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积山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探究

2021-12-28薛小娟

当代旅游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数值驱动

薛小娟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20

引言

郊野公园环境接近大自然,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因而成为了人们周末休息的首要选择。由于郊野公园占据城市总绿植面积的比例较大,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影响较大,所以如何加大郊野公园环境保护,是当前环保方面重要研究内容[1-2]。环境责任行为(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E RB)是一种人类认识到环保重要性,并控制自身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持续发展的行为[3]。因此,挖掘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麦积山景区为例,展开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探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一)麦积山景区概况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小陇山,高142米,与其他山峰距离较远,被称作孤峰。该景区主要包括5种景区,分别是曲溪、仙人崖、麦积山、街亭温泉、石门,每种类型景区又可以划分为多个景点,共计180多个。其中,景点的生物类型较多,可观赏价值较高,因而吸引游客来到此地游玩。因游客流量较大,如何加强游客环境责任意识,驱动环保行为,成为了该地区旅游环境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4]。

(二)理论模型及假设

本研究建立在计划行为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理论框架中的各项因素之间的驱动关系,从而为本文假设的提出奠定基础。其中,理论框架结构中涉及的核心指标包括:知觉行为控制(英文全称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缩写 PBC);环境行为意向(英文全称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tention,缩写EBI);主观规范(英文全称Subjective Norm,缩写SN)。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经过整理,构建驱动因素理论模型[5](见图 1)。

图1 驱动因素理论模型

根据各项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设定7个假设命题,如下:

假设命题H1:知觉行为控制正向驱动游客的环境态度。

假设命题H2:知觉行为控制正向驱动游客的环境行为意向。

假设命题H3:主观规范正向驱动游客的环境态度。

假设命题H4:主观规范正向驱动游客的环境行为意向。

假设命题H5:游客环境态度正向驱动游客的环境行为意向。

假设命题H6:游客环境态度正向驱动ERB。假设命题H7:游客的环境行为意向正向驱动ERB。

(三)研究设计

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PBC、EBI、SN作为问卷题目设置指标,设计调查内容。采用Likert7点法评价变量,完全同意记为7,完全不同意记为1。其中,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的整理,参与调查活动的人员除了本地区市民以外,还包括游览过该地区景观的游客,共计500人,回收问卷、发放问卷、有效问卷数量均为500。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Amos20软件和SPSS软件整理相关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完成调查表一致性检验,同时检验问卷信效度,最后对前文提出的假设命题可靠性进行检验。

二 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检验

关于一致性的检验,Cronbachs α数值均在0.7以上,另外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在0.5以上,通过检验。另外,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信效度较好。

(二)结果与讨论

按照图1所示模型,对假设命题可靠性进行判断。不同驱动因素路径模型计算结果:

H1:路径PBC→EA,标准化系数为0.370,Z-value数值5.772;

H2:路径PBC→EBI,标准化系数为0.333,Z-value数值5.285;

H3:路径SN→EA,标准化系数为0.265,Z-value数值4.875;

H4:路径 SN→ EBI,标准化系数为 0.199,Z-value数值3.876;

H5:路径EA→EBI,标准化系数为0.312,Z-value数值4.654;

H6:路径EA→ERB,标准化系数为0.599,Z-value数值7.720;

H7:路径EBI→ERB,标准化系数为0.265,Z-value数值4.359。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各项假设命题成立结论。例如:H1与H2计算结果,知觉行为控制正向驱动游客环境行为意向,而环境行为意向、游客环境态度对ERB具有间接驱动作用。所以,命题H1和H2通过验证[6](见图2)。

图2 驱动因素路径

三 促进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策略

本研究根据游客责任行为驱动因素研究结论,提出以下能够促进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有效策略。根据前文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可知,知觉行为控制正向驱动游客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意向,为了有效改善游客对环境的态度,帮助游客形成环境行为意识,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令游客能够控制自身的知觉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明确关于环保的主观规范角度出发,改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责任行为。按照这些研究思路,本文从环境教育、舆论效应角度出发,提出一些促进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策略

(一)加强环境教育,提升国民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借助各阶段教育机构力量,将环境教育内容列入高校必选课程、中小学必修课程内容,由教师负责传播[7]。在教师课堂解说、课外活动植入等多项教育策略的实施下,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知,使其逐渐形成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关于教师课堂解说策略的实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题材选取方面需要进行调整,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收集一些关于我国著名景区的图片或者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引起学生对景区的好奇心和趣味性。接下来,采用模拟软件,以破坏景区环境作为题材,模拟景区遭受某些行为破坏后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从而强调保护景区环境重要性,引起学生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关于课外活动植入策略的实施,选取学校周围景区作为活动场地,带领学生共同保护环境,通过拍摄照片和视频,对比活动行为前后环境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环境保护行为实施的重要性和作用[8]。为了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意识,建议为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奖状或者奖品。

借助社会力量,针对非学生群体,在景区宣传环保重要性,让每一名进入景区的游客都能够对环保有一个认知。另外,鼓励游客相互监督,共同保护景区环境,在他人的监督下,约束自身行为。为了加强社会群体的环保责任意识,建议在景区内布设一些提示牌,主要内容为“举报有奖”,在奖励的驱动下,逐渐养成彼此相互监督习惯。

(二)加强舆论效应,引导游客责任行为

在网络通信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披露,对于不负责的环境行为给予公开。在广大群众的舆论下,让此部分人群认识到自身行为问题,逐渐产生环境行为自觉性。该项策略的提出,与新闻播报传播信息方式相似,只是将传播媒介更换为受广大群众关注的网络平台。在各个平台首页中添加游客责任行为宣传栏,主要与广大群众分享一些景区旅游环境责任行为知识,从而帮助群众加深对此方面内容的理解,积极配合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播报一些破坏环境行为相关的舆论内容,让此行为游客的行为受到广大群众的批评。为了避免造成人身攻击,此处为匿名报道。

另外,还可以借助舆论来讨论正确的环境责任行为,经过一番讨论,加深游客对此类行为的理解,在舆论的引导下,逐渐规范环境责任行为,成为景区环保队伍中的一员[9]。目前,用户比较多的网络平台有微信、抖音、火山、快手等,借助这些平台力量扩散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信息,对于环境责任意识薄弱、破坏环境行为等信息进行披露,为了引起游客重视,在平台中设置评价奖。对于讨论内容紧靠主题,且主题观点明确,内容含义较深的评价,颁发奖励,以此鼓励更多人群参与到环境责任行为披露中,从而摆正责任态度,加强责任意识。

四 结语

本文围绕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展开全面探究,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结合当前此方面研究成果,构建驱动因素分析模型,提出7个假设命题,作为本文重点研究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这7个命题各项参数数值能够表明命题中因素的驱动关系,所有命题观点均成立,可以为游客环保行为驱动研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数值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