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的文献述评
2021-12-27吴昌嵘
吴昌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100048)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步步落实进入了更重要的阶段。中央印发的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到并鼓励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引起了学术界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的兴趣。研究该主题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更具推广意义的措施。其实,在该战略提出之前就已有关于农村电商发展的研究,多为基于区域案例剖析提出创新发展路径,但对于全国农村地区的推广意义不大。该战略提出后,学术界对该战略的剖析深度不够,从表面到本质的理解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剖析过程,并且当今学者基于不同视角提出的创新措施的可行性较低,尤其是各个视角之间的研究整体较为分散。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创新发展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首先,一定要在该战略贯彻落实的前提下,农村电商发展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战略扶持;其次,许多农民工经受不住城市的压力,返乡创业,大都选择电商,因此该行业的发展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民工的发展潜力;最后,发展要突出“创新”的目的和特点,要求学者们通过研究所挖掘的路径突破研究视角,做到因地制宜。
总之,文章通过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的文献述评,希望达到以下目的: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次意图;创新基于区域农村电商发展案例剖析的视角和思路;探究能够体现和衡量农村电商市场生产能力的有效指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实提供参考。
1 研究主题阶段性特征
通过比对分析不同时期研究主题的占比,可以概括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不同阶段的文献关注焦点。
1)初步发展阶段。2018 年1 月2 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的三个重要工作提供重要保证,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1]。“乡村振兴”和“农村电商”字眼首次同时出现在一份战略文件中,引发了学术界对这二者关系的初步思考。2018 年9 月26 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着重强调要为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创造有效的高质量的发展规范,巩固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性,增强电商行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程度[2]。这之后使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有了更具体的对象。部分学者开始基于各种视角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的关系以及电商创业的模式与特征,相关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有6 篇。但该阶段的研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参透度仍然较浅,处于初步阶段。
2)成熟发展阶段。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将电商引入农村,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在城乡之间的流通[3]。在这之后,大量学者开始基于流通视角研究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分析也更为深入。当年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出现了高潮——11 篇,研究内容颇具广度,说明越来越多学者对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兴趣,并且这部分学者的研究与该战略下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相符合。
3)稳步纵深阶段。2020 年2 月5 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每一个村落建立固定的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使农村电子商务更能为村民提供满意的服务[4]。在这之后,学术界开始出现了多视角融合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路径,例如将演化经济学与新常态相结合,以区域案例分析为重点,深入剖析电商集聚的模式。从2020年开始,该主题的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目前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已有5 篇。由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范围截止年份是2022 年,因此预计在2021 年,基于该研究主题的论文发表数量的增长趋势将会呈井喷状态。
2 文献综述
2.1 内涵划分
学术界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剖析逐年深入,遵循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认识到了要想振兴乡村,挖掘经济资源的发展潜力,就要靠发挥乡村固有的自然资源来提振消费。从目前看来,乡村振兴更应该从农村的精神内涵和农民的素质入手,关键在于挖掘农村当地自然资源的文化内涵,并从中提炼出精神层面的价值,以指导具体实施对象的实践。另外,学术界还将人才培育、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研究重点,具体到金融支持、农民社保制度。
学术界对农村电商的认识也经历了丰富的变化过程,都抓住了电商的关键——网络平台,通过它推动加工农产品的上行和下行,因此这也是一种网络交易活动。在不同战略下,农村电商的发展影响因素及策略都不一样,且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是在这些战略或理论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而来的,不同视角下发展状况不尽相同。
2.2 文献述评
通过总结已有文献发现,该研究主题下的学者主要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农村电商的集聚发展模式与特征,并基于各种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具体的论述与评价内容如下。
1)部分学者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发展相互促进的机理。郭红东等[5]通过分析山东省曹县的案例,得出结论:产业优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潜力的重要力量,增添农民创业的动力,仍可促进乡村振兴。郭娜等[6]通过建模分析发现,农民所获得的财政补贴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相互促进的主要影响因素。路标[7]通过研究,从扶贫项目、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和农特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性建议。雷兵[8]通过典型相关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产业融合后剔除第一产业生产要素在第二、三产业溢出效应的叠加部分,而区域GDP 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不大。上述学者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着力点,使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有了更加清晰的量化衡量指标。但是,以上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低估了电商的双边范畴对网络外部性的拉动作用,建议保持劳动要素在电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其二,高估了农村电商的门槛,导致样本数据的选择标准过于苛刻,降低了代表性;其三,忽视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发展互相促进机制的影响。
