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调查与分析

2021-12-27刘祖铭刘馨阳董海艳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建议问题

刘祖铭 刘馨阳 董海艳

摘要: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渤海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较高,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专业发展目标达到了良好以上的水平。但也存在专业前沿知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够、实践技能稍弱等问题。鉴于此,学校通过扩大通识拓展课模块,实施转动课堂,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增大教学实践比重,实行“双师”进课堂等举措,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历史学师范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达成度 问题 建议

基金项目:渤海大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调查与分析”(20201016702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了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为了规范师范教育,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师范专业认证是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養质量的达成度是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各项指标的达成度已成为师范类专业进行自身建设以及接受外部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的主要内容。培养目标达成度反映的是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岗位实践所能达到的职业成就预期目标;毕业要求达成度反映的是学生通过在校的专业学习,毕业时在素养、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水平,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对本专业培养什么类型人才的总体说明,体现本专业对于师范生培养理念的系统思考和深入认识。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是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指标,用来“考查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发展是否满足国家‘出口’的质量要求,是否达到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同时通过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综合评判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教育承担着中学历史师资培养的重任,为了进一步贯彻师范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本文以渤海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为例,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为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二、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从师范认证的角度,外部评价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外部评价机制入手,主要涉及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具体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咨询研讨等形式。

渤海大学地处辽西重要城市锦州,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立足辽西、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现代化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学科素质高,具有较强教师基本功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中学历史教师。”具体包括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专业发展目标4个内容,涉及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育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等多方面。这个培养目标清晰地表述了师范生培养的各项要求、师范生毕业后5年的发展预期、在社会环境下具有的职业素养及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与数据,围绕培养目标的各项内容,制作了2015—2019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毕业生自我评价问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毕业生评价调查问卷,涉及毕业生206人,各层次学校25所,从培养目标各个层面全方位对达成度进行调查,回收各类问卷617份,完成了所需样本的采集。

通过对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发展情况、毕业生自我评价的调查统计,99%以上的毕业生热爱教育工作,工作责任感强,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9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能够满足现有教学需求;91%以上的毕业生具有实施教学、进行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90%以上的毕业生能够主动适应教育改革与职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规划,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34%的毕业生成长为中学历史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师及业务骨干。我们可以看到,该校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处于良好以上水平。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也是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重要参考。调查对象为25所公立普通中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等39人,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培养要求达成度、对毕业生的综合满意度,其中培养要求达成度从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育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8个方面进行评价。

从用人单位满意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评价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良好,普遍认为毕业生师德规范符合用人单位对于教师的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肯定了毕业生的教育情怀,认为毕业生热爱教育事业,富有责任心、事业心,有立德树人、诲人不倦的情怀,愿意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从学科素养方面看,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学科素养较高,具备足量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中学历史教学所需的通识知识,系统获得了历史学科思想方法,能深入理解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践的联系,并能将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地传播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独当一面,具备传道授业的能力。

从教学能力看,毕业生具备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所需的“三字一话”等基本技能及信息技术能力,能够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及学科教学法组织教学,掌握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原理与方法,熟悉班级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胜任班主任工作,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从综合育人能力来看,毕业生能够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教育资源、融合学科教学进行全方位育人的自觉意识和初步能力,熟悉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具有设计和组织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的基本能力。

从职业发展目标来看,毕业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主动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动态,能够根据教育现代化与专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自主发展规划;能运用相关知识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技能。

三、存在的问题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以及毕业生家长的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学生的学科素养、师德规范、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在素质目标方面,虽然在各项评价中,素质目标符合度最高,评级属于良好等级,培养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个别毕业生职业素养不高,教育情怀与奉献精神不够,责任心尚需加强,职业认可度与职业自豪感尚需增加。

第二,知识目标方面,一是学科专业前沿动态知识不足。本专业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中学历史教学领域所需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与专业发展趋势,掌握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方法和技能,涵養自我反思精神与教育创新意识。统计结果显示,此项规格标准符合度为中等水平,需要引起重视。二是实践性知识欠缺,教学实践能力不足。需增加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强化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多走进一线,进行落地式培养,部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第三,能力目标方面,学生的专业科研创新能力尚需加强。专业明确要求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初步研究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科研能力符合度不高,毕业生科研能力较弱,只有小部分毕业生撰写、发表教育教学相关论文,毕业生缺乏创新意识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性,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第四,在专业发展目标方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与学校领导、家长沟通的能力不足,存在反思能力弱、沟通能力差、学习欠缺深度等问题。

四、建议与做法

鉴于毕业生在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存在的不足,渤海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推动了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改进的目标是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宽学生学科基础;前沿引导,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注重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此,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增强学生课程的选择权,引导学生围绕学科专业和自身知识结构选择相应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修订培养方案,在加深加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设置通识拓展课模块,开设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系列课程。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实施转动课堂,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

第二,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要求教师介绍学术前沿动态,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发挥专业教师的科研引领和帮扶作用,尽早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训练科研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参赛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专业核心课中,开设“历史学重大与前沿问题”课程,让学生了解专业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核心问题,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开设第二课堂模块,设置素质拓展、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

第三,强化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课程设置建立以中学教育为导向的课程群,设置“教师职前教育模块”,这是专业核心技能,做好技能培养规格与课程内容对接,这些课程包括“教师语言”“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书写技能”等。同时在实践环节必修模块中,增大实践比重,通过“教育见习”“专业实训”“教师基本能力实训”“微格教学实训”“教育实习”等,全方位打造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双师”教学,既有专业老师的专业指导,又有中学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与一线教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教师基本功训练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学校加强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强度。“三字一话”与课堂实训均实行“过筛子”式的严格考核,每学期、实习前后都要进行,建立问题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与指导。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范特色建设,学校投资建立了“师范学院”专门管理和建设学校所有的师范专业,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师范生教学技能大楼”。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少的情况,学校建立了“智慧教室”,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技术。

综上所述,学校在师范类培养方面,应更加注重提高综合育人的水平,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科研和创新的价值。同时也应注重专业素养和师范能力,提升毕业生整体素质,将毕业生向立足辽西、服务全国教育事业的骨干教师方向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 2018:5.

[2]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渤海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2018:1.

[3]韩伏彬,董建梅.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一次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55-58(1).

[4]田腾飞.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J].教师教育学报,2020:79-86(4).

[5]石榴花,肖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25(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