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早点来,美味带回家
2021-12-27
进入立冬节气,天气骤冷,一份热气腾腾的美味早点,能给一天注入充足的能量。“一条山塘街,半座姑苏城”。在每天的第一缕晨曦中,山塘街这个阊门外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一直保持着最有烟火气的苏式市井生活。
说到苏州美食,山塘一直具有代表性。清朝《桐桥倚棹录》记载,“虎丘茶坊,多门临塘河,不下十余处”。时至今日,从山塘桥到白姆桥,老字号、网红餐饮、特色早点商家集聚。这个冬天,食在山塘有了一个更加鲜明的名字——“山塘早点来!”它既是招牌,也是来自老街的一声招呼:快来,带着齿颊上的芬香,开启美好的一天新生活。
“一步一品”,美食地圖徐徐展开
来山塘品早点,广济桥是最好的起点。桥下以东,有鹅汤馄饨,味美又驱寒。《同治都门记略》中夸奖一碗馄饨的最高境界是“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陈小鹅家的鸭汤馄饨包的是荠菜鲜肉馅的,个大饱满,还摊了勺鸭血就着吃,管饱又贴心,要紧的还在一个“鲜”字,喝一口能把人的胃直接唤醒,咽来方知滋味长。
返回广济桥,新民桥农贸市场里也“卧虎藏龙”。梁实秋说,“吃汤包的乐趣就在一抓一吸之间”,开业于宣统年间的丹凤楼最懂得制造这种乐趣,皮薄是一枚汤包的风骨,汤水沉坠在笼上,上有汤包鼓起,就算吃点心也要品出个山水意趣。马栋佩的烧卖,个大厚实,烧麦里头藏香菇包蛋黄,糯米塞得夯实,一口下去,物料自己滚进胃里,香气再慢慢顺着喉咙爬上来,全靠真功夫。还有香味四溢的蟹壳黄,别怕排长队,绝对物超所值。
说到要品尝正宗的苏式早点,山塘街新民桥以西是老苏州绕不开的地儿。苏州最早的鱼货贩子,去虎丘的游客们,甚至是微服私访的乾隆帝,都得往这儿赶。只需站上星桥一小会儿,姑苏城的市井风貌便会在你眼前展现。
又到了螃蟹最肥美的时候,点心吃过一轮后,龢记蟹粉的店开始热闹起来。大伙儿备齐苏式面,炒了蟹膏、蟹粉、蟹黄、蟹钳,就看你选哪一勺盖在眼前的面上了,趁热搅拌捞起一口都得感叹一声,“这吃的不是面,是黄金吧。”
荣阳楼的油氽团子是老苏州人的体面,水磨粉裹精肉下油炸,出油锅搁盘里晾两下,分批装进塑料袋里,散给四方来客。赏山塘河的人,都要以手上这袋团子社交,否则坐船闲聊都缺了谈资和底气。
前段时间有“上海女子乘火车专程去苏州吃汤团,逃票118次终于被抓”的新闻,苏州的汤团有多诱人可见一斑。朱新年家的汤团有代表苏州去日本参展的名头,这家有33年历史的小店野心勃勃,除了传统的赤豆、芝麻,猪肉和萝卜丝也是要拿来做馅的,地道姑苏人都躲不过一口鲜肉的诱惑。
蟹有了,鱼怎么能落下。范福记的金汤酸菜鱼面是传统苏式面和当代流行接轨的决心。酸菜酸爽鲜香,恰到好处,鱼片鲜嫩无刺,入口即化,就着面刚刚好,讲究的苏州人吃个酸汤都要有腔调。
由此,从东到西,有鱼有肉,一张山塘美食图“铺陈”开来。虎丘街道倾力打造“山塘早点来”品牌,正是为了发掘更多小隐于市的苏州特色美食,让市民零距离接触并享受苏州风味及特色文化。此次推出的苏州最有烟火气的市井早餐,展现最姑苏的人文风貌,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发展。
放心饮食,“后台”工作有力保障
美食,要吃得开心,也要吃得放心。为了让市民吃到正宗又丰富的早点,虎丘街道前期开展摸排,推介特色主力商家。街道组建了山塘早市筹备办公室,对初期符合条件的商户进行多次全面摸排和餐点品鉴,围绕打造一张 “舌尖上的山塘”名片的要求,挑选出荣阳楼、马栋佩、丹凤楼、朱新年、龢记、范福记、陈小鹅等成熟的、有特色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户,通过营造街区氛围、制定美食攻略、制作美食视频、媒体平台发布等,以市民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面推介。
好的餐饮体验也离不开好的环境。为此,街道提升街区风貌,打造舒适消费体验,严格落实店招规范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等常态化管理措施,依托山塘河三期沿河立面景观提升工程,实施对新民桥——白姆桥主街的立面改造和美化,并且逐步引导商户对店面进行微更新和改造,实现风格面貌符合山塘街的整体格局,提升顾客和游客的消费体验感。
街道同时对商户开展既有建筑安全排查,并分三步走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和检测,对餐饮店进行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并提出整改要求,实现餐饮商户特色品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全覆盖;邀请专业检测机构对特色产品及餐具清洗消毒情况进行食品安全第三方法定检测,营造安全的餐饮消费环境。
品味山塘,乐游山塘,再添新气象。虎丘街道将坚持保护区、姑苏区“一中心、两高地、一典范”的总体定位,通过扎实、深化推进“山塘早点来”品牌建设,以“一年冲刺”的工作干劲和要求,确保到2022年2月份,实现产品的升级和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到2022年10月份,实现载体的提升改造、街区面貌的整体改善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山塘早市”文化,不断做精苏式生活典范,擦亮“江南文化”品牌,使古城成为品味苏式生活的首选之地,在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上加快城市更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