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21-12-27

南方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学合理水产品水产

普 华

(建水县水产工作站,云南建水 654399)

传统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在很多时候无法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很容易使其受到病害的影响和威胁,对养殖效益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周围的水体和环境。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将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构建一个适合水产品生存的模拟环境,科学合理地运用无公害、绿化饲养方式,以有效降低水产品病害的影响,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1]。运用该技术养殖出来的水产品,更能满足当前市场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有助于推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

1 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生态养殖是当前水产养殖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养殖和管理,通过对周围环境和水产品特性的全面考虑和综合分析,模拟出更适合水产品生产的自然环境,从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水产养殖的效益。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弥补传统养殖方式的不足,在有效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重视品质的提升,促使水产品结构更加多样化,有助于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使养殖的效率和效益更高。总体上来说,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绿化、低消耗、低污染的养殖方式[2]。

2 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科学合理选择水产品种

无论使用任何一种养殖方式,科学合理地选择水产品种均是重中之重,是首要考虑和分析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养殖的收益。应用生态养殖技术时,需要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地理环境、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再结合水产品的特点、抗病害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相关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最适合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和品种,最好做到因地制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水产品的存活率,有效降低养殖的风险,提高养殖的效益。然后根据选择出的养殖品种的特点和生长习性,构建出多层次、更适合水产品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使养殖的池塘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2]。

2.2 改善和优化水体环境

为确保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收益,需要为水产品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生态养殖对于水体环境的要求更高,要严格控制池塘环境,以避免水质不达标、环境污染等的影响。例如,所选择的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需要满足生态养殖的需求,不能有污染的水源和会污染到水体环境的工厂;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养殖,从而降低运输的成本,保证水产品的新鲜度。在选择好池塘之后,需要尽量模拟自然水体环境对池塘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做好池塘环境的监测工作,定期清理池塘,对水质进行检验检测和分析,并详细记录相关的信息数据,以避免出现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保障水产品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2.3 加大水体调控和饲料管理

在投入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实时监控水池生态、水质环境、气候温度和水产品的生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和处理各类问题。例如,认真做好养殖过程中的水体调控、饲料管理等相关工作,实时检测池塘的水体环境,当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进行调整,保障水质和环境符合生态养殖的标准;在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的环境下,需要合理调控水温,使其符合水产品生存的要求。在投放饲料时,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水产品的实际生长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种类和数量,以保证养殖过程中的营养结构合理。所选择的饲料需要符合生态养殖的质量要求,不能使用添加激素、抗生素的饲料,以免对水体环境和水产品的品质造成影响。

2.4 强化疾病的预防和管控

疾病是影响水产品品质和水产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重视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和控制,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手段,提高疾病防治的水平。生态养殖中,需要尽量不使用药物防治的方法,避免对水产品的品质和周围的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可以采用多种水产品混养的方式,促使其共同生长,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在使用这种方式时,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养殖的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混合比,以避免比例失衡造成损失。

2.5 树立绿色生态的养殖观念

未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将绿色、生态、健康、优质等理念贯彻其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进行。在管理实践中,不能一味地强调规模的扩大,还需要做好质量和品质管理相关工作,以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例如,为水产品提供优质的环境,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提高其环境适应性和疾病抵抗力;选择优质、抗病性强的苗种,并做好水体净化等工作。通过提高水产品养殖的品质,提高其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养殖收益。

2.6 科学合理构建菌群结构

在水产养殖中,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构建相对比较系统完善的池塘微环境,为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提供稳定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进而提高整体效益[2]。例如,对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规划,提前进行养殖试验,不断积累经验,并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考虑,构建更适合水产品在当地生长的自然水域菌群[2]。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实时检测池塘内微环境和菌群的数量,以保证菌群的数量更加适合,维持池塘小生态系统的平衡;所选择的菌种需要确保拥有良好的性状,在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确保其有效性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的投放。

3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

3.1 生态工程技术

将生态工程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就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在养殖地构建一个相对完善和健康稳定的生态养殖循环系统,以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该技术的运用需要根据养殖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规划池塘小环境内的食物链,并使构建的生物链和生态系统能够与原来水体中的自养生物、绿色植物、水生动物、异养生物等构成一个和谐的多功能群组,分别扮演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一般情况下,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可以为水产品的生长提供相应的营养和所需的养分,异养生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解水产品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通过这一良性生态系统的构建,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养殖与自然环境的平衡,起到了减少水体环境污染、提高养殖品质的作用。

3.2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该技术也是广泛应用于当前水产养殖的生态养殖技术,其具体运用需要做好养殖过程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已经被破坏的水体,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实施3 级净化,以起到恢复水体环境、优化水质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天然水体净化,达到改善和优化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的品质的目的。例如,将人工浮床与水环境净化系统有效地融合起来,起到一定的净化养殖环境的作用,科学地引进微生物,促进池塘内的各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

3.3 生物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生物共生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项普遍推广和使用的技术,如鱼稻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其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是构建一个类似于自然的生态环境系统,促使池塘内的水产品和种植的植物和谐共生,植物为水产品生长提供所需营养,分解池塘内多余的饲料、粪便,以起到净化和提升水质的作用,水产品能吃掉植物的害虫和杂草,粪便可作为肥料。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池塘内水体的含氧量、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疾病的抵抗能力。

4 结语

生态养殖是我国养殖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是一种高效、绿化、低消耗、低污染的养殖方式,需要重视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未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将绿色、生态等理念贯穿其中,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原有的养殖模式,实现精细化、高效化、高品质的养殖,以减少对周围的水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提高水产养殖的品质和效益,以推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时,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养殖的技术和养殖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其整体技能的水平,准确把握生态养殖的要点和关键,以改善和优化水产养殖效果,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猜你喜欢

科学合理水产品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才激励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