2)部分学者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的特征和模式。高云莺等[9]通过数据计量分析得出结论:福建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产业集聚的程度上,而一县之间各区域的劳动要素优势互补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力度的相关性较弱。魏晓蓓等[10]研究发现,基于生产的角度进行创业,组成的农村电商集聚化发展模式是促进农村创业就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的重要发展路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彭成圆等[11]按照江苏省农村电商创业主导力量的不同等级,总结归纳了四种模式,如重要人物回到乡村进行创业,尤其是选择农村电子商务这一模块。赵建伟等[12]基于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分析发现,江苏省农村电商的产值溢出于劳动要素的部分呈现出空间发展不平衡的趋势,网购难以通过电子商务满足农村居民对生产领域的现实交易需求。刘静娴等[13]分析了2 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发挥农村电商的协调稳步建设作用,规范农村合作社(企业)行为,提高农产品产业链的价值长度,促进农村的高等产业与其他产业资源优势互补等措施。上述学者基于各种视角梳理和研究了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特征和模式,界定了农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发展的概念与内涵,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忽视了模式的多样化影响因素,建议从动态的视角来研究。另外,要因地制宜,重视农业生产经营的瓶颈,毕竟农村电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生产经营。
3 村振兴战略下不同视角中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路径
1)部分学者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演化经济学视角研究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路径。钱亮亮[14]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自行推导了农村电商在农民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发展的合理逻辑构架。贺群舟等[15]基于演化博弈论,分析农村电商产业的聚集效益后,提出农村电商的发展路径之一是继续将政策红利注入创新与创意的元素中。崔凯等[16]结合演化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电商的发展延续路径逻辑与趋势,得出结论:网商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是每个选择农村电商发展作为创业重要对象的农民的学习平均成本和不同类群的农民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上述学者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本质,顺应了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化的趋势,但有三处不足:第一,是关于农村电商抓住城乡一体化机遇的主张过于笼统,忽视了发挥城市电商发展效益的演化博弈过程;第二,对当今农业服务产业信息化程度的总结概括不足;第三,基于演化博弈论视角所提出路径的创新力度不足,尤其是对于电商网络平台交易过程中的资金运作及演化机制的探究,仍停留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前的背景。
2)部分学者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视角研究农村电商创新发展路径。王波等[17]通过分析山东省农村电商发展的案例,提出农村电商在营销方面寻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建立电商配送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化设施基础,创新发展山东省农村电商的路径。陈栋[18]提出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制定应着眼于农产品的特色生产以及销售配送方面,前者的核心是提高物流设施的运行基础水平,后者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品牌光环效应方面。吴雪[19]提出了发展和巩固农村电商的建议,打造物流多元化配套的服务体系。上述学者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视角上提出了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路径,为农村电商成为区域性支柱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存在普遍的不足:第一,对农村政府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的扶持政策反应不够灵敏,具体表现为引言中对相关政策的分析不够深入;第二,低估了农村网民与互联网数量井喷式增长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虽然都列举了近些年的相关数据,但在分析的过程中忽视了与农村电商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的联系。
3)部分学者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流通视角研究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路径。高超民等[20]通过高强度的访谈调研法和低失误率的人际筹谋划分法研究发现,企业的销售和管理特征是农村电商发挥优越性的主要根据之一,另外,农村特色产业提供的销售渠道也应该在实施前和分配售卖后激发流通潜力。阎斌等[21]基于2009—2016 年的经验数据分析发现,创新流通能够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之相关的还有互联网物流和人才供给的水平,且物流供给链和交通运输等流通渠道因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电商的发展。胡璇[2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研究发现,电子商务现代化的流通模式比较落后,需要农业现代化的流通效应加速和推进。唐红涛等[23]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农村电商对传统流通具有双重收入门槛效应。王学伟[24]研究发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对全流通模式的组织结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还有利于巩固电商在金融要素流通领域的地位。上述学者基于现行流通视角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农村电商“下乡”和“进城”提供了现实依据。已有研究仍然存在的不足如下:其一,缺少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与现代“互联网+”农村电商流通产业链的深度对比,导致研究结果与现实情况脱节,难以运用;其二,未考虑电商流通的其他环节对供应环节的影响,极大降低了措施的现实可行性;其三,对资金流与信息流之间的商业逻辑内涵挖掘较浅,忽视了阻塞流通渠道的因素。
4 结论与展望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2022 年截止,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央将印发更多关注农村电商发展的文件。现阶段,该战略下农村电商发展仍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基于已有文献的关注重点以及研究视角,未来具有综合性质的研究应关注农村生产对象的管理和发展延续水平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在融合现有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探究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的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1)农村地区生产管理水平的差异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相互促进机制的影响。首先,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对象之一是各地区的生产管理幅度,因此管理的效率和生产的层次能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地区的实施程度;其次,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的相互促进机制不可一概而论,应该考虑各个农村地区生产水平和管理治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25]。
2)细化农村电商集聚发展模式和类型的研究。目前,大量研究都是立足全国农村来总结电商发展的模式和集聚特点,只有少量研究通过分析具体区域案例来归纳梳理当地的农村电商创新发展模型,从后者的研究中更能窥见当今农村电商发展的真实且具体的现状,使地区差异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建议未来学者立足区域案例的分析,细化农村电商集聚发展模式和类型的研究,为全国农村电商的综合发展模式总结归纳作出具体贡献[26]。
3)深化演化经济学视角下农村电商离散效应与集聚效益关系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离散效应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农民的学习能力——干中学,这也正是演化机制下集聚效益产生的重要原因。产业分散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交易无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这也是阻碍农村电商集聚的重要因素。这些在演化经济学中都可寻找到内在联系,以问题突破口为切入点,研究二者间的特殊关系[27]。
4)新常态与流通视角相结合下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路径。新常态与流通产业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新常态下的农村电商携带的大量高能劳动要素流通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物流效率,也突破了高创新意识人才缺乏的瓶颈。另外,电商产业流通环节服务质量的提升也能将新常态推入更高层次,加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