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文深度学习,扎稳民族文化根基

2021-12-27陈雪英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4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有效指导深度学习

陈雪英

[摘要] 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发展和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应多些储备,处理教材时要随文应变;教学时可以适当引进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并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语文实践,以便有效助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提高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打好成长底色。

[关键词] 深度学习;有效指导;解读文本

深度學习用于描述学生积极主动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语文深度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激发培育热爱祖国语文之情,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学生语文深度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儿童母语学习旅途中的陪伴者与引路人,语文教师该如何服务学生语言成长、让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深扎于学生心田呢?

一、胸藏万汇凭吞吐:解读文本,多些储备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成为全知全能的“解惑者”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自我成长。教师掌握的知识越充分,引导起学生来就越得心应手。虽然我们无法拥有整个海洋,但要努力让自己不断思考学习,不断成长,成为常流淌常新鲜的活泼小溪。

曾听一位老师执教《灰雀》一课,因一点困惑学到一份新知。导入新课环节,老师播放清脆的鸟鸣声及美丽的公园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然后出示喜鹊、灰雀图片,引导孩子辨别异同并提醒孩子:喜鹊是长尾巴的鸟,所以“鹊”字是鸟字旁;而灰雀的“雀”是隹字旁,“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指短尾巴的鸟。这个部首告诉我们,灰雀是一种短尾巴的鸟。听到这里,学生和听课老师都产生疑问:孔雀尾巴那么长,为何孔雀的“雀”是隹字旁?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才解开心中谜团。原来,能自然开屏的雄孔雀那美丽的“扇子”并非尾巴,而是尾部上方的覆羽,只是大多数人误以为是长尾巴而已!如果教师解读时掌握了这一知识,当场为学生释疑,相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隹字旁字的造字规律,更精准地识记生字,以实现语文深度学习。

二、天机云锦用在我:处理教材,随文应变

到进修校附小听一位老师执教《场景歌》,发现她处理教材很有技巧。课文的四个小节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风景图、山村田园风光图、公园景色图及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这位老师导课时创设了“跟随少先队员一起去旅游”的情境,先让孩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红领巾带我们去哪些地方?梳理课文内容,然后再以“少先队员出发前做了哪些准备”引发学生思考,跳过前文直奔最后一小节: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这样借助图片就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读、书写“队、旗、铜、号、领、巾”六个生字。

如此设计切合了教材特点,符合儿童认知。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本课共要求孩子认读12个生字,书写10个生字,而课文的第四小节中,要求认的字占了3个,要求写的字则高达6个。若按课文顺序教学,孩子们要到快下课时才会学到第四小节。而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一般入课后十五分钟是他们注意力保持得最好的时段,过了这个时间,就有部分孩子开始走神,等到快下课时,大部分学生就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因此,为保证孩子在最黄金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老师独具匠心地将课文末节提到第一小节前进行教学。这一小小的变化,用意不可谓不深。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引进资源,适度拓展

有针对性地引进拓展性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并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重要保障。《场景歌》一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运用数量词,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学习本课前对数量词已有大量直观的感知,怎样让他们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有所长进?适度拓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1.举一反三巧识字。学习“红领巾”的“领”字时,教师出示“页”的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让孩子形象感知:“页”,原本表示人的头,“领”就含有带头的意思。接着,让他们说说还知道哪些带有“页”的字,如“颈、顶、项、颜、颊、颅”等。同时相机引导思考:这些字的含义与“页”的本意有什么关联?如“头颅”的“颅”,左边的“卢”表示读音,右边的“页”告诉我们它的意思和人的头有关。通过这样的拓展,孩子们进一步感知“页”的表意作用,将零散的生字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有结构的网状图,识记理解生字的效率也大为提高。

2.由偏到全长见识。教材中有“一把铜号”这个词组,“号”是本课要认读并书写的生字,大部分学生对“号”字义的理解都停留在“标点符号”或“座号”上。怎样把他们的认知引向深入和开阔呢?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见过的“号”字,温习旧知;再引导观察插图:课文中的“号”是标点符号的意思吗?借助图片了解“号”的另一个含义——乐器的一种;随后出示补充资料——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等图片,甚至可以让学生听听音频,感知“号”的声音特点——十分嘹亮,并联系生活谈谈在什么时候听到过号声。这样教学,把识字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既深入理解字义,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3.从易到难学用词。本课出现的数量词中,学生比较陌生的是“一方鱼塘”的“方”,教学时可先出示方形池塘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个“方”字常用来形容方形物体。再引导发散思维:还有哪些方形物体也可用“方”这个数量词?比如“一方砚台、一方手帕”等。接着补充:某些时候,“方”也指用地,如“一方水土”。通过拓展,让学生对“方”的用法有更精准、全面的了解。

量词的应用看似简单,但想要用得准确无误并非易事。在课末,通过出示不同形态、不同数量、开在不同地点的花,让孩子们根据具体情境填写量词。孩子们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虽然都是花,但场景不同,所用的量词也不一样:可以是“一枝花”“一束花”,也可以是“一篮花”“一池花”,甚至可以是“一片花”……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重在实践

首先,说到做到,及时实践。课堂中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读得很好,下次声音更响亮点就好了。”“你说得很对,如果能用准数量词就更棒了!”……每次听到这样的台词,总感觉遗憾,为什么要下次?何不现在就让孩子更棒?下次孩子真能做得更好?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对孩子说一百遍“下次声音要响亮一点”,也不比“现在让我们响亮地练习一遍”有用,因为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耳过千遍不如口过一遍。只有让学生开口练习,学生才能真的学会响亮说、准确说、有条理说。从这个角度讲,对一些不需要长期练习就能掌握的技能,完全可以让学生跟“下次”说再见。只有严格要求,当场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说到做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深度学习。

其次,从点到面,全面实践。对刚上一年级的南方孩子而言,翘舌音是学习难点之一。因此常能在课堂上看到负责任的老师,一对一苦口婆心地引导孩子:“请跟我读,sh-uǐ-shuǐ,舌头卷起来,再来一遍。”终于教好这一个啦,老师如释重负地放过这个娃和这个拼音,愉快地继续余下的学习旅程。多可惜呀,如果能适时从点到面,让全班同学一起练习,岂非事半功倍?一分钟教会一个孩子与教会五十个孩子相比,哪个效率更高?不言而喻。从点到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学生才能更扎实地掌握语文工具。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有效指导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解读文本“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