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21-12-27黄洪
黄 洪
(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淮南 232001)
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生态建设是进行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应遵循我国经济发展原则,全面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现状等,同时融合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条件。农业持续发展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产品产量,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农产品在生产期间过量运用农药与化肥,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而且农作物的过量种植与牲畜超载放牧也占去了部分土地资源,致使土地资源退化,土壤问题频频发生。
1 生态环境视域下农业的作用
1)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结构整合。明确适宜当地土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整合完善农业生产结构,用长远发展的目光看待生态农业,逐渐提高国内农业生产效益。
2)有利于助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现代化管理方式与科技及诸多元素互相配合的发展模式,利用先进的技术因地制宜地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经济全面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提升自然资源运用率。农业在生产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强化对自然资源的运用。基于生态环境工程的农业发展,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污染问题,提升自然资源运用率,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1]。
4)有利于全面完善投融资体制。开拓生态农业是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我国政府需要特批绿色通道助力农业发展,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少税率、财政扶持等,鼓励生态农业发展。
2 发展生态农业的实际意义
生态环境工程下的农业是以保护自然资源为核心,遵照经济学与生态学的发展秩序,把科学技术与当代工程紧密融合在一起,以取得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新型农业方式[2]。生态农业让农业发展步入健康的循环中,为生态环境视域下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环保道路。
1)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当今社会的农业管理经验与科学技术结合到现有的农业生产构造中,能科学统筹规划养殖业、种植业、农村旅游业、农产加工业等项目,为社会市场提供优等的产业服务及健康的农产品[3]。
2)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拓展生态农业建设,保护水源资源、土地资源,全面改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问题,如此便能有效推动农业可循环发展。
3 生态环境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中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在不断递增,让农产品供给从温饱时期过渡到了充足时期,这样既使乡村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又有效解决乡村人民的温饱问题,进而推动粮食价值的不断增加。另外,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逐年递增,也让农业生产领域更有信心规划并进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此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提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伴随国内生态环境工程的逐步发展,农业机械总动能较原有水平增加了5.5 倍以上。农业机械总动能的提升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并且也说明了诸多先进的机械设施被大量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3)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了全面体现生态环境工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采用人均耕地面积核算办法算出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的比值。经过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 年中,耕地面积在逐步递增,这说明在土地运用层面实行荒地开垦等措施,能使耕地面积逐步扩大[4]。
4)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乡镇化水平反映了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程度,并且也呈现了农业乡村经济水准的变化。伴随生态环境工程的展开,乡村乡镇化率呈不断上升形势。在乡镇化水平提升的同时,乡村人口比例也在逐步递减,不断向着乡镇化发展。乡村城镇化率的提高也代表了乡镇经济水平在逐步提升,这在一定限度上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经济的升级与转型及农业现代化发展[5]。因此,生态环境工程能带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 生态农业环境工程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种植设备有待提升。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农业种植设备有待提高,农业设备方面较为落后,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国农作物质量、产量及经济效益通常均低于其他国家。首先,国内农业种植设备在功能优化层面存在问题,亟待有效改良与提升;种植设备管控水平也不足,严重欠缺对农作物生长所需环境因素的监控手段,严重制约国内农业生态环境工程的发展,同时也严重阻碍种植设备水准的提高;种植设备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未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长期使用进口种植设备,和国外其他国家的技术水平有较大差距[6]。其次,生态环境工程视域下,超量运用农药与化肥等化学物质,既严重污染了土地的生态环境,又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2)养殖业的设备和技术有待提升。国内畜牧业的发展始终处于缓慢阶段,由于养殖场的设备和技术不足,畜牧业工程未有健全技术和成套设施,与畜牧生产所需环境不符,和发达国家无法比拟[7]。若相关设备和技术得不到满足,就会直接制约养殖业的生产力发展;加上对环境管控问题的管控不够深入,极易引起畜禽疫病交叉感染,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5 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1)强化人才培养促进农业生态发展。加强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引入及培养,能有效解决农业人才欠缺问题。相关部门应出台有关政策支持人才引入,充分、有效地发挥人才作用,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开拓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农业密不可分,而构建绿色旅游通道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建立“农业旅游”的经济形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从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3)强化绿色生态农业集团发展。促进绿色农业集团的发展,绿色农业集团需要和当地政府协作,共同关注经济和生态环境,全面发挥带头作用,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禁止实施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工程项目[8]。经营生态农业品牌,严格管控产品质量,维护生态农业形象,让生态农业经济融合地区品牌,坚持走健康发展道路。
4)重视农产品的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增强生态农业发展,宣传纯绿色新型农产品,有助于国内农业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5)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强乡村人民对生态农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充分了解当今农业生产科技知识,让乡村人民对资源高效应用、对环境保护有新的认知。
6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与未来发展方向
1)生态农业发展前景。生态农业是在自然环境优质的条件下,通过超前生态技术生产农副产品。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环境两个影响因素,不同国家及地区根据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条件,有其独到的生态农业发展办法与渠道。现今,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相对较多,环境保护是新时期的主题,我国需要基于基本国情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要发展好社会经济,这对国内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较大要求,国内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针的落实[9]。唯有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制作生产各种绿色食品,方可有效促进农产品发展,同时也确保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制止,从而切实建设生态农业。
2)生态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对生态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可从农业环境与农业生物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农业环境最主要部分是土壤,应对土壤质量加以普查。其中,土壤质量包含土壤生物学性质、物质性质及化学性质,侧重普查土壤中的生物,其是土壤质量最核心部分。鉴于目前土壤被破坏的情况,应先调整种植业结构,确保在粮食供应条件下,减少肥料作物的种植,尽可能少用农药及化肥,以免对土壤质量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农业环境和农业生物是管理农业生产的两大主体,除了确保农产品品质安全,还要确保口粮供应。总之,确保农业环境与生态农业发展相平衡,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实现国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全面融合,更好地落实与发展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