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县农业绿色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12-27蔡警萱陈玉兰
蔡警萱,陈玉兰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长期过度使用会导致耕地养分失衡,土壤结构恶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1]。2005 年以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推广配方肥料和土壤测试技术,在土壤试验和控释肥料基础上施用配方肥料,尽量减少肥料过度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杨万江等[3]提出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Conway Gordon R 等[4]发现有机肥的施用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生态环保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沙湾县农业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和农机化水平在全新疆领先,因此,文章简要剖析其农业发展现状,从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滴灌及残膜回收方面出发,对该县农业绿色发展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对整个新疆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沙湾县农业现状及农业绿色发展
1.1 沙湾县农业现状
沙湾县位于北纬44°29′、东经85°56′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中段,准格尔盐地南缘,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必经之路,日照时间长、全年降水少且蒸发量大,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沙湾县创造了优越的农业生产环境。2019 年,沙湾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91.4 亿元,年均增长4.4%;农业总产值为92.8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在机械化的带动下,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16.04亿元,农作物机械化使用率达97.5%;该县农民人均收入70%来自种植业,农业用水占全县用水总量的90%。截至2019 年末,耕地总面积为26.48 万hm2,其中水浇地为26.47 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5.72 万hm2,总人口达20.25 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为1.68hm2,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
文章分别从化肥减量增效、节水滴灌、残膜回收三个分析视角出发,对沙湾县农业绿色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 沙湾县农业绿色发展
1.2.1 肥减量增效
沙湾县引进先进农机技术,推广有机替代、秸秆还田、测土配方、精量配肥、精准施肥等先进的化肥减量增效措施。积极贯彻《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在测土配方的科学指导下,有机、无机、大量微量元素肥料经过科学的配比与使用,提高了土壤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的微量元素肥料的配比和用量更加趋于均衡。全县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 866.6km2,微生物肥应用面积达400hm2;因地制宜地引导推广配方肥,使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趋于零增长,在助农增收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1.2.2 节水滴灌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加强农业用水与地下水保护。沙湾县结合种植业的结构特点,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节肥技术,严格操作规程,确保膜下加压滴灌技术的应用。截至目前,该县高效节水滴灌面积已突破1 333.33km2,超过全县耕地面积的85%,大幅提高沙湾县整体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了农业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合理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全面实施高效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1.2.3 残膜回收
随着农用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加,地膜污染逐渐加重,为维护耕地可持续发展,减少土地白色污染。沙湾县各乡镇积极打响残膜回收攻坚战,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作为自治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残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试点县之一,沙湾县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和完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地膜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018 年,沙湾县针对优势作物棉花生产区组织实施残膜回收作业面积共计8 000hm2,形成废旧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逐步有效地控制农田“白色污染”,改善农田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沙湾县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资料使用不当
沙湾县从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使用地膜覆盖技术,随着残膜逐年增多,地膜覆盖面积逐年递增。2018 年,沙湾县地膜覆盖面积为14.8 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5.9%,全国地膜覆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2.4%,沙湾县地膜覆盖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 倍。不仅如此,沙湾县平均化肥施用量为357kg/hm2,是国际公认化肥施用标准(225kg/hm2)的1.6倍。与肥料利用率高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左右,而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0%~25%和35%~50%。残膜堆积会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减产;而化肥的不当使用,又会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板结、水体水质变差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沙湾县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农户绿色生产意识较低
农户是绿色农业技术的最终采用者,是进行绿色生产的最重要对象,农户的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沙湾县农村人口数量总体基数不高,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其理解能力、生产能力、风险承担以及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农户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会考虑进行低成本、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活动,缺乏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科学指导,最后导致化肥农药物残留超标。不仅如此,相关部门对绿色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宣传力度偏低,部分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知不够清楚,致使农户绿色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缓慢。
2.3 缺乏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目前,沙湾县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的时间还较短,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实施力度。针对农业生产行为,由于缺乏判断农药、化肥是否过量、是否合理的具体标准,有关部门的执法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农户为了考虑自身利益,仍然采用难以回收的地膜、高浓度的化肥农药等,给沙湾县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带来较大的阻碍。另外,在资金、技术支持上,现有的政策多支持农业企业或农业生产大户,针对小规模农户的绿色农业支持政策较少。很多乡镇的农业技术员并不深入基层,农户生产主要靠自己的耕作经验以及农户间的交流,对国家出台的农业绿色政策了解得较晚,造成信息不对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绿色发展。
3 沙湾县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的管理
开展有机肥积造和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提高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推广使用新型农家肥,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推进“白色污染”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扎实开展农田地膜回收利用,推进地膜减量,力争实现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零增长。
3.2 增强农户绿色生产意识
农户是农业生产直接参与者,其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关键作用。首先,通过邀请技术人员开展农技知识讲座,宣传绿色农业知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其中包括残膜回收、秸秆还田、地膜污染防控等内容,加强农户绿色生产认知,从而增强绿色生产意识。其次,对现有农技人员开展科技培训,进行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技术的知识更新,提高农技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最后,通过政策激励、提高待遇等途径,引导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扎根基层,积极为沙湾县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3.3 扩大农业合作社规模
鼓励小规模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可减少单位成本投入量,降低农户个人风险,便于引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户在绿色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过高以及技术困难等问题,有利于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向绿色生产行为转化。因此,沙湾县需要打破现有的小规模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推进大规模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绿色兴农新格局,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利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提高边际替代率,进行专业化生产,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将分散小农联合起来加入合作社,发挥农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对农户的管理程度,实现农业竞争力的提升。
3.4 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制度体系
在沙湾县现有的农业政策基础上建立健全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为农业绿色发展生产者减负增收。借鉴其他发达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加大政策法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针对企业、合作社、农业大户以及小规模农户等,分别制订计划、目标,加大地区财政、人力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推进绿色农业常态化发展。扩大偏远地区农村网络的覆盖范围,为沙湾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激发广大农户绿色生产的积极性,共同加快新疆农业绿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