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城市文脉,留住姑苏乡愁
2021-12-27丁云朱丹虹
丁云 朱丹虹
城市在更新发展,城市文化遗产和城市历史文脉也要同时保护好,那是姑苏缘起,也是我们乡愁的发端。
近年来,金阊街道积极探索古城保护与利用新路,“让古城街巷环境更优美、设施更现代、生活更智慧,让更多市民分享古城保护成果,以可观可感的工作成果迎接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保护区、姑苏区成立10周年。”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跃表示。
保存记忆,一展江南水巷风光
苏式挑檐、苏式花窗、苏式栏杆……平门小河沿岸的每处细节都透露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今年,金阊街道配合姑苏区河长办对平门小河、阊门内城河、桃坞河、仓桥河4条背街水巷启动风貌提升工程,实行“一河一策”方案,通过水岸同治的方式恢复苏州水巷传统风貌,保留古城记忆。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今年10月,上塘河水上游项目正式启动,游线实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滨水景观风貌、水乡风俗民情、现代商业载体的“串珠成链”。街道同时有序推进辖区运河水质提升工作,编制完成《金阊街道京杭运河轻化仓库断面水质提升方案》,对进入运河的上塘河、徐家浜、活络浜、里双河等11条支流支浜“一河一策”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为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适度更新,让古城街巷焕发全新活力
3D全息互动花卉、“12月花神”巷里花园、“天女散花”立体墙面……走进东百花巷,仿佛置身花的海洋。今年,金阊街道在做好辖区370条背街小巷“净化”的同时,更做到“美化”,引入第三方文化创意机构,挖掘街巷历史故事,差异化施工方案實现“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点”,让百姓生活更宜居,让小巷擦亮“颜值”,厚植“气质”。
辖区内古巷古宅星罗棋布,串联起城市生活记忆,也珍藏城市历史文化密码。街道联手喜马拉雅推出“风雅金阊·诗音街巷”项目,用声音传递历史与人文。
中街路片区创新实施“巷管家”项目,以城管、安监、交警等10支传统职能型力量为核心,配合大数据指挥平台,开展“管家式”服务,巧用“微更新”优化民生服务方式,做好背街小巷长效管理,助力古城文化焕发新生。
综合整治,老新村迎来崭新气韵
“粉刷一新的墙面让小区年轻十岁!”走进即将改造完工的新元二村小区,居民游永兴在小区新改造的健身区说着幸福感。
近年来,金阊街道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与老旧片区交通安防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增设与改造老旧小区停车位及活动场地,改造市政设施,为老小区增添智能化设备。老旧小区变得“面子”好看“里子”好用,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明显。
位于金门路和彩香浜交叉路口的麻布浜口袋公园宣告竣工,公园结合局部小广场将作为居民休憩、交流的空间。保留水杉,增加常绿乔木香樟、广玉兰等以及落叶乔木黄山栾树、无患子、紫玉兰、合欢等,及花灌木蜡梅、石榴等。公园新建健身活动场地近600平方米,还有一座3A标准厕所,原有架空线全部入地处理。
自姑苏区开展绿化和景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金阊街道已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创元公园、经贸大厦、东虹园、革命博物馆和麻布浜5个口袋公园的改造升级工作,完成了干将路、三香路、金门路、馨弘路和银泰路5条主干路的景观提升工作,下一步,还将配合推进三元四村、菱塘和新元等口袋公园的改造升级工作。
活化利用,古建老宅迎接八方来客
从养育巷拐进吴殿直巷,8号“宣州会馆”由清代乾隆初年在苏经商的宣州泾县籍商人所建,占地面积1000 余平方米,东、中、西三部分建筑组成独特的“四水归堂”,为苏州市控保建筑。经过百年风雨,不少地方已经腐蚀损坏。金阊街道及相关单位组织对40多户居民住户动迁并启动修缮保护工程。修缮完毕的宣州会馆也被打造成精品文化酒店,风格正戳许多人的江南别样情怀。“盘活古建老宅资源,吸引更多活力人群来古城生活、创业,实现了‘活态’保护。”街道办事处主任韩晓庆表示。
除了宣州会馆,位于桃花坞大街的费仲琛故居修缮完成后现正作为招商载体,曹沧洲故居、元宁公所、武安会馆3处古宅已完成腾迁,大众里3号、尤先甲故居、邓宅、吴宅4处131户居民腾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古建老宅保护中尤须重消防安全。中街路网格处于姑苏古城核心地带,街道将该区域列为试点,探索实施智能安防系统建设,以智能化手段守护老宅和居民的安全。
文化传承,助力古城活态保护
文化是古城保护好、建设好、传承好不可或缺的软件,源于生活的传统民俗最能彰显姑苏文化魅力。近年来,金阊街道深入挖掘大运河姑苏段沿岸故事,丰富姑苏运河民俗文化内涵,系统提升大运河民俗文化影响力。
导入科创,引入文创,在“轧神仙”活动中植入时尚国潮元素,让游客和市民在吴地文化的精致典雅中,感受时尚前沿的潮流质感;向将“非遗”传承融入企业创新发展的8家辖区文化企业授予石路商圈“金·匠”企业荣誉称号,“政企联动,文商互动”的形式让石路商圈“轧神仙”人气爆棚;通过民乐、交响乐、合唱、音乐剧等不同种类的音乐表现形式每季度演绎运河四季变化,让市民、游客朋友们领略江南文化之美,置身金阊昌盛之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