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三微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2021-12-27孙飞
孙飞
【摘要】当前,高职学校思政课堂教学因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化状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枯燥,没有吸引力,思政课教育效果不显著。“三微一体”是针对此问题的有益探索。文章通过“三微一体”课堂实践,配合思政课堂主渠道育人研究弥补课堂全程育人的不足,为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探索新的道路。
【关键词】高职学校;思想政治;育人模式;微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0—0015—05
当今社会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掀起了第四次教育革命。它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期。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发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即教学对象由“数字移民”变为“数字原住民”,教学环境由线下的教室课堂变为线下线上融合的混合环境,教学资源由纸质的教材课本和辅导材料变为广泛的在线学习资源,教学模式由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微课、慕课、Spoc、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不断出现,教育信息化由此产生。这样的教育新生态给教师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在知识学习、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由此也对教师自身的认同变化产生影响。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此背景下探究教育微+模式,即微平台育人、微环境育人。微课堂育人服务于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即“三微一体”育人模式,是对当前高职学校思想政治育人的有益探索。加强和改进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开创新时代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就是要推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做好高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新时代高职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要求,推动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业绩。同时,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地指导高职学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是高等学校思政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部门管理者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迫切的需求。
查找大量文献发现,有关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的育人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课程建设领域。在与之相关的文献中,关于微平台育人、微环境育人、微课堂育人的描述基本上是以单一方面作为前提[1]。尽管如此,下述关于“三微一体”育人模式的描述对本选题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从网络微环境(微信、微博等)的角度进行表述,少有提到三个方面的。如华侨大学的林钰华认为微信是大学生普遍接受和欢迎的,它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2016年一篇硕士论文《“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以微信为例》,就是专门研究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仅研究这一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虽然也有学者从“三微”角度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和本文提到的“三微”有着质的区别,主要是从微时代、微平台、微载体这三方面提出[3]。2018年肖晓哲广东海洋大学《微时代、微平台、微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三微”看似一致,微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和微平台中的网络平台是一样的,微载体是以网络微平台为载体,虽然提及“三微”,也只是提及本研究微平台育人这一个方面。
当前,很多研究者都能把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新媒体互联网环境下研究,但多数学者是把微环境仅认为是网络环境,对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新媒体平台育人和微课堂育人对思政教育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关于高职学校思政系统化育人机制构建等问题的研究还尚待深入。
基于以上研究得出,我们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第一,思政“三微一体”育人模式对学习者的影响;第二,网络育人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研究;第三,实践和环境育人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研究;第四,思政课堂主渠道育人研究。
同样,基于文献综述,发现前人研究有以下两个不足:一是对于高职学校思政三方面一起研究的少;二是多关注课堂研究,对于新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效用研究的少。
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微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
思政教育“微+模式”就是通过“三微”育人,即微平台育人、微环境育人、微课堂育人,“三微”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即“三微一体”系统化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1.搭建微平台。应莹早在2015年于《辅导员依托微平台在育人工作中的提升》中提出,微平台育人模式,最主要是充分利用微信群平台谈育人的方便快捷。合肥工业大学李丽鹏提出构建学生党建“四微”平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QQ空间等“四微”平台育人[4]。2018年李丽鹏《网络教育作品推选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发挥微平台育人大作用》,文章中包含了多个平台,这是阐述微平台育人比较全面的论述。
为了发挥微平台育人的作用,豫章师范学院搭了多个立德树人的平台,如,网络平台、红心服务队平台和党建“333”工程平台等。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学校应主动适应新媒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即时通信交流工具,包括微博、微信等,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如建设学生班级管理系统和微博平台。思政工作在新时代要适应新变化,不断因时因势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打造一支线上网络平台,包括微信、微博、网站、QQ群,不定期发布学校及学生动态,建立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特色的微信公众号。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娱乐新闻、论坛帖子等加之以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红心服务队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发挥专业特长为出发点,以互联网+党建为依托平台,以红心服务队为实践途径,在对学生队员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获得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赞扬。同时,江西省教育电视台、江西教育网、江西手机报、校园网、校报都对红心服务队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连续报道。红心服务队自孕育、成长以来,以弘扬志愿者精神,加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发挥所学专长为出发点,以互联网+党建为契机,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红心服务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在学校形成辐射效应,成为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加强实践锻炼的一个重要平台。
搭建党建“333”工程平台。党建“333”工程,是学校党组织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之一。如何依托学校党组织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利用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党建“333”工程要求党员干部每学年深入联系系部、班级、宿舍调研3次以上,与联系师生交流谈心3次以上,达到三个提升。通过开展党建“333”工程,促进了全校党员干部转变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的“三转变”,实现了党员干部形象、工作效能、办学水平的“三提升”。党建“333”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落实落细。2017年该校开展党员联系学生的党建“333”工程以来,光外国语学院就有20多名党员干部助力,有42名学生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0位学生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13名同学成为了发展对象,3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建“333”工程,学生的思想、学习的各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
2.创设微环境。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关超雄,是从微信的微环境和德育方面着手研究“微环境”促进高职院校德育育人。除了从微信方面还有从校园微环境德育育人的,和本研究四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环境、校园环境、第二课堂环境以及思政工作者)之一非常一致,作者在《营造校园微环境,厚植道德教育土壤,强化育人理念》说到,校园微环境营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在生活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因素所无可替代的。
