言
江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两度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清朝末期,受北方战乱影响,国家经济中心从南北两个方向向江南转移和集中,1843 年上海开埠,中外贸易中心也由广州移至上海,由此江南地区成为国家经济、文化中心,富庶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收藏之风盛行,江南的名门望族、富商巨贾修豪门大宅,建藏书楼阁收藏名人书画,古籍善本不在少数,其中以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美誉的苏州顾家为最,过云楼顾家与上海虚斋主人庞莱臣并称为当时的两大收藏家。
二、霞晖渊映过云楼
清同治年间,官居正四品的顾文彬斥巨资,历时七年在苏州建造了包括住宅、祠堂、藏书楼、义庄、花园等在内的一座深宅大院。顾家大院坐落于现今苏州城人民路与干将路交会处,当时叫阊门内铁瓶巷,夹峙于护龙街尚书里南北两侧。顾文彬将藏书楼命名为过云楼,取苏东坡所言“书画与人,不过烟云过眼而已”之意[1]。过云楼位于顾家大院的东南侧,是一座两层硬山重檐式建筑,红木屏风隔断雕刻精细,门窗装饰古雅,工艺精良,专门用于存放顾家的书籍、字画、金石古玩等收藏。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素有诗书传家的良好门风,加之江南地区历来盛行收藏,过云楼几代主人集腋成裘,历经百年不辍珍藏了大批名人字画、古籍善本、青铜器、瓷器等文化瑰宝。如今的过云楼仍基本保留旧时的风貌,一座百年藏书楼演绎了一段江南望族的文化传奇。
三、过云楼收藏
过云楼先以藏画闻名,顾文彬祖孙三代都是画家,喜好收藏字画自然在情理之中。据《过云楼书画记》《过云楼书画续记》记载,过云楼在册的各类书画中,仅元代书画就有62 件之多,其中不乏赵孟頫、钱选、黄公望等人的作品。从过云楼收藏的元代书画,足以看出过云楼藏画之宏富。过云楼因收藏大量宋元以来的名人字画而扬名天下,因此与中国近现代画坛的许多名人大家如张大千、黄宾虹、吴昌硕等也颇有交往,其中以吴昌硕渊源最深。
过云楼的另一大收藏就是古籍善本,其中不乏人间罕见的奇秘佳本。但顾家有条特别的家规,古籍善本“秘不示人”,惟愿这些家藏旧抄能“益吾世世子孙之学”并“后世志经籍者采择焉”,否则以当年过云楼万卷以上的藏书,其声名应不在“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下。
1.过云楼藏书与“顾批黄跋”。批校本是古籍版本中独特的一个门类。一本普通的古籍经名家批校、题跋或题记后,便身价倍增。清代学者推崇考证之学,校勘名家颇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清代校勘学家、藏书家顾广圻、黄丕烈,经他们二位批校题跋的古籍称为“顾批黄跋”。“顾批黄跋”本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按现有古籍善本的评定标准,凡“顾批黄跋”本皆可列入一级古籍善本。
过云楼藏书其中不乏黄氏礼士居的旧藏,有黄丕烈通篇校字的汲古阁本《易传》,也有顾锡麒、黄丕烈共同批校的《谈苑六卷》,都是稀有的珍宝。
2.过云楼藏书精粹。
(1)过云楼藏宋刻本。宋朝(960—1279)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黄金时期。宋代雕版印刷事业蓬勃发展,宋版刻本刀法精细,字体遒劲,且校订精审。因此,世称宋刻本为最善,但到清代已不可多得,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之说。
《字苑类编》——一部堪称“孤本之孤本”的“宋代字典”。此籍著录罕见,堪称秘本。古籍专家称此书堪为“孤本中的孤本”。孤本即仅有一份在世流传的版本,而这部《字苑类编》在过云楼藏书面世之前,没有学者知道它的存在。经鉴定,此书应为南宋时期福建刻印本,宋刻、宋印,孤本流传,是极为罕见的存世孤本,曾经为明代藏书家顾元庆、清代藏书家陈鳍所收藏,是珍品中的珍品,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锦绣万花谷》——“宋代的百科全书”。全书前40卷、后40 卷,共40 册,是目前已知在藏古籍善本中最大部的宋版书。该书刊刻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宋刻、宋印、宋纸,皮纸佳墨,品相精良,其中有少量的朱笔校勘,为存世孤本。
《乖崖张公语录》——世界最早纸币发明者语录集。宋李畋撰,宋绍定刻本,曹元忠跋。此本系宋刻宋印《语录》单行本,字体在欧褚之间,体现宋代杭州本典型风格,传世孤本,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圆觉藏》——玄奘法师翻译的大藏经。圆觉藏即浙江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大藏经,由唐朝玄奘法师翻译,宋代刻印。
