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家校合作联动机制策略探析
2021-12-28李帅,魏登
李 帅,魏 登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吉林 132101)
1 家校合作育人内涵分析
1.1 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教育理念、个人素养以及家庭氛围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以符合教育计划标准的教材为基础,在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知识的全面传播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1-2]。
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二者教育目标均是为了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家庭教育由于其受教育方法、观念及父母文化修养的局限,故需要高校对学生进一步培养和教育。家校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完善,共同推进学生的培养教育。
1.2 共同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作为健康生活素养的基本要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高校教育方面,教师铸魂育人,建立学生的精神支柱,推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带动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注重家教、家风,家校合作,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的教育认知,与高校教育做到同心、同向、同行,反哺高校的教育活动,家校共同形成合力,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1.3 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培养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家校合作应用到学生德育工作中,可有效弥补高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足,使其实效性得到快速提高。在高校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这种强制性的灌输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教师知识水平、社会经验、教学手段等,限制德育智慧的发展,导致学生德育培养的效果不够理想,而将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可弥补传统教育中社会实践的缺乏,在家校密切合作下学生生活阅历、社会经验也会更加丰富,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更为健康。
1.4 共同参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在培养大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工作的能力、职业规划、职业生涯等方面,家校形成合力,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共谋学生的发展问题。目前,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等外部条件正在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只有家校联合,制定特定的教育方案,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3]。
2 高校推进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
2.1 调查方法
2.1.1 调查对象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化工学院以及吉林医药学院四所院校为调查对象,统计分布如表1所示。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表1 调查对象分布
2.1.2 调查内容 该问卷共32个题目,分为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融合的必要性(12个题目)、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融合对学生成才的影响预估(10个题目)、家校脱离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10个题目)三个维度。调查表从完全同意到不同意四个等级记分。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正,随后进入正式调查阶段,回收问卷。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分析结果
2.2 调查结果
由表2可知,78.5%的问卷显示家庭教育与高校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看出被调查学校学生对家校合作的必要性认识是赞同的,多数同学认为单纯重视家庭教育或者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不正确的,目前仍然存在家校教育脱离的问题。
2.3 家校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
2.3.1 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脱离 由表3可知,80.0%的学生回答家长从不管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进入高校学习,自己的教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从此对孩子采用“放养”的教育方式,学生在高校读书期间与家长沟通联系较少,缺少对孩子学业及生活的关心,导致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严重脱离。因此,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才是正确途径,才能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表3 家校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
2.3.2 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侧重点不同 由表3可知,65.8%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必须融入学校教育管理中,54.0%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中,70.0%的学生认为在生活和思想观念上影响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4]。家庭教育侧重于学生个性发展,将美好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高校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向社会提供人才,而家庭教育注重个体发展,主客观期望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5]。高校教育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兼顾立德树人、励学笃行。家庭教育在于助力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职业生涯方面监督和促进,助力于学校教育。家校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应尊重这种差异,努力营造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2.3.3 不良家庭观念的影响 由表3可知,34.0%的学生在调查中表明家长会对学生灌输“读书无用论”“只要不挂科能毕业,工作家里安排”“花钱送你进学校学校就管你,不用我们操心”等不良思想。社会环境、家庭习惯和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都与学生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使高校教育陷入困境。大学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家庭观念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当他们在学术研究、人际交往以及情感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时,极容易显现出不成熟的一面,难以应对不知所措。此时,不仅需要他们独立面对困难,寻求解决方法,更需要家长和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因此应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双向沟通,帮助学生成才。
3 建立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合作机制的策略研究
3.1 建立学生家庭信息档案
如今家庭、学校、学生三者的联系愈加紧密和重要,新生入学后学校要及时为学生建立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和家庭等基本资料,该档案是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联系的桥梁,如果学生发生重大问题,可通过档案中的详细内容及联系方式,精确快速解决。学校应随时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完善档案,同时让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机制的制定,使家校共育机制变成完全平等的机制。通过档案,使三者随时保持联系,勤于沟通,随时更新学校生活、学生思想和家庭情况的变化。避免信息更新不及时,减少问题的出现,同时提高家庭和高校教育共育的效率。
3.2 建立学校与问题学生和家庭三方动态识别体系
学校应通过对档案的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对特殊家庭条件及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建档,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针对问题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提前与其家人进行交流沟通,在家庭、学校的共同合作下及时解决问题。
3.3 政府启动家庭学校合作立法建设
高校应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修订和补充有关家庭与高校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具体可行的考核指标[6]。尽管我国已制定了有关家庭与高校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但是都局限在倡导,没有严格的约束力,使得学校与家庭均在是否要实施合作的意志状态徘徊,没有深刻落实家庭学校共育共享的实施,在以往的教育中,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不平等性,学校占据主导地位,而家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只有加强家庭教育,将职、责、权和利分工明确,让家庭教育和高校教育处于平等地位,完善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责任体系,以此促进家庭、学校共育共享的规范化[7]。
3.4 开展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指导和培训
高校应对教师开展家校合作事务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和工作经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落实好家校合作的具体工作,保证青年教师能够与家长更好的沟通、交流。此外,由于部分家长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较低,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长素养,使其掌握更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庭教育能够反哺高校教育,学校应定期给家长开展教育培训和指导,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从而真正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5 开辟多样化的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方式和内容
在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机制方面,开辟多样化的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方式和内容。可持续性沟通能激发家校双方在教育过程中沟通的积极性,提高沟通的时效性,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作用。如学校可以举办交流会、分享会等,通过各种媒介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进行交流互动。学校重视家长的教育反馈,鼓励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家长能够享有发言权、知情权以及参与权等权利。此外,可以邀请这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和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在密切沟通交流中达成合作共识,让家校双方看到家校合作的具体成效,同时也能指导其他教师和家长正确开展家校合作活动[8-9]。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依存,二者需要密切配合,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及时沟通,开辟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搭起桥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同时应定期开展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指导和培训,构建家校合作联动机制,提高家校共育共享的质量,培养高能力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