微环境育人是以校训、校歌带动良好的校风形成师生爱校亲校的局面,通过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利用校园文化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豫章师范学院就是通过把校史写入校园,把校友变成教材,把校园变成课堂,是利用好校园环境育人的鲜活事例。因此,学校要利用好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好学习和教育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就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是一种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效果是课堂教育所不能及的。也可以是创设环境。为了达到微环境育人的作用,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创设了志愿服务、社团风采和学习日等环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微爱心春风化雨。要注重培养师生的奉献意识,弘扬志愿精神。遴选了志愿者参与各种各样有益的志愿活动,如,南昌市“小蜜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校园文明监督志愿岗、食堂文明用餐志愿岗及“三下乡”志愿服务。2020年抗疫期间辅导员徐紫薇带头在家乡做防疫志愿者,另有15名学生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担任一线志愿者。为了做好疫情后返校复学工作,所有党员教师都争当志愿者,进寝室开展疫情防控宣传。遴选学生参与校园文明监督志愿岗、食堂文明用餐志愿岗及“三下乡”志愿服务。开展社团活动风采,以党建“333”工程为引领,师生党员为骨干,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英语角、青春广场系列活动。笔者所在的豫章师范学院每周四下午开设了豫章社彩活动,内容多为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有红色家书故事表演和诵读,有历史故事也有现代感人事例。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如“五四”大合唱、健美操和手工作品等竞赛活动、五色之光志愿者活动、赞贤杯竞赛活动、三走活动等,开展学习日、主题党日和专题学习及开展好学生的晨读晚练活动。如,诵读红色家书、家风家训专题教育、教育警示片观后感,开展“铭记伟大胜利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弘扬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参观“海昏侯遗址感受江西特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领略江西特色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
3.开展微课堂。大多数学者是从微课着手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研究则和以往的研究大不一样。提倡学生讲授微思政课和微党课。《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建构智慧育人微课堂》中提出的微博、微电影、微课程等一系列“微革命”逐渐渗透并改写着我们的生活,也必将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上海理工大学姜颖杰等老师在《电台微课堂,思政育人新路径》中,借助电台广播,将传统意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下大课堂搬到了网络,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其实,此观点和微平台有相似之处,都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教育。
微党课堂。一堂党课就是一堂思政课。首先,师生讲党课要提前做学习方案和计划;其次,由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做学习的榜样,党性锻炼的带头人;最后,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改为讲党课。通过学生讲党课,既加强了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党性修养,还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党的知识,坚定了党的信念。
当前,学校思政课堂教学因当代学生网络化的状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上课玩手机、网络上负面宣传图文资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枯燥,没有吸引力,思政课教育效果并不显著。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不断提升思政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微课堂育人方面,一是研究如何弥补课堂全程育人的不足,把思想政治教育渐渐融入专业课的环境进行全过程育人;二是研究如何能改变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探究微课堂育人就是将之改为学生课前讲授微课程,讲的时间以5分钟左右,可以有长有短。
在探讨学校思政育人方法时,采用参与式、案例式、情景式、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对思政教育教学效果作用明显。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上,让学生参与进来讲微思政课,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讲课。上海理工大学开展“让学生给学生讲思政课”,校长丁晓东认为,学生讲师走上形势政策课讲台,为学生讲授思政课,用专业实践、鲜活案例和生动故事感染、影响、教育身边的同学。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让学生表现就是让学生得到锻炼。豫章师范学院成立了一支学生志愿思政宣讲团实线——同心讲学团,举实例、讲道理,用形式多样的宣讲,从身边事入手,通过学生给学生讲思政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是思政课堂之外学校搭建的思政平台和创造的思政育人环境,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三、研究意义
对于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微一体”系统化育人机制构建的研究,综合各方学者观点认为,研究重点是在系统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研究的趋势,努力在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微一体”系统化育人机制构建方式方法上,提供具体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此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互联网+新时代信息网络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研究系统化推进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能更好更方便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形象生动;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研究性、自主性学习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总要求在高职学校特定环境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确保党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内在要求。
其次,在全面、准确把握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把握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同时,利用互联网+载体创新高职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它能提高高职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互联网+手段机制,推进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能更好更方便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形象生动;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再次,在高职学校思政“三微一体”育人模式对学习者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开展网络育人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研究,推动实践和环境育人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研究。思政课堂主渠道育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可以弥补课堂全程育人的不足,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环境进行全过程育人。二是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
最后,开展此探索拟以期望效用理论为依据,以大思政格局为背景,融合信息技术的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范式变革,对高职学校思想政治一系列工作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试图探究高职学校教师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对话、反思、学习以及实践中进行建构,重塑个人自我和社会自我,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贾迅,杨旭娇.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02):82-85.
[2]林钰华.“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6.
[3]肖晓哲.微时代、微平台、微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7):233-234.
[4]李丽鹏.网络教育作品推选|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发挥微平台育人大作用[EB/OL].[2018-12-13].https://m. sohu.com/a/281656259_653069?spm=smwp.comment.author-info.2.1624018018104Vshbpvh.
(本文系2020年度江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规划重点课题《高职学校思想政治“三微一体”育人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20ZD081)
编辑:魏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