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三探”式阅读教学

2021-12-27彭修芸邵艳红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

彭修芸 邵艳红

[摘要] “三探”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它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让教学彰显精彩。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温床,而阅读文本往往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三探”式语文阅读教学将阅读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深度学习;“三探式”教学;思维型课堂

在阐述如何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之前,先简要介绍一种有效的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三探式”。“三探”即自学初探、合作共探、运用再探,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要培养他们发现真理的能力。

自学初探,是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预设自主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学后能提出思维型问题或有所得的起始环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学初探环节讲究对文本的整体性阅读,这需要先让学生自己去做,否则不可能在后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合作共探,是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环节,它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师生对话或者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共同解决自学初探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借助情境创设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共探,可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运用再探,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拓展和延伸。这一拓展和延伸,可以是思维的运用迁移,对生活的体察、观照,也可以是动手实践。知识犹如种子,种子的意义在于生长。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生根发芽、彰显力量。学生通过运用再探环节,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使认知进一步升华,深化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感悟社会和生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杨绛的《老王》为例,呈现“三探”式阅读教学探索。

一、自学初探:初读课文,走近老王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简单地说,“动笔墨”就是在读书时要做好标注圈点。下面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读书的标注圈点符号。

设问:初识一个人,我们一般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物的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相关的文句,看看老王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互相交流)

板书:生活孤苦……

设计理由:让学生意识到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認识,要依据文本本身,从容易发现的文句开始,然后再深入人物的性格、内心去挖掘。

这样设计好不好呢?一篇文章的学习,最开始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上去预习和感知课文,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才能形成新的能力,更为老师掌握学情提供参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教学中,教师本应努力营造能让学生进入自主积极思考状态的氛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阅读教学也是等待的艺术,“自学初探”讲究“慢”,要尽量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对文本认知的必要共识和个性化解读,让学生能自己说出初步探知的结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未能充分做好文本解读的“预热”工作,教学就不能轻易开始,仓促草率、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故而,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初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触动你的一个人物的一个点,并说明理由。

设计理由:这一问题用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上,可谓牵一而动百,犹如平静的湖面投进一颗石子,激起很多求知的波澜。而学生回答时也很准确到位,有的说老王是“不幸”的人,有的说他是“善良”的人。说他送香油与鸡蛋给“我”,会有学生提出,这是不幸的表现吗?表示质疑。或者可以说“我”一家人中的某一位,比如“我”对老王,女儿对“老王”。课堂上应该达到了生生互动,教师顺势引导,起了穿针引线的桥梁作用。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三探式”语文阅读教学,把思维作为认知过程的核心,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学会思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这符合学生思维认知的特点,并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合作共探:说老王

设问:这样一个生活孤苦,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做了什么事让作者总想起他呢?

(学生细读课文,再次运用批注圈点方法,抓住细节认识人物)

板书:性格善良,渴求温暖

设计理由:让学生细读课文,从细节入手了解老王人物形象,认识老王的内心。

如此设计是否可行?它显露出来的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从属。课堂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缺少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共同面对的一个大问题,教师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可能不是学生的问题或不是最需要、最重要、最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策:开放提问时空,善待提问行为,营造心理安全氛围,唤醒学生乐问的主体意识,进行提问训练,让学生“读出问题来”。

那么,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设计:

本文之所以能触动我们,是因为一些朴实又真挚的语言,请圈画旁批你能掌握的或还读不太懂的句子。能自主理解的,赏析它;还读不懂的,提出你的疑问。

设计理由: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自由朗读课文,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要求学生圈画出本文重点文句,读一读,写一写,并且引导学生画出他们认为精彩的语句以及让他们感到疑惑的地方。精彩的句子还得有旁批说明它的精彩,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相互交流阅读体悟,让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这样学生就获得了两种思想,在此基础上再交流就自然、顺畅得多了。因而教学环节可以按照“读老王(走进文本)——说老王(感知文本)——品老王(品语言,得写法及人物品质)——悟老王(明目标与明生活)”的方式推进。

如果我们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能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真正地有效阅读,并利用好“三探”教学法这个“抓手”,真正落實“以学生的学为主”,以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的梯度中逐步提升。那样,我们就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再探:三读课文,走近作者

设问:帮助一个善良的人,我们会感到快乐,作者帮助了老王,为什么每每回想起来,却感到愧怍呢?

(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我”与老王交往中,“我”的行为等并思考)

板书:幸运者对不幸者的关照

设计理由:让学生感受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这样一来,这节课虽有设计第三个环节,但这个环节实际上仍处于认识与分析的层面,并没有体现“三探”式阅读教学的深度思维。

对策:设计有效的主问题,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启发学生思维,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帮助一个善良的人,我们一般都会感到快乐,作者帮助了老王,为什么每每回想起来,却感到愧怍呢?

设计理由:引领学生去思考文章的丰富内涵,又从文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去审视人们自省、可贵的品质,突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高贵心灵。

结尾引申也很重要,需要提升文意,让学生明白人性的平等、生活的真谛。其实作者结尾的话语意味深长,目的就是说人没有高低与贵贱之别,只有幸运与不幸之分。而“我”对老王,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说,“我”不明白一个将去之人的心,总是自以为是,觉得拿一些钱给老王就是最好的东西,却不明白一个将死的人,要钱又有何用呢?他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宽慰与踏实。为了表达“我”平时把他当朋友看待的一份心意,他的回报是香油与鸡蛋,可是“我”却拒绝了这份心意,还以为自己这样做是在帮助老王,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不善解人意的无知啊!作者这种事后的反省,饱含着自责与内疚,所以说是“愧怍”。一个作家尚且常常自省,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学习此文,我们从中汲取的营养又何止这些!

指向深度学习的“三探式”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型课堂,构建了语文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归结起来,“三探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而值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大力实践。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