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2021-12-27曾艳琴

岭南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总书记政治

曾艳琴

(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广东 广州 5106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1]面对复杂严峻、风险频现的国际形势,新旧交替、事件频发、任务艰巨的国内环境,“四大风险”与“四大考验”更加尖锐的党内情形,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许多防范政治风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为我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应对全面深化改革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各种政治风险和挑战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了“防范政治风险”这一重大任务。他指出,政治风险是“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96-97。政治和社会等领域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政治风险甚至政治危机,威胁党的政治安全,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要保持头脑清醒、政治立场坚定、妥善应对处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

(一)防范政治风险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3]35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权的瓦解往往始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挑战严重威胁政治安全,带来政治风险。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要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切实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4]38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是防范政治风险的根本,是谋求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二)防范政治风险的核心是维护政权和制度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要义和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5]200防范政治风险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政治安全,维护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和制度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对各种矛盾问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4]3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要任务是维护以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6]

(三)防范政治风险的基石是坚持党的领导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关系,面临不断变化的发展和安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3]24“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7]4“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政治风险能力。”[2]96政治风险不等同于政治危机,经过科学治理可以有效管控,风险压力能够转化成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他指出,“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2]96“要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避免各领域风险产生交叉感染,防止非政治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4]215防范政治风险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推进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领导干部应对政治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统筹各方资源,有效掌控局势,化解政治风险。

(四)防范政治风险的关键是以人民为中心

政治安全本质上是政权安全。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归根结底是人民主权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8]。“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9]这一科学判断指明了防范政治风险的价值追求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把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作为政治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10]246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立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初心使命。防范政治风险的目标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安全,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敢于善于斗争,才能防范化解各种政治风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一)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主体,本身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政治性。[11]265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根本利益决定了政党在获得政治权力后必然会遭到阶级敌人的疯狂反扑;另外,阶级内部也存在一些具体利益的差异,会给执政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一个政党的政治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危及其统治地位的各种可能性,是一个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的总和。列宁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12]283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它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要注意质量互变规律以便有效应对风险。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风险观的“理论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13]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经过深思熟虑而确立的,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把握国情、把握时代形势、崇尚艰苦奋斗的产物,表现出实事求是的实用性;它是表达民情、关注民生的产物,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民立场;它是长期辩证思维的产物,蕴含着适应环境变化的辩证本质;它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有益产物。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注重矛盾转化,强调扛住重大风险。它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安全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新时期实现和维护政治安全的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属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新时代条件下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深刻理解和丰富发展。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深刻揭示了风险防范的基本规律,为我们推进防范政治风险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文化渊源: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永葆忧患意识是长治久安之本。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爱国志士民族精神和集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展现了爱国志士们强烈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统治者、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注意防范潜在政治风险的典范,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王莽新政、康有为发动的“公车上书”等。溯古及今,在治乱更迭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这一思维、思想诚可谓是一种伟大的政治智慧,它深刻启示世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大到一个执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小到每个团队、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不能丧失风险意识、忽视存亡危机。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引用《周易》中的这句名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14]29,警示大家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尚未出现而即将出现的问题,防患未然,从容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14]31。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其主要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和变化,而是潜移默化、慢慢积累的疲惫和懈怠。因此,我们要做到“智者见于未萌”,对已经看得清的方面,要深入研判、早做谋划、从容应对;对暂时难以看清的方面,要密切跟踪、未雨绸缪、灵活应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古老的政治智慧。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和继承了思想道德的精华。但传承并非简单的回溯,而是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后为我所用。因此,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忧患意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对于我们有效防范政治风险、进行风险治理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三)历史渊源:百年大党的优良传承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方能从历史积淀之中探索实现成功之源。化解政治风险是党的政治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和重要课题。在长达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遇到了众多风险考验。党的历代领导人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政治风险防范路径。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问题上经历了从萌芽、成长、深化到成熟、拓展的转变和升华。自民主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党执政的政治风险也接踵而至。为避免重蹈历史上历代统治者 “人亡政息”的覆辙,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做到“两个务必”。我们党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过程,也是风险防控的实践历程,毛泽东对风险防控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1957 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5]289邓小平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改革风险防控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改革过程中如何识别风险、如何防范和应对风险的历史问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明确指出,党的领导地位绝不能动摇,“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6]114。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秉承了老一辈优秀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他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17]因此,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是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忧患意识的传承和发展。

三、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一)理论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生命力的根源。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另一方面始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大胆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研究当代中国政治风险的防范,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风险防范思想为理论基础,最重要的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不会一直存在,会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在没有消亡的历史时期需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安全则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针对国内外政治安全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安全思想的基本观点,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安全问题的基本主张和成功经验,在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对什么是政治安全、如何实现和维护政治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积极探索,就如何防范政治风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和判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安全工作机制和制度设计,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治安全之路。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的提出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安全理念的理解,实现了中国政治安全观的创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它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维护和实现政治安全的重要思想指导方针。

(二)实践价值:为国家风险治理指明了方向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日益增多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的时代特点,站在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防范政治风险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观点、新要求,对“新时代如何进行风险治理”这一建设性问题给出了有力回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高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自主探索和内生演化,也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以及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必要措施。“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19]65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我国当前的风险治理指明了方向。

(三)时代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先手棋”

风险应对即处理风险的过程,包括缓解风险、消除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和保留风险等。有效地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安全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使命。面对国家政治安全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必须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

政治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与安全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我们必须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积极主动、防患于未然,绝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才能确保中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他指出,“如何更好把握发展机遇、赢得新的发展优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党从战略层面提出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韬略。”[19]42“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20]政治安全是头等大事,政治安全保证不了,众多领域的工作都无法有效地展开和进行。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加强了国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我们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忧患意识,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西化”侵蚀,保持驾驭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总书记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