过云楼藏书中究竟有过多少部宋版书,现已无从考证。目前,仅收藏于南京图书馆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宋版书,就达八部之多。
(2)过云楼藏元刻本。元代(1271—1368)是野蛮民族对文明民族的统治,中华文化遭到大规模破坏,但仍有发展,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总体来说,这一时期文化凋敝,印刷的书籍为数不多,存世稀少。按现行古籍善本评定标准,元刻本均可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龙川略志》《别志》——曹雪芹祖父所藏故物。“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所著,《龙川略志》(六卷)、《别志》(四卷)均为宋刻原本,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海内孤帙”,每册正文首页均有“楝亭曹氏藏书”朱砂印记,说明此书为曹雪芹祖父曹寅所藏旧物。
《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历经名家递藏的珍稀精品。该书历经明末毛晋、鲍廷博、徐渭仁等历代名家递藏,内含鲍廷博双跋、鲍正言题记、徐渭仁跋,共8卷10 册,纸本元刻本,是民间流传极少的珍贵善本。
《易学启蒙》——朱熹所撰之著作。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一生著述等身。《易学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1186),元至正元年日新堂刻,此本初刻初印,品相佳。
(3)过云楼藏明刻本。明朝统一中国后,实行偃武修文国策,成就了中国雕版印刷的一段繁盛时期,同时活字印刷也广为应用。
《易解十卷附录后语一卷》——黄丕烈批校的罕见之物。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胡震亨刻本,纸本共四册。书中有张绍仁题跋、黄丕烈通校通批注,实属罕见之物。
(4)过云楼藏批校本。批校本分为批本、校本和批校本三种。现今流传下来的多为清人批校本,明代的批校本鲜有出现,宋元版古籍中未见批校本。
《谈苑六卷》——与“天水“同珍”的黄丕烈笔抄本,《谈苑六卷》明抄本,纸本共2 册,此书为毛晋、汪宪、黄丕烈、顾锡麒、吴云旧藏,流传有序,存世量极少。曾由黄丕烈、顾锡麒校补,更显名贵。
(5)过云楼藏稿抄本。稿抄本即著者原稿,分为手稿本、清稿本、修改稿本。稿本真实反映著者学术思想,其中勾乙增删可见著者著述、治学历程,是十分珍贵的版本。
《雪矶丛稿》——稀有传世的《四库全书》底本。宋代乐雷发所撰诗集,共五卷。此本《雪矶丛稿》曾经是《四库全书》的底本,书上有一枚乾隆“翰林院”的藏书印,并留有大量当年翰林院学士修订的笔迹,是弥足珍贵的善本。
四、过云楼藏书的传承
中国历史上,私人藏书多在家族内部传承,过云楼顾家亦是如此。然而,一个家族的命运总是无法摆脱与时代的关联。抗战时期,日本人觊觎顾家珍藏,过云楼也成为他们掠夺的目标。顾氏一门以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对典籍的守护,与命运抗争,舍家护宝,使得一大批中华典籍、名家书画等文化瑰宝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顾氏后人将许多珍藏捐献给国家[3],所捐藏品现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
1922 年,时任南京图书馆副馆长、研究员的潘天祯先生,通过苏州古旧书店购得过云楼541 部3707 册古籍善本,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版本种类完善,几乎囊括古代纸质书籍的所有类别;年代横跨宋元明清,除中国历代版本外,还有少量日本刻本和朝鲜刻本。此为过云楼全部藏书的四分之三。2012 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经缜密调研、甄别,高价竟得其余四分之一的藏书[4]。至此,过云楼藏书终于汇聚一堂“合璧江南”。如今,过云楼藏书、字画大都化为公藏,再无散失之虞,过眼烟云终化作霞晖渊映。
五、后记
2012 年9 月,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部分“过云楼藏书”在台北世贸中心展出,引起了极大反响[5]。社会大众得以领略私藏旷世珍宝的恒久魅力。过云楼的前世,演绎了悲欢离合;过云楼的今生,承载着万千珍爱;过云楼的未来,必将是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