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加入为社区发展赋能
2021-12-27丁云吴舒晴
丁云 吴舒晴
“我们早上来驿站量一量血压、测一测血糖挺好,这里的各类服务都挺实用的。”近日,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小巷红韵·新湾驿站”建成投用,为居民提供公交出行指引、小型义诊、小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被居民夸赞为是建在“家门口”的党建微阵地。
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提升,打造全科服务新常态,这一年来,社区实践了社区建设协商民主议事参与社区治理,大大推进了“人民社区人民办,人民社区为人民”的新形式探索。
社区大厅改造
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
虎池苑社区2020年9月上旬经街道、社区、协商议事会三级讨论,同时采纳承接第三方设计意见,确定新湾驿站的空间分布和主体功能。如今,大厅空间被分为全科大厅、配餐间、为老助餐活动间三个空间。
“以前来社区,办事大厅30米长的柜台和一个个窗口,我们不知道去哪个。现在全科大厅服务,跑一趟办成多件事!”居民们纷纷反映,现在办事更方便了。引入居民协商自治模式后,根据居民反映,社区设立了办事接待社工“首问负责席”,做到全员业务精熟。社区打造了集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健康服务和物业服务于一体的“精细化、便捷化、数字化”全科接待服务模式,使社情民意更清楚、服务管理更到位、群众办事更便捷、居民生活更和谐,社区治理实现全方位、集约化和高效能,消除了社区服务与居民之间的“最后一米线”。
配合服务流程和形式的改变,社区优化了全科大厅、办公区、活动区的区域划分,从色彩搭配、空间布局、服务引导等多角度提升居民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并在升级全科大厅的基础上,把活动区打造成集居民助餐、议事协商、文娱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阵地,实现了社区“最大化服务空间、最小化办公空间”的建设新理念。
今年10月重阳节,虎池苑社区“姑苏区银龄乐服务”助餐点开展试吃活动,让老年居民们体验助餐点的菜品。现场老年人们在取餐窗口按序排队取餐,三三两两围坐一桌试吃,敬老爱老氛围浓厚。90岁的潘阿姨当天第一个到达助餐试吃点,她觉得助餐点对老年人而言是一种保障,能够减轻子女们负担。居民吴阿姨也表示:“这是一件好事情,我有认识的老姐妹今天没来,我要让她们也来订餐尝试一下。”
服务驿站改建
将贴心便民服务挪到家门口
针对居民提出的“社区能否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的需求,2021年6月,经虎池苑社区与协商共治委员会多次协商讨论,决定将小区内原有垃圾分类宣教点改造升级为“小巷红韵·新湾驿站”,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开展群众身边的服务岗建设,将社区服务精准送到每户居民身边。
立冬之后天气转冷,但新湾驿站里很暖,在职党员服务日的一大早,热闹非凡,许多居民早早地拿号排队,等着接受社区志愿者的理发服务。一把剪刀、一把推子、一把梳子、一张围布,设备简单服务却不简单。看着自己理完发后清爽、精神的模样,李师傅剃完头高兴地说:“义务理发这项服务太棒了!”理发服务点旁,小家电维修、小型义诊等志愿服务点也吸引了不少居民。
不仅关爱老年居民,依托社區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虎池苑社区推进“周末社区建设”,也为年轻人与青少年提供便利服务。
依托在职党员周末社区服务,首届“童在虎池、趣在虎池、爱在虎池”我淘我乐的跳蚤市场活动在新湾驿站前的广场上举行得热火朝天。小朋友和家长们带来了软萌玩偶、各色胶带、花花绿绿的故事书、奥特曼卡牌、衣物等闲置物品等,并设计了各色摊位海报,引人驻足。小朋友们则卖力吆喝,每笔交易之后还不忘记录在小小账本上。大家意犹未尽,纷纷希望跳蚤市场活动能接着办下去。
据悉,新湾驿站首批为居民提供政策业务咨询、交通指南、便民维修、志愿服务登记、失物招领等12项便民服务,后续将根据居民需求增加调整服务项目。通过小小驿站,社区正在实践契合美好社区建设的“15分钟生活圈,5分钟服务圈”理念。
公众号功能拓展
多元服务构建有声有色生活圈
大厅改造基本完成后,社区根据在职青年居民提出的社区线上智慧服务手段不足,沟通不便捷的问题,于2021年2月着手社区公众号服务功能模块的研发。
社区、议事会多次与协商共治委员会及软件开发方就公众号的模块功能进行探讨和修改,将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充分融合,于线上整合党务、政务、居务、网格以及群众文化生活各方资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分享社区建设成果提供了新路径。
社区公众号在居民和社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社区全科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理念得以在线上实践,既方便社区发布各类活动通知、宣传相关政策,又便利居民报名参与社区活动。居民同时可以积极参与线上留言互动,在网络中实践协商民主,有效扩大年轻在职居民的参与面,提升社区活动的影响力。
想要真正引导全体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社区有很多工作要做。虎池苑社区将坚持把协商民主运用到各项治理和活动中来,引导小区居民合理表达诉求,让活动为民所需、让服务为民所用,推动美好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