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1-12-27韩高俊

学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兴趣

韩高俊

摘 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必须要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0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20

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性课程,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掌握好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从学习内容看,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而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不仅要通过课内获得,更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获得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含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报刊和图书,通过阅读既能够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还能够开拓视野,深化学生思维,这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有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并不平衡,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要么是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要么是课外阅读资源相对贫瘠,一些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不重视,从而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很多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够,导致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影响了学生的表达与写作,进而影响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实效,以及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恰当、有力的举措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完成阅读要求,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实效。据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谈一谈自己认识。

一、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

以问题为导向是解决教学中存在不足进而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发现问题、寻找根源也是优化语文教学的路径之一。所以要想解决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不足的问题,就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结合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1.认识上的偏差。从农村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很多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家长希望学生心无旁骛地通过三年苦读,能够考取好的高中,进而考上好大学,走出农村,改变命运。对于课外阅读则认为是牵扯精力的无用功,甚至影响了学生文化课学习,所以在课外阅读上持不支持甚至是反对的意见,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2.升学压力的影响。随着整个社会对上高中考大学的“狂热追捧”,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壓力逐渐增加,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课业负担较重,特别是学习科目的增加使他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导致学生自主支配时间严重减少。受此影响,很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下降,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时间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

3.阅读书籍的短缺。对于如何选取课外阅读书目,在新编制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具体的建议,同时也鼓励开展整本书阅读。但是从初中学生的家庭实际状况看,一部分学生家中可阅读的课外书籍极度匮乏。而很多学校的课外书配比失衡,可供学生选择的书目有限,适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短缺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4.社会因素。随着网络信息媒体的发展,手机已经普遍进入了每一个家庭,家长在手机使用上对学生的监管和引导不够,导致很多初中生沉迷于手机,对于课外阅读不太关注或者没兴趣,这也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因素。

5.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有着很大影响力。从现实看,很多教师受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在教学中依然坚持陈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也存在迎合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卷面分数的行为,教学拓展和延伸不够,尤其是对于课外阅读关注不够,这无疑会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既能够用优秀文化感染熏陶学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与审美情趣,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结合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内驱力,提升阅读学习实效。

1.转变思想,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学习效果。要想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这是开展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依据。特别是对于《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消化,充分认识到开展课外阅读在当前农村中学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调整教学,把课外阅读指导恰当地融入语文教学中。

其次,学校要利用好家校沟通平台,特别是定期的线上、线下家长会,每学期的教学开放日活动,通过开展专题性的家长学校讲座,教师要向学生家长说明当前初中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家长提供一些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建议,如读书打卡活动,鼓励家长做好配合与督促,并定期给家长提供课外阅读的资源,明晰自身职责。

最后,教师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给学生解释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从新课改、新中考的变化角度来给学生进行渗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机。在此基础上,为了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提高学生阅读的目的性,特别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这样学生阅读目的性会愈加明确,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教师有必要建立督促奖励机制,解决学生自制力较差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通过表现较好的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良性阅读氛围。

2.优化阅读资源,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推进农村地区初中生课外阅读,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图书作为保障,但是从这方面来看,恰恰也是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不利因素。当前,很多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建设图书馆,而学校的阅览室或者图书室也很少向学生开放。据此,农村学校需要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进一步增加课外阅读图书储备,创造条件给学生定期、定时开放阅读场所。各个班级也要“自力更生”,通过创办班级图书角的形式优化阅读资源,实现班级中图书资源共享。

教师也要利用好学校给各班提供的班级建设经费,可以结合学生喜好,订阅一些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期刊资料,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资源。

3.强化指导,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體地位。新课改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想增强语文教学实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最有力的支撑。对农村的初中生来说,很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再加上缺乏相关的外部氛围的感染,阅读缺乏就成为问题。对此,需要语文教师在正视学生现实的基础上,从学生兴趣出发提供必要的指导,逐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从而实现“让我读”到“我想读”的转变。

从教学实际出发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延展。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功利思想的现状,教师可以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资源,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及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为其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教师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读物,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这样学生的阅读内驱力和阅读兴趣才会越来越强烈。

再次,活动育人。针对初中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开展一些有班级特色的阅读活动,如“我心目中的水浒人物”“漫谈西游记”等读书交流或者读书成果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认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这也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初中学习中更为明显,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且富有实效的语文课外阅读,不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伟鸣.浅谈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与素质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2).

[2]   朱宜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实验报告[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